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变化的研究
2014-01-29周宏宇
周宏宇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三病房,辽宁 铁岭 112000)
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变化的研究
周宏宇
(铁岭市中心医院骨科三病房,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研究及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椎体参数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35例患者术后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椎体参数均好于术前,P均<0.05,术后1周椎体参数较好,但与术后其他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的变化较大,且一定时间内有小幅度波动,应引起注意。
胸腰椎骨折;手术前后椎体参数;变化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一类骨折,主要与其与脊髓的位置关系有关,因此临床对其治疗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手术作为本类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围术期的多个方面的变化研究也极为多见,其中椎体参数作为评估骨折椎体恢复程度与效果的重要指标[1],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较高。本文中我们即就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0±6.4)岁,术前病程1~6 d,平均(2.3± 0.4)d,病灶部位:胸椎20例,腰椎15例;受伤原因:车祸致伤22例,跌落致伤10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且同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然后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椎体参数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及比较,椎体参数指标包括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然后将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为各项椎体参数,其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处理软件包为SPSS15.0,P<0.05表示比较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术前所有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67.23±4.66)%、(14.96±2.29)%、(36.68± 1.93)mm及(53.63±4.24)%;术后1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92.05±5.45)%、(3.45± 0.66)%、(54.10±1.82)mm及(81.05±3.93)%;术后4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91.16 ±5.39)%、(3.56±0.70)%、(53.04±1.76)mm及(80.04± 3.88)%;术后8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91.05±5.35)%、(3.59±0.68)%、(52.88± 1.72)mm及(79.62±3.85)%;术后12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91.11±5.40)%、(3.62± 0.67)%、(52.81±1.69)mm及(79.57±3.80)%;术后24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分别为(90.86 ±5.27)%、(3.66±0.74)%、(52.69±1.65)mm及(79.53± 3.75)%。35例患者术后1周、4周、8周、12周及24周的椎体参数均好于术前,P均<0.05,术后1周椎体参数较好,但与术后其他时间段无明显差异,P均>0.05。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发生率并不低,加之此类骨折易于存在脊髓损伤等情况,因此临床对于本类骨折的重视程度极高,与之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性研究均较多[2]。另外,对于本类骨折符合手术指征者临床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围术期骨折部位椎体的相关参数的研究临床也并不少见,但是对于术前至术后较长时间的变化研究差异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而对于这些指标变化的掌握不仅仅有助于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且为后期的骨折效果及椎体稳定性了解也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3]。临床中用于评估椎体稳定性的参数较多,其中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即是常见且反应价值较高的椎体参数[4-5],因此对其进行监测的价值较高。
本文中我们即就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率、椎体平移率、椎间隙高度及矢状径均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而术后4周、8周、12周及24周上述指标也均明显好于术前,且较术后1周呈现较小幅度的波动,但是波动无明显差异,说明椎体治疗效果处于相对较佳的状态,稳定性较好,但是也提示我们应注意对此阶段椎体稳定性的重视程度及干预,以尽量降低对术后椎体稳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较好地改善骨折部位治疗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参数的变化较大,且一定时间内有小幅度波动,应引起注意。
[1] 马军,朱裕成,高先亭.椎弓根X线及CT相关参数测量在脊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植入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5(1):60-61.
[2] 董扬,眭述平,王桂英,等.椎体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参数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1):1 0255-10259.
[3] Stevenson M,Gomersall T,Lloyd Jones M,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and 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J].Health Technol Assess,2014 Mar,18(17):1-290.
[4] 宋升,孙振中,芮永军,等.椎弓根钉棒系统置入复位内固定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椎管形态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2): 4047-4054.
[5] 孙喜春,姜中华,刘爱波,等.L1椎体压缩骨折与邻近椎小关节结构变化的相关性CT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 (5):395-397.
R683
B
1671-8194(2014)35-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