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浅析

2014-01-29王云南沈照伟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果林坡面实施方案

王云南,田 刚,沈照伟

(1.浙江省水利厅,浙江 杭州 310009;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1 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全省境内共有小流域3000多条。众多小流域山高坡陡、河流源短流急,加之滥垦、滥伐、滥挖、滥采、滥建等人为活动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近几年来,浙江根据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201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后,水土流失的流域治理和集中连片治理成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给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责任。

由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项目自身“面广、点多、分散”且前期工作时间紧的特点,设计单位往往现场勘察工作不到位,设计成果难以满足规范标准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此,浙江省在前期工作中引入现场咨询评估及成果复核的模式,为各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以期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与当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保障各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成效。

2 浙江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现状

根据全国水利普查公告,2011年浙江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907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56%,其中中度侵蚀以上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坡耕地、经济林地及各类建设活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同时,全省各级政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重点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按照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思路,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创新治理模式和投入机制,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10a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000km2。

2.1 结合民生需求,推动水土流失治理

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与群众增收致富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山区老百姓的生产经营需求,是浙江省水土流失治理的一条新路子。如临安、富阳等地山核桃林下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展治理时与林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将坡面水系与生产道路结合,与经果林灌溉体系结合;结合林下生态化经营,修复林下植被,错季种植油菜、紫云英、黑麦草和中草药,套种美国杨桐等坡面治理方法,吸引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水土流失治理

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注重水土保持项目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得群众喜爱和欢迎。如项目建设中,突出堰坝在蓄水、拦沙、景观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就地取材采用生态型护岸保护农田和村庄,对农村废弃矿场和裸露面进行绿化整治等。

2.3 结合水源地保护,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保护大中型水库供水水源水质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作。通过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其携带污染物进入水体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全省已有很多大中型水库在库区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营造库尾人工湿地、恢复源头溪沟生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行农业定额施肥、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浙江省小流域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与需求脱节

由于全省水土保持管理从业人员对当地小流域存在问题认识存在差异,导致对项目的水土流失现状认识不全面,选址或措施选择不到位,导致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本流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3.2 措施布局不尽合理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了水土流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偏沟道、轻坡面”现象依然存在,地方对沟道护岸、拦砂坝等工程措施积极性较高,但对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坡面蓄排水、植物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当地对新种植经果林积极性较高,对现有经果林治理积极性不高,以致治理措施不够全面,水土流失治理效果较差。

3.3 设计报告深度不够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项目要单独编制实施方案或者初步设计报告,至少要到达初步设计深度,但由于小流域设计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现场工作查勘不到位,施工随意性大,无法根据各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图斑逐块设计,设计成果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3.4 建设内容把握不准

小流域治理具有 “面广、点多、分散”的特点,项目建设资金小,建设内容多。在项目前期策划过程中,各地水土保持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建设内容所涵盖的范围把握不准,对小流域治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缺乏系统的了解。

4 前期工作管理模式

鉴于目前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浙江省水利厅专门委托省内具有综合治理项目丰富设计经验的咨询评估单位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进行现场咨询评估及成果复核,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4.1 建立项目储备库

每年浙江省水利厅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下一年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并要求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上报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

根据水土保持建设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态治理,追求成效”等原则。项目安排上综合考虑是否符合规划依据、建设内容 (包括必要性、措施布局合理性等)、地方资金配套情况、项目业主积极性、往年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确定。

4.2 现场技术评估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通过了解项目建设内容、业主积极性、前期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进度、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等,对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进行综合排序和筛选。对筛选确定的项目,咨询评估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勘,通过与项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直接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治理措施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措施布局的合理性,从而确定项目是否可以立项。

4.3 组织技术评审

对初步确定立项的项目,由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咨询稿)。咨询评估单位组织去过现场的专家进行书面咨询评估,形成咨询评估意见,咨询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浙江省水利厅对项目实施方案 (送审稿)召开技术评审会议,会上邀请具有工程设计、概预算、植物措施等专业以及现场评估的专家参加。

4.4 项目成果复核

设计单位根据技术评审会审查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成后统一报送咨询评估单位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浙江省水利厅出具《项目审查意见函》,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稿)随文上报至发改委审批。

5 技术管理相关要求

5.1 建设内容

5.1.1 经果林地治理

经果林的水土流失治理以现有经果林治理为重点,主要是坡面蓄排工程(包括截水沟、排水沟、沉砂池和蓄水池等)、生产便道以及林下植草等。坡面截排水沟应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布设,并根据地形图认真核算工程量。

若对原有流失严重区域进行治理的 (如坡耕地),可结合老百姓需求适当进行补种植常绿、不落叶的经果林;局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经果林种植区允许适当进行补植,不允许成片开发新经果林种植区。

5.1.2 裸露面治理

裸露面治理包括荒山荒坡、道路两侧、河岸周边、村庄周围以及流域内早期建设项目造成的遗留裸露坡面的植树种草绿化等措施。树草种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乡土树种,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水土保持种草应结合当地现有条件,考虑到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种植面积不宜过大。

5.1.3 水环境整治

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护岸和堰坝等。主要是溪沟冲刷、淤积现状及适宜的治理范围、措施位置;谷坊、拦砂坝设置密度、结构断面型式及设计标准;河道护岸规模、结构断面型式及设计标准等。

5.1.4 小型水利工程

包括滴灌、引水渠、排涝渠等,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投入,但投资比例及标准不宜过高。山塘整治及山体滑坡治理原则上不列入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内容。

5.1.5 农业生产道路

农业生产道路以方便农业生产为原则,可计入总投资,但是设计标准不宜过高。应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进行布设,能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即可。

5.1.6 坡耕地治理

对地面坡度5°~25°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进行治理,主要包括坡改梯及配套坡面蓄排工程、田间道路等。坡改梯的田坎高度、材料以及田面宽度等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布设。

5.2 设计深度及设计标准

(1)实施方案设计深度要达到初步设计深度要求,现状及措施图版宜布置在1∶1000~1∶10000地形图,并逐图版标出经纬度;典型设计图原则上宜按照 1∶500~1∶2000地形图布设,考虑到前期时间和建设内容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对工程措施(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区域必须地形图实测,做到工程量与后期实际施工出入不大,以免影响后期验收。

(2)坡改梯、截水沟、排水沟等设计标准参考GBT 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3)由于现行GBT 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不适宜浙江省实际,实施方案中蓄水池和沉砂池的规模、数量通过调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需求修建;谷坊修建在沟道比降大、底部冲刷严重区域,但数量上要考虑合理性;拦砂坝的修建以不影响河道行洪为前提,并能结合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结构材料尽量从生态方面考虑进行选择(如浆砌块石、卵石贴面等)。

6 结 语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展过程中引入咨询评估与成果复核模式后,规范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帮助地方较好地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及政策难题,加快了工作进度,推进了项目顺利实施。通过现场评估,各项治理措施更加注重生态理念,与当地需求结合更加紧密,综合效益更加明显,对山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模式的引入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对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有重要意义,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值得推广。

[1]叶永棋.浙江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07(7):6-8.

[2]李贤伟.北流市丰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做法与经验[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4):47-48.

猜你喜欢

果林坡面实施方案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