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
2014-01-29李鹏程
李鹏程
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36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
李鹏程
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6例新生溶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300.9±60.5)μmol/L,经治疗血清总胆红素为(135.8±56.8)μmol/L,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病;产前防治;新生儿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仅发生在胎儿与早期新生儿。产前治疗可采用孕妇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新生儿治疗包括换血疗法、光照疗法、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可输血浆、白蛋白,纠正酸中毒、缺氧,加强保暖,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对本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男19例,女17例;足月28例,早产8例;顺产30例,剖宫产6例。年龄12~120 h,体重2100~4600 g,血清总胆红素值分别为240.4~361.4 μmol/L。性别比、年龄、出生体重、出生时胎龄、分娩方式、血清胆红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胎儿或患儿血红蛋白<80 g/L,甚至低于30 g/L,红细胞下降,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母婴血型不合,孕母血中Rh抗体效价≥1∶64。
1.3 治疗方法
1.3.1 根据患儿病情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常用方法有光疗、换血及辅以药物治疗。
1.3.2 光照疗法 可采用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治疗法。连续24小时照射以上或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或者照射6~12 h,停2~4 h再照。一般照射48~72 h,不超过4 d为宜。连续照射和间断照射的效果相似,但后者可减少副作用。光照时应用黑色眼盖保护双眼,避免视网膜的损伤。除会阴、肛门部位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光疗主要作用在皮肤浅层组织,不能阻止溶血,皮肤黄疸消退不表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正常,光疗后胆红素仍可上升。因此,应每4~6 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比。
1.3.3 药物治疗 酶诱导剂促进间接胆红素转变成直接胆红素:苯巴比妥;尼可刹米。抑制溶血减少胆红素的产生:泼尼松大剂量丙种球蛋白,6~8 h内静脉滴注,早期使用效果好;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白蛋白和纠酸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游离:白蛋白1 g/kg加葡萄糖液10~20 ml在换血前1~2 h静脉滴注,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前1 h静脉注入白蛋白,可使胆红素换出量增加40%,提高换血效果。5%碳酸氢钠正代谢性酸中毒,提高血pH值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
1.3.4 换血疗法 换血途径:经脐静脉换血、脐静脉和脐动脉同步换血及周围血管同步换血法;换血量和换血速度:换血总量按150~180 ml/kg(新生儿全血量的2倍),总量约400~600 ml。输注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10 ml。一般换血时,开始以血浆为主,因血浆中的白蛋白可和胆红素结合,有利于胆红素的换出;换ifil陕结束时以RBC为主,以纠正换血后贫血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入院时36例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为(300.9± 60.5)μmol/L,经治疗血清总胆红素为(135.8± 56.8)μmol/L,治疗效果显著(P<0.05)。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为2.4~7 d,其中5 d内消退32例,7 d内消退2例,无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系统不合最为多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不合。主要是由于母体存在着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IgG),这种 IgG血型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后,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本病的临床表现是由溶血所致,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母亲抗体产生的量、胎儿红细胞被致敏的程度、胎儿的代尝能力和产前干预措施。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仅表现为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无明显的贫血,临床易误诊为“生理性”黄疸,多见于ABO溶血病;中型表现为中度的贫血和中至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且上升快,若不治疗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重型患儿可胎死宫内或出生时表现胎儿水肿,出生时黄疸常并不明显,但生后迅速出现并呈进行性加深,如不及时治疗,常于生后不久死亡[2]。新生儿治疗,胎儿水肿的治疗要保持有效通气、抽腹水、尽快作交换输血,如黄疸出现则早期光疗,如为Rh溶血病尽早换血。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溶血过程[3],有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并无影响且副作用大,现主张不用或慎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治疗,大剂量的IVIG可通过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发挥作用,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减轻溶血。贫血早期不可输(同型)血,严重者应换血,晚期可输血或用补血药。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J].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1-532.
[2]周晓丽,张琼枝,杨春芳,等.125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8-10.
[3]薛向阳,金春子,吕胜利.105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8):64-67.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New-born Baby Patients with Hemolytic Disease
LI Pengche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Ha’erbin Heilongjiang 150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new-born baby patients with hemolytic disease.MethodsAnalyzing clinical treatment data selected from 36 cases of new-born baby patients with hemolytic disease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October 2014.ResultsWhen the baby patients came to hospital,the amount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reaches to (300.9±60.5)μmol/L,after being treated,the amount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is reduced to (135.8±56.8)μmol/L, the treatment achieves desirable effect.ConclusionReducing the amount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to prevent from the kernicterus.
New-born baby patients with hemolytic disease,Pre-natal precaution,Neonatal treatment
R722.1
B
1674-9316(2014)21-0065-03
6,ebook=7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