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浮荡的橹声中听到的
——《湘行散记》的艺术张力与人文情怀

2014-01-29李涛上海市普陀业余大学上海200062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散记吊脚楼水手

⊙李涛[上海市普陀业余大学,上海200062]

从浮荡的橹声中听到的
——《湘行散记》的艺术张力与人文情怀

⊙李涛[上海市普陀业余大学,上海200062]

本文着力从三个维度论述了《湘行散记》中所蕴含的艺术张力,及由此散佚出的人文情怀,并指出其精神旨趣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湘行散记》张力生命人文情怀

《湘行散记》收录了沈从文湘西之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共十二篇文章,展现了他的视角中独特的湘西世界。今年七月的湘西之行,让我有一种冲动:再读《湘行散记》,读来仍感甚美甚奇甚温暖。揆其所以,殆即由于其文蕴涵着巨大的艺术张力及借此彰显出的悲悯的人文情怀。其精神指归与当今时代触碰仍能产生悠远的回音。

一、朴拙而美妙的声音——冥合天人的生命之声

通常而言,美的声音似乎是由技艺精湛的乐师弹奏乐器发出的,或者是经由专业训练的歌唱家唱出的。人们热衷于对这种声音的描绘,仿佛这才是风雅的、美的。与之相反,《湘行散记》中有诸多对于声音的描述,但它的审美却迥然意趣。它所描绘的声音并非风雅音乐,而是自然的声音、人生活、劳作的声音。且作者对声音的描述是白描印象式的,直接而纯粹,没有附加雕琢的东西。然而,正是如此,这声音才会有一种原始的气性,呈现出朴野不文的生命状态,它环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并隐然含射文中的多重人生感悟。比如,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在船舱中听到的“圣境”:“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浆激水声,与橹浆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中锐声喊人,正如同笙管一样……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①。这似乎均是杂音,却让人感受到了庄严与美妙。李白云“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在我看来,沈从文的大音乃天、人、山水相合共奏而成。这美蕴涵着大的关怀。又如,在《老伴》中,作者描绘了十七年前与同伴们夜半仰躺在沙堤上感知到的声音“:沿河是细碎人语声,蒲扇拍打声,与烟杆儿剥剥地敲着船舷声,半夜后天空有流星曳了长长的光明下坠,滩声长流”②。后来,下雨了,他们走到小城街上听到“窄巷里石板砌成的行人道上……响着寂寞的钉鞋声”③。小城人日常生活留下的琐细的声息,皆被作者捕捉到了。虽然这声音太普通了,太司空见惯了,描绘它似有拖沓琐冗之嫌,但实际并非如此,我们从这声音中感受到从容、淡定,隐隐还有一丝无奈、寂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故而,这声音有着悠然不尽的意味,有着阔大而深微的美。这正是文章声音描述所呈现的艺术张力所在。在这声音的氤氲里,展开叙事,有诗意,更让人触着作者对小城人及对“老伴”的一种温情的爱,对经由时间漂洗的人事命运变化的深深怅惘。再如,在《鸭围的夜》一文中,作者还描述了一种特别的声音:“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的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什么人家有匹小羊叫,固执而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④。这羊的叫声伴着这小曲声,在“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河岸大石上飘忽的火炬光”⑤的映衬下,让人体味到的不仅是迷离梦幻感,还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哀戚。显然,羊是柔弱的,任人置处的,吊脚楼上的妇人亦是。她们的命运与羊相似却又不同。羊的叫声,在这里有隐喻意味。作者在文中三次提到羊的鸣叫,意涵即或在此。吊脚楼上妇人以身体讨生活的戚戚感已隐然其中。文末,作者还描绘了渔民敲击船舷捕鱼的柝声的奇幻:“仿佛鼓声,也仿佛汽油船马达转动声……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歌唱,单纯到不可比方”⑥。这声音是单调的,但它有着巨大诱惑力,牵引着作者去捕捉,它展现了鱼与渔人的角逐,原始而壮阔。

综上所述,在沈从文看来:“要表现一种美,文字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数学,数学不如音乐。”⑦而他认为自己“正好用了最差的方式表现美,所以尽量用他自己的文字再现他做不到的东西”⑧。确实,他在作品中用文字描述音乐,《湘行散记》中所描摹的声音,或是浮荡的橹声,或是修理船只的敲打声,或是水流声、鸟的鸣叫声、枯苇的沙沙作响声,或是河边捣衣声、火堆燃烧的辟剥声“,这音乐即是他所听到的自然之声”⑨,尽管这些声音是朴拙无饰的,甚至是粗陋的,但作者却能借由此体贴那船夫、那吊脚楼妇人、那渔人以及诸多为生存而艰辛劳作的人,体贴快乐、朴野、坚韧而不幸的灵魂,体贴与人相融的草木水石、天地苍生。它展现了宇宙间生命的力量,体现了一种深沉悲悯的情怀。

二、粗陋与高贵风雅与伪赝——以对立心性的开掘彰发温情关怀

除声音呈现的艺术张力以外,《湘行散记》还以对人物心性对立矛盾的揭示来增强人物的厚度与张力感,且叙述均在淡然的笔调中不着痕迹地完成。《湘行散记》中多篇文章谈到水手的野话,比如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一文中,如此描述水手的说话:“这些人说话照例永远使用个粗野字眼儿,也正同我们使用标点符号一样,倘若忘了加上去,意思也就很容易模糊不清了”⑩。作者同时强调,即便父子间讲话亦无例外,这是文章所呈现的水手野鲁的一面;然而,文章也描写了水手的另一面,在面对险滩激流时,小水手换篙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急浪中,另一个“粗野”水手竟“一只手持篙子,还能一只手把小水手捞住”,并且“一面笑骂种种野话”,“一面脱下棉衣单裤给小水手替换……光着下身在空气里弄船”⑪。要知道,这一幕发生在一月的严冬季节。水手“不可言说”的可爱被呈现出来。他们虽然语言粗野,然而行为俨然是高贵的骑士,反差之大形成的动态张力更突显水手心性的朴质、善良。又如在《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吊脚楼妇人与水手牛保的对话又让人们感受到水手朴野背后的温柔体贴。一个在吊脚楼上叫“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唉,唉,我记得到!……冷!你是怎么的啊!快上床去!”⑫一个在河岸上回应,深怕妇人被冻着。尤其是当牛保热情地请作者品尝妇人带给他的核桃,作者随手将四个苹果返送给他时,牛保不顾另一个水手的辱骂催促,即刻飞奔去将这四个苹果“献给那妇人”⑬,这细腻的关爱让人感受到的是酸楚与温情,着实令人动容。水手的收入是微薄的,地位是卑下的,生活是艰辛的,语言是粗鲁的,但心性却是淳厚、温良的,这似乎是一种背离,然而,也正是这种背离构成了更大的艺术张力,使文中的人物展现得更真实,更具立体感。

另在《桃源与沅州》一文中,沈从文又以淡淡的笔墨点出了一些揣着《陶靖节集》来桃源探幽的“风雅人”至“后江”妇人处风流一夜,而后又颇为谨慎地去医生处看看的荒诞、虚伪性,并继而发出“水手的生活,比起风雅人来似乎洒脱多了……比起风雅人来也实在道德得多”⑭的感慨。水手野中的纯净,风雅人雅中的龌龊可见一斑。

《湘行散记》萌动于字里行间的是作者对社会底层群体的深深温情与爱,且这爱不仅仅是同情,更是敬爱。他给妻子张兆和的信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先前一时还提到过这些人可怜的生,无所为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要我们来可怜,我们应当来尊敬、来爱。”⑮我想,当今社会不仅仅需要场面颇大的热闹的“送温暖”活动,更迫切需要这种源于内心对弱势的敬重与关爱。所以,《湘行散记》中时时散佚出的人文精神足供当今人采撷。

三、生与死——对人生命运的充满诗意的哲思

生与死是一对矛盾,作者亦从这两个维度考索人生。《湘行散记》所描述的吊脚楼上的妇人的生存是艰难的、沉重的,她们用身体满足各界顾客的欲求,也用身体安慰水手。她们的身体属于顾客,而心也许属于某一个水手。故而,艰难中、泪水中仍存有希望和依托。譬如,《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妇人嘱咐水手:“牛保,牛保,我同你说的话,你记着吗?”“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⑯表明她对牛保的深深情意,并期待他回来过年。这或许就是她的精神依托,她的希望、快乐所在。然而,说不定水手就在激浪中没了。另外,《鸭围的夜》一文中,一段颇耐人寻味的描述亦突出这一点:“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从常德府为水手特别捎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图画。”⑰“镀金戒指”并不值钱,但对水手而言,也许是一笔大的支出,它代表着水手的一片心。在这里,泪水与哀戚仿佛已溶解在那戴着戒指的手轻轻一捋的满足之中。对于她们的死,《桃源与沅州》一文中亦有叙述:“这些人有病根本不算一回事,实在病重了,间或上街到西药房去打针……总不会坐下来吃白饭……死去时……借‘大加一’买副薄薄板片,土里一埋也就完事了。”⑱虽然作者的笔调是淡淡的,平缓的,但却让我们领味到这些异化重压下的妇人生中的泪与笑,死时的了了然,不以为意。或许除了钟情于她的水手,再无人将她的死当回事。作者把这些可怜的妇人的世界呈现在道德的模棱两可中,我们对她们的判断几近无能。透过作者轻淡的笔墨深思下去,我们感受到的是莫名的沉重。

如沈从文所言,“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沙子,腐了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他体味到了这种哀乐,并以诗意的、淡淡的笔调,赋有张力的表现手法去抒写它,展现了人与万物、与天地既相抗争又相融和的生命之美。这种美远远超越了悲恻,余味无穷。唯拥有悲悯情怀及深挚博大爱的人方能如此写作。或许当今人仍需要这种情怀,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美好。

①②③④⑤⑥⑩⑪⑫⑬⑭⑮⑯⑰沈从文:《湘行散记》,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61页,第197页,第198页,第143—144页,第143页,第148页,173页,第176页,第162页,第163页,第140页,第83页,第162页,第146页。

⑦⑧⑨石剑峰:《沈虎雏谈沈从文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丛书》,《东方早报》,www.dfdaily.com.

作者:李涛,上海市普陀业余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散记吊脚楼水手
小水手的歌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半盏——第七话:水手们
幸运的水手
时光散记
学书散记
水手出海
湘行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