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仁乌力格尔《龙虎两山》“忠奸斗争”主题
2014-01-29戚碧云伊日沽赵延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戚碧云伊日沽赵延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论胡仁乌力格尔《龙虎两山》“忠奸斗争”主题
⊙戚碧云伊日沽赵延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010010]
“胡仁乌力格尔”也就是蒙语说书,兴起之初说唱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汉文历史演义小说及历史故事,著名胡尔奇布仁巴雅尔创作的《龙虎两山》是一部没有汉文历史演义小说为底本的作品。本文通过此作“忠奸斗争”主题的分析,发现这部作品在人物、情节方面借鉴了汉文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故事模式,也受到蒙古族史诗“善恶斗争”主题模式的影响。
胡仁乌力格尔《龙虎两山》忠奸斗争母题
“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在四胡伴奏下说唱的故事”,也就是蒙语说书。这种艺术形式兴起于清代中叶的漠南蒙古,现在依旧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兴起之初,说唱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汉文历史演义小说及历史故事。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日益丰富,形成了演唱汉族历史故事、革命题材故事、蒙古族历史故事以及蒙古族艺人编创的故事等类型的胡仁乌力格尔。著名胡尔奇(说书艺人)布仁巴雅尔创作的《龙虎两山》①,是一部时长达六十二小时的长篇作品,也是一部没有汉文历史演义小说为底本的作品。据布仁巴雅尔的弟子甘珠尔胡尔奇介绍:“《龙虎两山》及其下部《楚郭之争》,还有《龙凤桥》是师傅布仁巴雅尔编创的,大概成形于1958年到1959年。”但纵观整部《龙虎两山》,发现这是一部深受蒙汉文化影响的作品,本文拟从作品的母题——“忠奸斗争”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一、《龙虎两山》“忠奸斗争”主题分析
《龙虎两山》演唱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是楚国第二任君主姬元,也即昱夏王,他软弱无能,是非不分。大臣分成两派,一派就是以楚国护国元帅陈锁林一家为主,还包括保国公冯隆荪一家、周国公梁锦一家、靖国公肖虎一家等,他们刚正不阿、忠君报国,是典型的忠臣义士;另一派就是以楚国宰相郭汜海和南平王陈思龙及其家人为代表,他们蒙蔽圣聪、祸国殃民,是典型的奸佞小人。为了个人的权利,奸臣们陷害忠良、里通外国。昱夏王的无能,导致了奸臣气焰嚣张,忠臣义士们舍身赴难却得不到相应的荣誉,反而惨遭迫害。在作品的第三小时,就演唱了陈锁林的弟弟——二连王陈锁海和陈思龙的争执,正是因为昱夏王不辨是非才导致陈锁海蒙冤入狱,陈家上下遭到迫害、妻离子散。
作品中还有一群武艺高强的绿林好汉,分别是“金龙山”的六位山寨王和“八虎山”的八位义士,这也正是书名“龙虎两山”的由来。小说中,金龙山的六位山寨王劫夺了陈锁林押送的用于赈灾的三十六箱黄金,后因不敌陈锁林的反击而投奔了湖南王。而八虎山的八位义士先是搭救了落难的陈锁林之子陈华龙和冯隆荪之子冯英泰,后选择坚守忠义、跟随陈锁林元帅,成为保卫楚国昱夏王政权的忠臣义士。
围绕着忠臣、奸臣两个阵营,作品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作品开篇就是昱夏王偏信奸臣郭汜海之言认为护国元帅陈锁林谋反,于是导致陈锁林一家及朝中忠臣遭到一系列迫害。接着是落难的忠臣聚集“八虎山”,以此为根据地,展开与奸臣的斗智斗勇:委派两元大将于庆登、景田华去陈思龙之子陈世刚军中做卧底,将陈世刚率领的军队击退,攻打金龙山,迫使奸臣贼子失去阵地,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奸臣只好勾结邻国君主湖南王。最后,昱夏王遭到叛贼湖南王和陈世刚的囚禁,景田华等人突破重围、拯救昱夏王于危难之中,昱夏王辨清黑白。最终在陈锁林的率领下,楚国军队战胜湖南王的大军,奸邪授首,各大臣论功行赏。
作品就是通过这样的人物和情节设计,表达了核心的主题思想——“忠奸斗争”。
二、《龙虎两山》“忠奸斗争”主题受汉文历史小说的影响
“忠奸斗争”是《龙虎两山》的主题,也是汉文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母题,广泛地存在于各类作品中。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出于“尊刘贬曹”的心态,将曹操塑造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狡诈奸雄形象。而与之相对的刘备,则重情重义,既是忠于汉王朝的臣子,又是礼贤下士的仁君。刘曹二人因此形成鲜明的忠奸两派。
同是四大名著的《水浒传》,同样谱写了一首“忠奸斗争”的悲歌。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说:“《水浒》讲述的是忠于君国、有才有识的热血义士与欺君罔民、妒贤嫉能、贻害国家的奸佞肖小的斗争。”其中,“忠义”的最高代表宋江和荼毒百姓的高俅等人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封神演义》也传达了赞扬忠臣仁君,批判权奸邪佞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二十五回:苏妲己请妖赴宴,和第二十六回:妲己设计害比干。妲己因比干与自己作对,故媚迷商纣王,设计陷害比干,最终使比干受炮烙之刑,并食其“玲珑心”。
而在隋唐演义系列小说中,“忠奸斗争”故事模式更具代表性。在《说唐全传》中,李渊集团中就存在忠奸斗重伤,之后罗成又含冤遭刑,最终因身疲力竭被苏定方乱箭射死。在《薛仁贵征东全传》中,奸臣张士贵多次冒顶薛仁贵的军功,使薛仁贵始终郁郁不得志,最终在程咬金和尉迟恭的帮助下,张士贵的丑行败露,薛仁贵当上元帅。在《薛仁贵征西传》中,张士贵之女向皇帝进献谗言,导致薛仁贵蒙冤入狱,被囚三年,后因国家危机,在徐懋公的保荐下,薛仁贵才洗冤出狱,重新披挂上阵。在《薛刚反唐传》中,因薛刚得罪丞相张君左之子张保以及当权者武后,导致薛家满门抄斩,薛刚在程咬金等人的帮助下逃脱。后薛刚扶助废太子李显兴兵伐武,经过一系列斗争,终于中宗重新登上皇位,锄奸惩佞,论功行赏。表现宋代历史故事的作品中最撼动人心的是《杨家将演义》和《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中,有杨业、杨六郎父子和潘仁美、王钦等人相对的忠奸两大阵营,在这之上还有两位昏庸无能的皇帝宋太宗和宋真宗。在小说中,宋皇听信奸臣谗言,导致杨家父子命丧两狼山,杨六郎含冤流放甚至被迫假死,后因宋廷受到北辽政权的威胁摇摇欲坠,杨家上下不计前嫌、重整旗鼓,继续效力宋君,最终大破天门阵,并铲除奸邪,领功受赏。
而在《说岳全传》中,“忠奸斗争”更是贯穿始终的一大主题。在宋主康王的统治下,朝廷中分为以岳飞、岳云父子为代表的忠臣集团和以张邦昌、秦桧为代表的奸臣集团。面对北方少数民族金人对中原地区的侵略,岳家军保家卫国、奋勇杀敌,而懦弱无能的宋主却不辩好坏,听信朝中奸臣谗言,不但不给予岳家军相应的荣誉,反而多次使忠臣义士们蒙冤入狱。而当岳飞正与金人决一死战之时,奸臣秦桧假传十二道金牌逼岳飞停战回京,最终使岳飞父子命丧风波亭。在经历一场浩劫之后,岳飞之子岳霆、岳雷重整岳家军再战金敌,朝中义士也与奸邪小人斗争,最终大奸臣秦桧咬舌而死,岳家军凯旋回朝,修建岳王庙,众将领赏册封。
此外还有《万花楼演义》,讲述的是忠臣狄青与杨宗宝、包公等人共同抗击西夏,并同朝中奸党作斗争、保卫宋室的故事。在公案类小说《三侠五义》中,同样穿插着包公与权贵庞太师的斗争。
布仁巴雅尔生于1928年,是蒙古族说书艺人中年辈较长的。他演唱过的书目中,取材汉文历史演义故事的有《吴越春秋》《薛刚反唐》《刘秀周游列国》《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梁唐金故事》《西汉故事》《大西梁故事》,从这些书目可以看出,其中多以忠奸斗争作为主体模式,也就是说《龙虎两山》“忠奸斗争”的主题,绝对有对汉文历史小说的借鉴。
三、《龙虎两山》“忠奸斗争”主题受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影响
在蒙古族的说唱艺术中,最早的类型并不是胡仁乌力格尔,而是蟒古思乌力格尔,也就是说唱历史悠久的蒙古族英雄史诗。虽然布仁巴雅尔并不说唱史诗,但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史诗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
在蒙古族英雄史诗中,“英雄同蟒古思的善恶斗争”这一母题被广泛运用,仁钦道尔吉将蒙古族英雄史诗分为两类,分别是“婚姻型史诗和征战型史诗”。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史诗,“英雄同蟒古思斗争”这一母题几乎都会存在。
在短篇史诗中,婚姻型史诗如《三岁勇士谷纳罕·乌立》,讲述了魔王在谷纳罕·乌立外出时抢走他的妻子,谷纳罕·乌立回来发现后,与魔王大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征战型史诗如《阿拉坦·嘎鲁胡》也关乎“善恶斗争”的母题,阿拉坦·嘎鲁胡的父亲梦到家乡将受到蟒古思的威胁,于是阿拉坦·嘎鲁胡迎战蟒古思,经过几轮激战,阿拉坦·嘎鲁胡最终胜利,保卫了家乡人民。其他短篇史诗如《勇士谷诺干》也涉及到“英雄同蟒古思斗争”的母题,谷诺干是部落的首领,部落周边的蟒古思觊觎这片土地,于是屠害当地人民并且抢走了谷诺干的妻子。因此,谷诺干与蟒古思进行了十几年的大战,最终蟒古思被消灭,谷诺干解救了部落百姓和妻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蒙古族著名长篇史诗《江格尔》中,“英雄同蟒古思的斗争”更是贯穿故事首尾的重要母题。《江格尔》大致的故事内容是:江格尔部落生活的宝木巴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在江格尔的治理下,宝木巴的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但这一切却遭到了周边蟒古思们的憎恨,所以他们向江格尔部落发起进攻,江格尔和勇士洪古尔等人迎战,经过一系列的激战,蟒古思终于被消灭,宝木巴人民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在《江格尔》中,故事情节基本被英雄与蟒古思的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串联。其中在“洪古尔娶亲”这一章,讲述了勇士洪古尔经历的婚姻型斗争。洪古尔本是去迎娶山丹格日勒公主,却发现公主已被当地可汗嫁给他人,洪古尔一怒之下杀了所有人。在之后的途中,洪古尔结识了格莲吉勒,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与蟒古思的斗争,二人终于喜结良缘,讲述了《江格尔》中的一段旷世奇恋。
通过以上对蒙古族短篇和长篇英雄史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英雄史诗中具有规律性的故事情节:“魔王蟒古思入侵英雄的国土,夺走英雄的妻子、家室、畜群、财富,英雄奋起反抗,经过激战,最后战胜蟒古思,夺回自己被夺走的一切,重新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类似情节在《龙虎两山》中的变形运用,“蟒古思”被塑造成了奸臣,奸臣威胁君主国土,“英雄”则是忠臣们,他们通过与奸臣的斗争,保卫政权,使奸佞被正法,最终天下太平。
经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的相似性,由此可以断言,《龙虎两山》在一定程度上有对蒙古族英雄史诗的继承。
布仁巴雅尔说唱的《龙虎两山》一直被认为是作者独创的作品,但通过我们对“忠奸斗争”主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作品在人物、情节方面借鉴了汉文历史演义小说中的“忠奸斗争”故事模式,也受到蒙古族史诗“善恶斗争”模式的影响。而“忠奸斗争”落实到忠臣、奸臣的思想实质上就是“善恶斗争”,可以说在人性的挖掘上,蒙汉文化具有一致性。
①本文所引用的布仁巴雅尔《龙虎两山》是2013年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翻译整理的。
[1]博特乐图.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0.
[2]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陈文新.明清小说名著导读[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5]许仲琳.封神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佚名.说唐全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7]如莲居士.薛家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8]熊大木.杨家将演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9]钱彩,金丰.说岳全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李雨堂.万花楼演义[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1]石玉昆.三侠五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12]叁布拉诺日布,王欣.蒙古族说书艺人小传[M].沈阳:辽沈书社,1990.
[13]仁钦道尔吉.江格尔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14]荣苏赫.蒙古族文学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15]齐木道吉.蒙古族文学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戚碧云,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本科生;伊日沽,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本科生;赵延花,内蒙古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仁乌力格尔(三百部)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3&ZD139)的子项目“胡仁乌力格尔与汉文历史演义故事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胡仁乌力格尔《龙虎两山》‘忠奸斗争’母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