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文明、环境意识与道德焦虑
——罗斯金与《19世纪上空的暴风云》

2014-01-29陈敏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暴风工业革命世纪

⊙陈敏[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工业文明、环境意识与道德焦虑
——罗斯金与《19世纪上空的暴风云》

⊙陈敏[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约翰·罗斯金在《19世纪上空的暴风云》中对暴风云现象的来龙去脉做了详尽说明,并指出了暴风云的特征。他在演讲中流露出对工业革命负面结果的担忧,认为暴风云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呼吁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透过他在演讲中的措辞,不难看出他对那一时期暴风云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焦虑。

工业文明环境意识道德焦虑

约翰·罗斯金(1819—1900)不仅是19世纪美学家、建筑学家和艺术评论家,更是一位工业时代环境问题的关注者。1884年2月4日,他在伦敦学会演讲第一讲的题目便是《19世纪上空的暴风云》(以下简称《暴风云》),在此次演讲中罗斯金向公众阐述了还未引起时人注意的暴风云现象,并就其来龙去脉一一说明。国内学界关于罗斯金暴风云话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殷企平、何畅在《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①中提到了暴风云的问题,该文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入手,探讨了罗斯金生态观与文化观的内在关联。本文从《暴风云》的文本入手,试图厘清罗斯金在此次演讲中所流露出来的对工业文明的担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道德的焦虑。

一、工业文明的后果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物质文明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环境污染问题埋下了隐患。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自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物质生产获得飞速发展。在近百年的时间中,英国创造出的财富令以往任何时代都望尘莫及。在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深刻的危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精神的极度贫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铁路、船舶、公路等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未能阻止人们心灵的空虚和社会信仰的坍塌。作为工业革命发展成果的符号,伦敦在19世纪的国际社会中可谓风头十足,但这并不能掩盖这座城市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们“通过伦敦即可看到工业时代中维多利亚社会的形象:笨拙难看、杂乱无序,政治与建筑上组织乏力,拓展混乱,到处是噪声与泥泞沙拉式的街道,贫富反差巨大。伦敦不仅仅是个符号,是19世纪经济生活的真正产物,也是制造业失控的结果”②。伦敦的杂乱、噪声与贫富反差都是那一时期制造业过度发展的结果。制造业的发展则需要建立大量的工厂、厂房与烟囱,而烟囱中随处可见的滚滚浓烟则为日后的环境问题埋下隐患,虽然这一后果在短期内未能立刻显现出来,但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正是这滚滚浓烟成为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罗斯金笔下的暴风云现象便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在《暴风云》中,罗斯金对这种奇怪而可怕的云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并指出“它部分看上去仿佛是由有毒的烟构成的;很可能是这种情形:在我周围两平方英里的土地上,至少就有两百座高炉的烟囱”③。此时的罗斯金并不能确定这种烟云就是工业革命的后果,故此,他使用了“仿佛”与“可能”等表述。方圆两平方公里的一片土地上矗立至少两百座高炉的烟囱,这些烟囱当然是在工业革命工程中所建,每天的情景当然是浓烟滚滚,因为工厂要生产、要盈利就必须保证机器正常的运转。方圆两平方公里内两百座烟囱的景象只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冰山一角。罗斯金对暴风云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雷雨;一片漆黑,但又不是真正的黑——而是有深有高的污秽,这是由可怕的、但并非因为可怕而显得崇高的烟云形成的;是工厂里排放出的浓雾、颤抖的风形成的可怕的暴风……”④这是罗斯金1876年6月22日日记中的一段话,如果说先前他对暴风云的源头不能确定而是用了较为模糊的措辞,在这段日记中他的语气就更加肯定“,是工厂里排放出的浓雾”这一断言直接表明他将环境的这一污染源直指工厂。因此,在罗斯金的演讲中,他实际上就是认为那一时期的暴风云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这种烟云会导致“在这半个世界上,你每次呼吸的空气都是被这种灾难性的风所污染过的”⑤。这就是灾难性的风所导致的灾难性的后果。

二、环境意识的呼吁罗斯金关于暴风云的演讲和认知是长期观察、积累的结果。从1871年到1884年长达十三年的时间中,他对英国上空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这一时期天气状况的观察日记,二是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进行。罗斯金在演讲中提到暴风雨的日记共有九次,分别是1871年7月1日、1875年7月4日、1876年6月22日、1876年6月25日、1876年6月26日、1876年7月16日、1879年8月17日、1879年8月31日和1883年2月22日,在这些日记中均有关于暴风雨的记载。他还通过文献考察的方式对暴风云进行了相关研究,在他以前所阅读的材料中,或者在古代观察家的记载中,发现并未对暴风云做过任何形式的描述。他考察了包括荷马、维吉尔、阿里斯托芬、贺拉斯、朱庇特、乔叟、但丁、弥尔顿、汤姆逊、司各特、华兹华斯、拜伦、德·索绪尔等古代及近代等人在内的相关文献,结果都未发现这种19世纪漂浮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暴风云。无论是罗斯金的日记还是他对相关文献的研究,都说明他对暴风云现象的重视,说明这一现象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

对那一时期暴风云的态度既是罗斯金自身对这一现象审视的结果也是对公众环境意识的一种呼吁。他不仅总结了暴风云的五大特征,从他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还可以看出他的态度。为了让公众对19世纪的暴风云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罗斯金把暴风云的特征归纳为五点:一是黑色的风,二是有害性质的风,三是刮起来总是颤抖不停,四是有急速的间歇,五是能增强普通的暴风雨。这五点特征是他十三年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而在他对暴风云的描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一现象的基本态度。“灾难性的云”“奇怪的云”“肮脏、无力、丑恶的暴风雨”“最可怕而骇人的雷雨”“令人讨厌的气团”“龌龊的液体”“破烂的、可怜的云”都是他在演讲中所使用的评价性形容词,透过这些形容词,罗斯金对19世纪暴风云的态度可见一斑。“肮脏”“丑恶”“令人讨厌”及“龌龊”等措辞表明他对暴风云的痛恨和厌恶,也是对19世纪环境污染的厌恶,同时又是通过演讲来达到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的一种尝试。虽然时人并未注意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罗斯金关于暴风云的演讲说明了他对环境问题的超前意识。

三、对社会道德的焦虑罗斯金在《暴风云》一文中体现了他在此次演讲中前后的矛盾心情。他在演讲伊始就力图使人们相信关于暴风云的讲座就是一个纯粹的讲座,并无任何言外之意“:首先,我要请在座的相信,这一讲我所选的题目并没有arriere pensee。的确,我本可以用这样的题目来暗示其他很多事情的,而这一点也很像我这个人的作风——可是,今天晚上,我的意思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话,因此,我建议你们注意一下有关云的一系列现象,这种现象,就我所能想到的现有证据而言,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然而迄今为止却未得到气象学家特别的注意或描述。”⑥法语中arriere pensee有弦外之音的含义,演讲意即罗斯金此次演讲并无任何言外之意,是就事论事的一次演讲。他虽然说当晚的演讲没有暗示其他事情的含义,但在演讲行将结束时,罗斯金提出道德的问题并指出“道德的问题——不要忘记,最近二十年来,英国,以及触犯它或仿效它的一切国家,一直在故意而公开地亵渎上帝的名字,而且根据宣言干不义的行为,结果每个人对自己的弟兄尽量就其所能干不公正的事。对这种道德阴暗的国家,每个古人目睹以后都会预言实际上的阴暗,说‘:日月昏暗,星宿无光’”⑦。罗斯金此段话中故意公开亵渎上帝的名字。“对自己弟兄尽量就其所能干不公正的事”是指《圣经》中该隐杀死弟弟亚伯而受到天主惩罚的故事。罗斯金在关于暴风云的演讲中提出道德的问题与之前说演讲是就事论事相矛盾,虽然口头上说是纯粹就事论事的演讲,但还是有一定的弦外之音。

他的这一矛盾心理也正是其对社会道德沦丧的焦虑。罗斯金在演讲中表面说是纯粹的关于暴风云的演讲,但到最后还是提出了社会道德沦丧的话题,这说明他对社会道德沦丧的焦虑。按常理而言,罗斯金并非气象学家,完全可以置暴风云于不顾,“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愿花丝毫代价来弄明白,它是如何运动的,它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⑧。他不是科学家,工作的重心自然也不在这上面,罗斯金的这种做法显然有越俎代庖之嫌,但若考虑到他演讲的言外之意,这种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借关于暴风云的演讲提出道德问题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因此,暴风云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依靠科技的进入使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其负面性暴露无疑,由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污染便是一例。而罗斯金的这次演讲不仅使他获得“绿色环保第一人”⑨的美称,还使他把环境保护和社会道德问题关联起来,从而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罗斯金在19世纪提出暴风云的问题,其前瞻性可见一斑。暴风云问题是工业革命带来负面结果的一个缩影,更是环境问题的一个侧面。时隔百年之后,环境问题俨然业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对环境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以期人类将来能有个和谐的生存环境。而在罗斯金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这一问题显然知之甚少,他以独特而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课题。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担忧,对人们环境意识的呼吁以及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抨击都赋予此次演讲以更多的含义,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谈论起环境问题时,我们的心情恐怕就没有19世纪聆听罗斯金演讲时人们那种轻松的心情了。我们心情沉重的同时,或许我们应该反思更多的是: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解决的大的时代课题。

①殷企平、何畅:《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②Trilling,Lionel.Matthew Arnold.New York:Meridian Books,1955:107.

③④⑤⑥⑦⑧[英]罗斯金:《罗斯金散文选》,沙铭瑶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258页。

⑨Wheeler,Michael.Ruskin and Environment:The Storm Coul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5:3.

作者:陈敏,硕士,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和建筑批评史。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暴风工业革命世纪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My School Life
长影世纪城
世纪中国梦
暴风魔镜陷入裁员风波
暴风影业成立
暴风体育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