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午夜的孩子》主人公萨里姆解读
2014-01-29刘鹏娇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84
⊙刘鹏娇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84]
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
——《午夜的孩子》主人公萨里姆解读
⊙刘鹏娇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84]
《午夜的孩子》是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其主人公萨里姆的一生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从拥有无限历史使命感的午夜孩子到蜗居酱菜厂的辣酱厨子,其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与印度历史变迁神奇地相映相合,亲身见证了南亚次大陆的分裂与动荡。本文将从魔幻现实主义出发,通过分析非线性思维、神奇的意象、多元化背景、真实虚构相融、神秘的象征等艺术手法解读萨里姆的传奇人生。
萨里姆《午夜的孩子》魔幻现实主义
英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从1981年首次发表便引起轰动,并于2008年获得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被公众普遍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以印巴分治前后的次大陆为背景,采用主人公萨里姆的视角以其出生成长的经历重新书写了南亚次大陆历史。拉什迪将南亚历史与虚幻事件相结合,赋予主人公萨里姆超强的法力本领和特殊的历史使命,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萨里姆塑造成了印度历史的一面镜子。萨里姆诞生于印度独立当日午夜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生来天赋禀异,是午夜孩子大会的组织者,力图建立起民主、多元化的新印度,却因各方分歧过大最终解体;他从具有无限使命感的神奇人物变为蜗居酱菜厂的厨子,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寓言般地与印度的命运相映相合。
拉什迪的魔幻现实主义有两大特点:一是小说大胆运用非线性思维、神奇的意象、多元化背景、真实虚构相融、神秘的象征等艺术手法;二是小说的思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观点,揭露印度当局混乱的统治局面,抨击阻碍民主进程的军事独裁。《午夜的孩子》作为其得意之作,拉什迪充分利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传奇的午夜孩子——萨里姆,并将自己追求民主自由的政治思想糅合到主人公萨里姆的人物性格之中。
一、非线性思维:加速的生命体
小说中,萨里姆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命运就与国家紧密相连。为了激发其秉承的天赋,完成生来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拉什迪运用非线性思维处理时间模式,将主人公萨里姆的时间加速,让萨里姆快速长大。
在婴儿时期,萨里姆就有一段加速的成长历程:“这孩子会不会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使与他直接有关的时间跑得飞快,因此母亲和保姆两人总是来不及做完需要干的事情,而娃娃呢以一种显然是疯狂的速度成长。她抚今追昔,做着这种白日梦,也就没有注意到我的问题。后来,她总算将这种想法丢到脑后,向自己解释说我只是个好端端的大块头婴儿,胃口大,长得快。”萨里姆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用过的尿布不计其数,他的加速发育令母亲阿米娜惊讶不已,母亲几乎可以用肉眼看出他一天比一天大。加速的生命使得萨里姆在三十岁之前就见证或参与了印巴分治、甘地遇刺、中印边界冲突、紧急状态法实施、孟加拉战争等南亚次大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经历了被父亲冷落的痛苦、与妹妹铜猴儿不伦之恋的折磨,遭受了战争带来的失忆、性无能。沉重的经历让萨里姆的生命进程大大加速。正当而立之年的他就已沦落在酱菜厂成为辣酱厨子,不堪重负的身体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从皮肤上出现的裂缝一直蔓延到骨头,从里往外散发着死亡的气息。加速的生命让他年纪轻轻就行将就木,最终将在三十一岁时的午夜碎成大约六亿三千万个微粒,如同尘土飘散般消失在空中。
二、神奇的意象:奇特的大鼻子
《午夜的孩子》中有一千零一个午夜的孩子,他们因诞生于独立日午夜一小时而被赐予了超乎寻常的能力,而午夜钟声敲响那一刻出生的萨里姆成为神通最大的孩子。拉什迪将萨里姆那大得像疯长的黄瓜一样的鼻子塑造成了神奇的意象:手术前的通灵术与手术后的超强嗅觉。
在萨里姆童年的时期,他那总是挂着鼻涕的大鼻子有着神奇的通灵术,可以洞察人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人的真实想法。九岁时,萨里姆的脑袋里面突然响起了许多人乱七八糟的说话的声音。他发现自己能对声音进行调控,可以将音量缩小或者放大,可以在其中进行挑选,也可以将声音关闭。萨里姆起初只想到偷听学校老师内心的声音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讨父母欢心,庆幸自己的通灵术比全印广播电台还要强。直到十岁时,从自行车上跌落的震荡让他瞬间知道了其他午夜孩子的存在。只有借助通灵的鼻子萨利姆才能将存活下来的五百八十一个午夜的孩子召集起来,组成午夜孩子大会。然而萨里姆的父母为了治好他总是挂着鼻涕的毛病,强迫他做了疏通鼻窦管手术。手术后的萨里姆丧失了与午夜孩子神交的能力,却拥有了无比灵敏的嗅觉,学会辨认出世界上各种神秘的气味。萨里姆嗅觉灵敏的鼻子不仅可以闻到来源于物体的气味,还可以闻到来源于心情的气味:“当我的终身未嫁的艾利雅姨妈来到卡拉奇码头迎接我们时,我立刻就嗅出她笑容背后的那种黏糊糊的虚伪的臭气。当年我父亲抛弃了她投身到她妹妹的怀抱之中,对这件事她始终耿耿于怀。”他的鼻子能够嗅出真相,嗅出别人的想法,嗅到即将发生什么。之后,萨里姆在印巴战争中被银痰盂击中而失去记忆,六年之后,他因极其灵敏的嗅觉被投放到了孟加拉战争中,作为军权小分队的“追踪犬”,用于跟踪和收集情报。士兵戏称近乎呆傻的萨里姆为佛陀,称赞他的大鼻子世界上随便什么气味都闻得出来。
三、多元化背景:被预言的孩子
拉什迪将萨里姆的成长背景设立具有多元文化的南亚次大陆,这里既有东方与西方的交汇融合,也有印度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碰撞并存。印度传统文化极为丰富,拉什迪采用民间传统预言贯穿主人公的传奇一生,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相融集于萨里姆一身,增强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魔幻特征。
母亲阿米娜在萨里姆出生之前,辗转找到算命大师拉姆拉姆,他提纲挈领地预言了孩子的一生,这些预言在之后一一得到验证。关于萨里姆的出生,他是这样预言的:“是个儿子,太太,他的年纪永远不会比他的祖国大——既不大也不小……将会有两个脑袋——但你只看见一个——将会有膝盖和鼻子,鼻子和膝盖……报纸称赞他,两个母亲养育他!”萨里姆生于印度成立的那一刻,与新生的国家同龄共命运,《印度时报》报道了他的诞生,印总理称其一生将是印度历史的镜子。萨里姆与湿婆同时降生于午夜,同样拥有强大法力,鼻子是萨里姆的象征,而膝盖是湿婆的象征。萨里姆本是基督教殖民者与印度教歌女苟合的私生子,却被调包抱进了穆斯林富商西奈家中,而穆斯林富商家的男婴湿婆则成了贫民窟里卖唱的乞儿。助产护士玛丽这一阴差阳错的调包完全搅浑了萨里姆和湿婆的血缘家族和宗教信仰,她本人也因愧疚主动做了萨里姆的保姆,即第二个母亲,悉心照料萨里姆长大。
对于萨里姆的少儿时期的生活经历,算命大师是这样预言的:“骑自行车的爱他——但是人群会推他!”萨里姆对骑自行车的美国白人女孩伊薇有着朦胧的爱恋,一天他为赢得伊薇好感而表演骑自行车时被推到因方言示威游行的人群中,他无意中说出的两句打油诗成为游行口号,促使暴力升级导致孟买邦一分为二;“姐妹会哭泣……”萨里姆的妹妹铜猴儿能歌善舞,调皮可爱,萨里姆对她的不正常感情使得兄妹反目成路人;“眼镜蛇会爬……”萨里姆病危时靠金环蛇毒解救;“要洗的衣物会把他藏起——说话声会给他指路!”萨里姆藏在洗衣箱中,发现了母亲与前夫秘密来往,在被母亲的责罚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鼻子可以通灵,能够洞悉他人内心声音;“朋友们会弄断他的手指——血会暴露他的真实身份……”萨里姆的手指被同学用房门轧断,在医院输血时发现他与父母血型完全不符,引发父母的激烈争吵。保姆玛丽迫于内心的煎熬坦白了当年的调包行为,萨里姆被打发到舅舅家暂住。
萨里姆长大之后的一系列经历也有预言:“痰盂会砸到他的脑袋上——大夫会给他引流。”长大后的萨里姆被父亲骗到医院治疗鼻子,手术后他失去了通灵的法力,无法召集午夜孩子大会。而接着在1965年印巴战争中,萨里姆被银痰盂击中头部,失去记忆,沉睡了六年;“丛林会要他——变戏法的会接纳他!”失忆的萨里姆被派遣到1971年孟加拉战场上,他所在的军犬小分队迷失在丛林中,只有他幸免于难,战争结束后被另一个午夜孩子女巫帕华帝救回印度,与一群杂耍艺人生活在贫民窟之中;“士兵会审判他——暴君会油煎他”……1975年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实施紧急状态法,崇尚战争的湿婆甘当其爪牙,将其他的午夜孩子逮捕入狱,萨里姆等午夜孩子被集体阉割,在狱中受尽折磨;“他没有儿子却会有儿子!”女巫帕华帝怀上了湿婆的孩子却被抛弃,萨里姆为了顾全帕华帝的处境,与她成婚,将孩子视若己出。
算命大师也预示了萨里姆的结局:“他没有老的时候已经老了!他在没有死的时候……已经死去了。”萨里姆历经沧桑,身体不堪重负,未老先衰;原本是有着神圣使命的传奇人物却蜷缩在酱菜厂当了厨子,他的生命未死而亡。
纵观萨里姆的一生,他的生身父母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教歌女,养父母是穆斯林富商,照料关爱他的保姆是善良虔诚的基督徒,挚爱的妻子是贫民窟的女巫,童年生活在充满英伦风情的梅斯沃德山庄,就读于天主教学校,长大后的足迹横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三国,他成为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的结合体,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南亚次大陆固有的东方文化与外来西方文化的相互冲突、相互渗透。
四、真实与虚构相融:穿梭在历史事件中的虚拟人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将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虚构的主人公萨里姆糅合在一起,反映了印度独立前后六十二年的历史变迁,小说因此被称为“文学版南亚史”。拉什迪采用戏仿的手法,加入丰富的想象,通过主人公萨里姆的遭遇来展现印度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历史瞬间,看似荒诞实则真实。
萨里姆亦真亦幻的经历成为次大陆历史的缩影。小说在描写1960年孟买邦依据邦重组法案所实行的分裂时,拉什迪将年幼的主人公与因传统方言起争端的孟买邦共置于魔幻的意境之中,带有浓厚的虚构与现实交织的色彩。十岁的萨里姆骑着失去控制的自行车冲进了马哈拉施特拉党游行的人群中,激昂的人们为维护马拉特方言呐喊示威,在他们的胁迫鼓动下,慌乱的萨里姆说出了他仅会的两句古吉拉特语:“苏切·萨鲁切!单达勒克马鲁切!”这是古吉拉特语的一首打油诗,意思为“你好吗?我很好!我要拿大棒揍得你跑!”打油诗成为游行队伍的战歌,萨里姆的话竟成为暴力冲突的直接起因,造成十五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孟买邦一分为二。再如对巴基斯坦政变及总统流放的戏谑看法,历史上1958年阿尤布汗将军执行的戒严曾震惊世界,而在萨里姆眼中成为了胡椒瓶行动的演练:“国家的命运就在我手里,我移动着调味品和餐具,用水杯来俘获空的焖肉饭盘子,将盐瓶布置在水壶周围担任警戒。”萨里姆复杂的经历虚实交错,看似巧合的情节促成了一部梦幻历史。穿梭在历史事件中的虚拟人萨里姆为世人揭示了在宗教种族关系极为复杂的印度创建新兴国家的艰难,揭露出南亚次大陆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不安的社会史,也讽刺了为谋取权力而制造社会灾难的政治强人。
五、神秘的象征:民主包容的梦想
传统意义上的象征指的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而拉什迪的象征则富含神秘意味,他用萨里姆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象征着民主包容的梦想,用其一生的喜怒哀乐来象征印度民主进程中的跌宕起伏。
1947年8月15日是印度为庆祝摆脱英国殖民并成为主权国家而设立的独立日。新印度的成立举世瞩目,而小说中人们似乎更在意午夜出生的萨里姆,报纸头版登着他的巨幅婴儿照,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寄来热情洋溢的信笺为他庆贺生日,认可他的地位。在一个新印度刚刚建立之际,举国上下如此关注一个婴儿看似匪夷所思,实则因为每个印度人民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民主包容、自由多元的崭新社会之中,而这个孩子就象征民主包容的梦想。尼赫鲁总理注重权力制衡,倡导民主领导方式,使得自由代议制度得以在印度生根。在小说中,他对萨里姆的重视象征着他为民主包容的梦想努力奋进。
萨里姆利用通灵术组织起散落在印度各地的午夜孩子,组成午夜孩子大会,意图建立一个民主包容的理想国度。萨里姆希望午夜孩子团结起来,利用超能力造福印度。但午夜孩子无法突破根源于不同阶级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羁绊,终因分歧过大不得不解散。这意味着建立松散的联盟不能超越印度各民族原有的分歧,民主包容的梦想受到挫折。小说中,甘地夫人变为妖魔化的寡妇,她指示湿婆摧毁贫民窟,囚禁萨里姆,对他严刑拷打百般折磨,甚至使其绝育,她成为萨里姆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象征着现实中甘地夫人为巩固集权统治,实施紧急状态法,践踏民主包容的梦想,阻碍了印度民主进程。甘地夫人下台后,饱受摧残的萨里姆重获自由,但他的身体即将分崩离析,于是他抓紧最后的时光记录下了生命的历程。萨里姆的死亡象征着一代人民主包容梦想的破灭,他拼尽最后的力量写下这耻辱的历史,以悲剧警醒着善于遗忘的民众,他疼爱的儿子阿达姆则成为下一代人建立民主理想国度的新希望。
萨里姆的一生简短却不平凡,魔幻而充满无奈,从万众瞩目百般呵护的富家少爷到神秘午夜孩子大会的组织者,再到失去记忆投放到孟加拉的“追踪犬”,最后成为孟买酱菜厂的辣酱厨子,法力高强的他只能跟随南亚次大陆的变迁沉浮不定。萨里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挑战了印度官方叙事的权威性,使自己的成长经历比正统历史更具真实性,让自己的传奇人生继续激励印度人民追寻民主包容的梦想。
[1][英]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M].刘凯芳译.http://www. ruanyifeng.com/calvino/resources/books_cn/midnight_s_ch il dren/.(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2]陈小丽.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冲突意识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0(1).
[3]黄苓.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J].当代外国文学,2008(4).
[4]杨晓莲.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魔幻”表现手法[J].渝西学院学报,2002(1).
[5]Nicole,T.Salman Rushdie and Indian Historiography [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9.
作者:刘鹏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本文系“拉什迪作品中的魔幻及其成因(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编号:TJWY13-02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