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
2014-01-28肖利芳
肖利芳
(浙江省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重症监护室,浙江杭州 310022)
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的护理
肖利芳
(浙江省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重症监护室,浙江杭州 310022)
目的 研究制定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而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3~12月急诊危重并接受侵入操作的患者746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试图探讨并初步建立本病患者侵入性操作的消毒防控流程。结果在423例患者中,104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59%;在所有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方面的感染;而所有感染的患者中,侵入性操作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气管插管术、留置导尿术、插管洗胃术;急诊危重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12%,其中使用频率最多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重点要针对侵入性操作种类情况,尤其是加强各种插管留置和无菌操作过程的消毒护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提高医院急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水平。
急诊 危重患者 侵入性操作 消毒 护理
急诊科为医院接诊、抢救与复苏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站,急诊中感染的管理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消毒护理治理任务较重[1-2]。急诊科实行全天候开放管理,人流量大,病因病种多而杂,抢救危重患者时,由于时间急迫,常常带有很多试探侵入性措施;因此,急诊危重患者较多、侵入性操作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等情况的发生[3]。我们在回顾性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统计学方面的处理,结合医院实际,分析研究并提出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护理流程,以期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发生率,提高医院急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12月我院急诊危重并接受侵入操作的患者746例,其中,男423例,女323例,年龄16~86岁,平均(46±1.6)岁。
1.2 方法 (1)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情况;(2)统计患者入院的诊
断、接受侵入性操作情况,同时记录护理人员采取的消毒措施;(3)监测当时室内空气、常用器械及相关物体污染的情况。
1.3 判定指标 (1)医院感染的判定[4]:入我院时患者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但在进入医院48h后发生的感染;(2)消毒方面的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中规定的监测方法,对诊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物表及医疗器械进行相应的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分布构成的情况2012年3~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并接受侵入操作的患者423例中,104例发生医院的感染,感染率为24.59%,其中感染率=(感染例数/该病种例数)×100%。在所有感染的患者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感染,其中病种构成比=(该病种例数/总患病例数)×100%(表1)。
表1 急诊危重并接受侵入操作的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的分布构成比
2.2 急诊危重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构成情况 在我院因急诊危重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所有患者中,侵入性操作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气管插管术、留置导尿术、插管洗胃术,其中感染患者中的侵入方法构成比=(该法操作的所发感染的例数/总感染的例数)×100%(表2)。
表2 感染患者中的侵入方法构成比
2.3 急诊危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研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急诊危重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9.12%,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二、第三代),其次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这些抗菌药主要针对呼吸道方面的感染,其次为创伤的预防性用药,此抗菌药物的选用起点相对较高[5-6]。
2.4 消毒护理的相应措施
2.4.1 消毒护理的对策 加强医务人员在抗感染护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防控意识,熟悉掌握医院感染方面管理的各项规范要求,严格执行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急诊科作为急诊危重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的第一诊室,应配备足够量的洗手消毒池以及先进的洗手出液装置,同时配备消毒洗手液和干燥手方面的器材。制定严格的洗手消毒制度规范,正确而熟悉地掌握洗手消毒技术并达到相应的标准。
2.4.2 加强环境的管理 制定切实而有效的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消毒管理方案。急诊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监护室必须安静,集中消毒方面的管理,最好设置层流空气,对急诊抢救室的空气、所用物体表面以及医务人员手部位定期进行消毒和细菌监测。医疗用品方面则应进行热源细菌的监测。管理好易感人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尤其对自身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受损、严重创伤和严重感染的患者,必须积极而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杜绝感染或交叉感染;对急危重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则应加大基础护理的管理力度,严格管理好急危重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并采取规范化的处理措施。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医院感染常易于流行和爆发,一旦流行或爆发后就难以控制,导致患者住院天数的延长,增加其医疗费用负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将升高。由于侵入性操作大多系开放环境,环境复杂多变,各种致病菌种多,加之患者病情较重、抵抗力本身低下,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其天然屏障,进而引起致病菌侵袭或移位、种植,导致医院感染。
在急诊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即使不可避免地要采取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各项规范,尽量减少操作的持续时间。同时注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管理,重视诊治不同患者时的洗手消毒措施,做好室内空气、物表、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营养措施增强患者免疫力。总之,急诊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发生,尽可能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其医疗费用,提高医院急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水平。
[1]李映兰.急诊护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1-5.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
[3]朱芳,关波.人性关爱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5]陈菁,战榕.福建省70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3):297.
[6]程春华,徐廷玉.急诊科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488.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vasive procedures Disinfection Nursing
R472.2
B
1002-6975(2014)09-0829-02
肖利芳(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从事急诊护理工作
201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