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护理模式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探讨
2014-01-28吕元红周雀云麦瑞琼
吕元红 周雀云 麦瑞琼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26)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探讨
吕元红 周雀云 麦瑞琼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26)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应用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低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住院与出院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在出院后即结束护理。通过出院后第2天随访及30d、60d、90d的生长发育指标、再次就诊率及服务满意度作为效果评价。结果经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第2天在喂养、体温、排便、皮肤等日常护理方面出现困难或异常的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第30天,接受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身长、头围、胸围、体重等发育指标及再就诊率、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60天、第90天两组患儿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接受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前述指标仍普遍好于对照组。结论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低体重早产儿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日常护理出现的问题、降低再次就诊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轻患儿家属的护理压力、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过渡期护理模式 早产儿 护理
低体重早产儿由于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面临着呼吸、喂养、感染、黄疸等许多方面的考验。随着新生儿监护设备、生命支持技术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是从医院康复出院回家,由于父母及照护者的日常护理、喂养知识等缺乏,又面临着再次入院的风险。对低体重早产儿不仅要能使其存活,更要提高生存质量[1]。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是指患者在疾病诊疗及康复阶段,护士为确保过渡期间护理工作的协调与连续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应的护理行为,该模式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出院、出院后随访等过程。其中,护士是最关键的协调人物[2]。本研究应用TCM为低体重早产儿提供过渡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低体重早产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入院,无畸形、无外科疾病,胎龄<37周,出生体重≤2 000g的早产儿,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根据随机化原则,选取双日收治5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胎龄29~34周,体重1 260~2 000g。另取单日收治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胎龄29~34周,体重1 290~2 000g。均采用对症支持疗法,持续心电监护仪监护等措施。两组性别、胎龄及体重等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专科医生、专科护士组成。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人需求及家庭基本情况,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住院期间进行早产儿的日常护理培训,在出院前一周开始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辅导,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家属对护理掌握的程度和需求,制订出个体化的家庭护理指南,给予纸质健康教育内容。出院后第2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分别进行随访。其中第1阶段随访具体内容包括:体温、喂养、排便、皮肤情况;第2、3、4阶段随访及复诊量取身长、头围、胸围、体重,及时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检查喂养、皮肤情况、脐部情况、排泄情况、疫苗接种及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2.2 对照组 按照临床常规进行,不参加家长培训,出院前行口头指导,出院后家长进行生活照顾,出院后第2天,电话随访,具体内容包括:体温、喂养、排便、皮肤情况,分别在30d、60d、90d复诊检查其生长发育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检测结果以(±s)表示,经方差齐性F检验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3)
表1 两组患儿出生后第2天日常护理情况
表2 两组患儿出院30d、60d、90d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出院30d、60d、90d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s)
30d 60d 90d实验组 50 52.10±2.38 55.67±3.18 60.28±7.76 30.65±0组别 例数 身长(cm)头围(cm)30d 60d 90d.92 38.05±1.38 40.53±1.38对照组 50 48.56±3.70 54.89±3.48 59.61±2.55 34.80±1.53 37.60±1.14 40.21±14.2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胸围(cm) 体重(cm)30d 60d 90d实验组 50 38.72±2.38 40.56±3.21 43.06±3.52 4.62±0.30d 60d 90d 71 5.15±0.93 6.12±0.75对照组 50 36.21±2.59 39.78±2.89 42.22±3.18 3.82±0.64 4.88±0.73 5.98±0.6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儿出院30d后再次就诊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3.1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医疗条件日臻完善,极大提高了低体重早产儿存活率。但低体重早产儿属于高危患儿,其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目前,发达国家的低体重早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全世界围生儿死亡率的先进水平已降到0.7%~1.0%,较多的发达国家还是在2.0%左右,而我国早产儿死亡率约为12.7%~20.8%[2]。因此,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由于低体重早产儿父母或照护者缺乏较为专业的日常护理及喂养知识,而低体重早产儿发育不成熟,是导致残障的高危人群[3]。TCM正是在这一新的护理需求下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TCM重点关注患者从医院向家庭、社区等卫生保健机构进行转运和过渡阶段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弥补了患者出院后医疗保健信息缺乏、护理服务中断、健康需求难以满足的空白,从而成为目前医疗卫生领域一项新的值得广泛开展的服务模式[3]。近几年来,过渡期护理模式在老年和慢性疾病中逐渐应用。目前,我国低体重早产儿TCM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医疗资源的限制使部分患儿在医院完成初期治疗后转向社区和家庭。为保证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帮助患儿转入新的医疗机构或在社区和家庭建立正确的康复计划和目标,积极开展TCM显得尤为必要。与此相一致的是,本研究观察到经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第2天在体温、喂养、排便、皮肤等方面出现困难或异常的频率远低于对照组,表明过渡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低体重早产儿的早期护理不利因素。
3.2 过渡期护理对于国内早产儿护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及现实意义。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使得目前处于生育高峰的育龄青年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尤其是抚育早产儿的知识更是缺乏。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轻则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重者甚至再次入院,给家长带来极大的烦恼与痛苦,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是一组较为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风险较多,出院表示患儿病情稳定、好转,但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在其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师
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指导,由具备一定新生儿专业知识的专科护士对于低体重早产儿实施过渡期护理,使其能顺利过渡到正常家庭护理并健康成长。我们的研究注意到,经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30d的身长、头围、胸围及体重等多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出院后60d、90d两组患儿多项指标虽差异显著,但经过渡期护理的低体重早产儿发育指标均好于对照组,推测可能与未接受过渡期护理的患儿父母,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育儿磨练后积累了相当的护理经验有关。同时,随访统计数据表明,接受过渡期护理可大幅降低低体重早产儿再次就诊率,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上述结果表明,过渡期护理对于低体重早产儿平稳过渡到家庭护理及其早期的发育极为重要。
3.3 TCM是运用一种综合的、针对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性健康干预措施,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填补了早产儿出院后医疗保健信息缺乏、护理服务中断、健康需求难以满足的空白,保证了对早产儿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拓展和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更加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4.
[2]张巍,童笑梅,王丹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8-285.
[3]单伟颖,李青,郭金玉.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84-286.
[4]孙自玉.早产儿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222-223.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Preterm children Nursing
R472,R722.6
B
1002-6975(2014)09-0799-03
广东省深圳市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编号:20110353)
吕元红(1969-),女,辽宁,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
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