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报记者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2014-01-28□李勇
□李 勇
(祁连山报社,青海 海北州 810200)
《祁连山报》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党报和党报工作者,如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感受群众的脉搏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虽然生活在基层,走动在基层,可我们的报道形式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的把民情、实情、真情找出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变化、要用自己的耳朵听事例、要用自己的嘴巴问问题,这样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闻题材,并鼓励记者多拍、多写具有感染力的的报道,让“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落到实处。
一位好的新闻记者能不能拍出、采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取决于他的拍摄手法和写作水平,更取决于他的心里是不是装着群众,是不是用手中的照相机和笔去详实、真实地记录群众生活。同样,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办得好不好,不仅是取决于它的版面是否精彩、栏目稿件如何丰富,而是主要看这张报纸的新闻稿件、图片是否贴近群众,是否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是否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只有走向基层,走到农牧民身边,用心去触摸群众的脉搏,我们的基层党报才会有生机,才会带来永不枯竭的源泉。
发现基层的变化
报纸新闻信息来源于群众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新闻素材,关注百姓生活,就是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作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祁连山报社,采编人员只有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基层老百姓生活,体验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疾苦,敢于触及农牧民特别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在选题上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要突出老百姓时刻关心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
比如,在甘青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被人们形象称之为“滚死麻雀摔死蛇”的地方,这里的人要走出大山,就要走在山崖上,然后趟水出山,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许多老人从没有走出这座大山一步,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弹丸之地,却在党的惠民政策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第一次去这个村的时候,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然而,只是回来简单的发了一条消息。记者第二次去时已经开始修公路了,回来还是一条老百姓如何向往通车的报道。然而第三次记者坐车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到达村庄时,他的感受不一样了,此时他为自己是个基层记者却在前几次没有捕捉到新闻点而懊悔,同时也为自己的懒散而自责,就是这样一个好题材、好新闻,却因为我们是基层记者,很多事在我们眼里都见怪不怪,而丧失了绝好的报道时机。所以说,我们要以我们是基层记者而自豪,因为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是最好的新闻题材,只要我们腿勤、嘴勤、手勤、脑勤就不怕没有好题材。有些鲜活的事例就是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中发现的。
聆听群众的呼声
作为基层记者,只要有采访任务就基本上是在基层一线。但长期在基层采访,却并不一定能抓几条“大鱼”回来。所谓“大鱼”就是指在基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访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我们要在基层采访时,善于透过一些“面”上的成绩,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还可以对其从多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切阳什姐,一位海北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在2012年的奥运会上成为了第一位夺得奥运奖牌的藏族运动员。赛前,切阳什姐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中央到省级媒体已经早早地派出多路记者对切阳什姐进行采访,而作为切阳什姐家乡的基层党报的记者们却没办法采访到切阳什姐。于是,把重点就放到了切阳什姐的家人和初始教练。切阳什姐的家人都是普普通通的牧民,当切阳什姐获得奥运铜牌后,大牌记者们记录下了奥运场上的切阳什姐,而我们祁连山报社记者却记录下了她们家人和伙伴、教练在切阳什姐参加比赛时的内心变化。这一另辟蹊径的做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记录基层的精彩
作为基层党报记者,要采访到好的题材的关键就要看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和采访深入程度,以及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求真务实,寻求突破创新的精神。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更多的联系海北实际说话,在讲好政策话语的同时,注重与本地特色实践的结合。要在稿件中应多一点海北语气,多些海北说法,要从不同角度多拍反映海北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图片。群众的生活和创造是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宣传不能脱离本地人民的实践和感受,泛泛地谈空话,而是要用镜头记录那些来自实践和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和内涵的事情,多体会群众关心的人和事,多反映群众的心声。
要不断深入到群众中去,推进“走转改”。要说好“当地话”,就是多讲那些与海北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事情,多记录与海北农牧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事,多向外界传达那些富有海北深层次社会意义的信息,为海北更好更快发展服务。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摆正位置,虚心学习,勇于挑战的方向。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我们偏远少数民族党报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采写、拍摄出精彩的稿件和图片。
1.纪文伶.《走到群众中去才能拿出最真实感人的报道》,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19期
2.杨慧珍.《用心触摸群众脉搏有利担当社会责任》,新闻研究导刊 2012年第19期
3.张军兴.《带着问题下基层是成为优秀记者、破解基层难题的必修课》
4.梅毅.《深化“走转改”,新闻宣传应善讲“青海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