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水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2014-01-28贾永志
贾永志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南京 210029)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贾永志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南京 21002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城市防洪、排涝、供水和水环境等方面的涉水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着重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问题,探讨如何结合水利工作实际,逐步缓解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压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 水问题 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涉水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城市均存在防洪、排涝、供水和水环境等方面问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愈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水问题
1.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增大
城市化使大片耕地和天然植被为街道、工厂和住宅等建筑物所代替,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发生明显变化,加之一些地区防洪排涝设施不足,遇强降雨城市许多地区就会出现淹水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性气候的变化,短历时、强降雨增多,进一步加大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武汉、南京等许多城市都出现淹水问题;2012年北京发生“7.21”特大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一遇暴雨就“看海”,已成为许多城市的“独特风景”。
2.一些城市供水不足,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升
快速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居民用水的消耗定额平均为农村居民的5~8倍,且城市对水量、水质的要求都比农村高许多。据统计,我国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占城市总数的2/3,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2011年江苏固城湖、宜兴横山水库等接近干涸,高淳区、宜兴市供水困难;今年我国东北、华北和河南等许多地区严重干旱,城市供水受到影响,郑州市出现全城供水不足、降压供水的现象。同时,许多城市的水源地存在污染问题,有的还没有应急备用水源。一些农村地区区域供水还未通达,有的甚至还没有用上自来水。
3.一些城市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污水处理收集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城市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特别是县级城市和城镇,有的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有的乡镇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一些城市发展盲目填占水域,形成许多断头河、断头浜,造成水系不通、水生态恶化,许多河道甚至出现黑臭现象;许多地区重城市轻农村水环境治理,“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村“污水基本靠蒸发”,缺少基本的收集处理设施,农村河道、河塘淤积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4.城乡水资源分割管理,体制不顺
许多地区水的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体制不顺等问题,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人为割裂了水的自然循环规律。有的地方把城市涉水事务与农村涉水事务人为割裂开来,甚至将一条河、一片湖分割为两个部门主管。即使一直由水利部门主管的农村河湖,也存在多头管理问题,有些部门有权占用水域、开发岸线、批准排污,却不对河湖水资源安全负责。
二、对策建议
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水而灵动,因水而繁荣。在城镇化进程中,需全面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做到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以水定城市人口规模,以水定城市经济增长,以水定城市规划建设。
1.城镇化需确立水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各地需把解决好城市的水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成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刚性约束。城镇规划要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水景观、水文化,落实习总书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统筹考虑城乡水源地设置、供水、排水、防洪除涝等问题,科学规划解决城乡涉水事务。城镇建设要把水面率等作为控制性指标,合理规划建设蓄滞洪河流、湖泊,尽可能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绿色屋顶等,打造
“海绵家园”、“海绵城市”。同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等建设,使城乡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加大城乡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重视城市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积极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彻底解决“马路拉链”问题;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有条件的尽快建成应急备用水源;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
3.加大城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以提高城镇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努力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的城乡水系格局。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从严控制河湖水域占用,确需使用水域的,按照“占补平衡”原则,编制水域等效替代方案,维持合理水面率。同时,加强城乡河湖管理和保护,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泊保护联席会议等制度;河湖岸线开发利用应统筹考虑水生态、水景观要求,留出一定范围的生态隔离带,建设生态廊道;积极建设城市活水清水工程,通过控源、清淤、调水、修复等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推进城市黑臭河道整治。
4.进一步理顺水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根据水资源自然循环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统筹考虑水源地保护、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防洪排涝等工作,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水务管理体系。同时,对城市和农村的水实现统一管理,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的水问题,让农村群众享有城市“水待遇”。
5.加大城镇化进程中水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教育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水问题,加强城镇化的水文效应、极端暴雨应对措施、城乡水资源健康循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镇水文化特色与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解决城市化的水问题提供科技支撑。同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和节水等宣传教育,建设节水教育基地,大力创建节水型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基本水情教育,形成全社会惜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