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台美术的写意性

2014-01-28陈灵芝张家口演艺集团口梆子艺术剧院07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物象戏曲美学

陈灵芝 (张家口演艺集团口梆子艺术剧院 075000)

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几乎囊括了歌唱、舞蹈、魔术、杂技、刺绣、美术能所有的艺术门类,成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中国戏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意,无论是在表演和舞台美术上均是如此。表演的写意已经成为世界表演体系的突出特征,本文不再赘述。而舞台美术的写意性和我国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艺术有着血缘关系,它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写意”是我们民族绘画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趣味在千百年来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艺术观念的结晶。由于我们民族是乐观的、明智的,所以我们的艺术趣味是活泼的、空灵的,我们不喜欢“凝滞于物”,而喜欢神思万里,天空行空,我们不喜欢艺术上分毫不差地重现事物的外状,而喜欢以独特的“传神之笔”别具一格地描绘出事物的性灵。这种美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即所谓的“写意性”。

什么是舞台美术的“写意性”呢?前辈舞台美术工作者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画注重于物象的精神世界,用笔豪放,善于概括、简练地描绘物象的意态、形神这一特征,来解释舞台美术的“写意性”,在这方面,我国历代的绘画大师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对我们探索舞台美术的“写意性”有极大的启示。宋代苏轼曾说“绘画所形似,见与儿童邻”。他认为绘画如果单纯追求形象的酷似,这只是一种幼稚如儿童般的见识。但是也有另一说:“未有形不似而得其神者”,意思就是说要有神必须先有形。近代大师齐白石老人则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就全面地说明了神似与形似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方面否定了自然主义死板的抄袭,重视自然,一味照搬物象去迎合那些不懂审美的人;另一方面否定了形式主义,单纯追求逸气,强调笔墨情趣,而管形似,以致于脱离生活完全背离物象,走向脱离生活的抽象化。以上诸大师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离形得似”的艺术见解,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一种传统美学观念,是我国造型艺术的精髓。

绘画艺术上的这种精湛的论述,也可见于传统戏曲艺术诸家之伦述:

“不象不成戏,真象不算艺。”

“神似者为上品,形似者为下品。”

“神气在目中所见的是形象,形象所含的意味是神气。”

“有形体无精神,则形体为死物,有精神而无形体,则精神无所寄托,亦即无以表现。”

…………

以上这些艺术见解也正是相通于这种“离形得似”的美学观念。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才使得我国戏曲艺术家们不去追求“生活幼觉”的写实艺术观,而形成了追求其内在真实的艺术创造——“神似”的写意戏剧观。

舞台美术的写意性,首先要求我们向民族绘画学习,以发展我们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继承民族的艺术遗产,绝不是简单地照搬过来就行,应当把优秀的传统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为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发展拓宽道路,从制造生活幼觉的狭隘的写实布景中解放出来,使之能够在戏剧舞台上,寻找到比较灵活而自由的、表现新时代浩瀚生活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的戏曲舞台上,从编剧、导演到舞台美术等方面,艺术思想都不够解放,我们对于现实主义方法的理解过于狭窄,反映生活的真实,往往简单地模拟生活,不敢大胆地进行创造,形式单调,不够丰富多样。因而舞台上形象地展现我们的生活风貌还不够广阔,仍然被传统的框框束缚着,有待于我们很好地去努力解决。唯有勇于探索、革新、善于继承、借鉴,才能出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舞台美术作品。

猜你喜欢

物象戏曲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外婆的美学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