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诗歌中的木棉形象

2014-01-28宗靖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

名作欣赏 2014年6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木棉木棉花

⊙宗靖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20]

岭南诗歌中的木棉形象

⊙宗靖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广州 510420]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数众多的歌咏岭南风物民俗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促成了岭南文学独有的美学特征,表现了岭南本土文化的魅力。无论粤籍还是入粤诗人多钟情抒写岭南木棉,木棉成为诗人寄托一己英雄情怀的花木。同时,作品中的木棉形象,也成为岭南坚韧自由的文化精神的代言。

岭南文化 诗歌 木棉形象 象征

岭南,既是地域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其具有的地域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促生和滋养了别具特色的岭南文学。数百年来,从入粤诗人到粤籍诗人,已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岭南诗歌作品,不仅促进了岭南文学审美特性的形成,也显现了独特的岭南地域文化风貌。在所有描写岭南风物的古代诗歌中,常见岭南诗人歌颂木棉的诗歌。岭南诗人为岭南土壤所哺育,与木棉树一同经历着季节的转换与岁月的变迁,以其花其叶其枝感怀世事、抒发心志、慨叹人生。以木棉入诗,可以呈现出岭南独特风物之美态,展现奇姿异彩、别具一格的岭南花木,构成一幅幅色彩浓烈的木棉花图,创造缤纷绚烂的诗歌意境;同时,木棉也作为英雄情结、遗民情结的象征,作为坚强意志、火热性格的象征,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心灵寄托。

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陈恭尹都有诗歌描述与赞美木棉。屈大均曾写《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木棉》(三首)《木棉》(二首)《木棉花歌》《木棉三首》等诗,描摹木棉的美态,抒发情志。如:

月下红侵舞女衣,风前香绕留仙宴。回首春深怨杜鹃,荣华寂寞泪潸然。残英化作天山雪,飘落胡人玉笛边。②

在此,屈大均描摹了故乡广州的木棉树之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爱国遗民诗人,他一生为祖国和民族的兴亡鞠躬尽瘁,坚守高洁不仕的人生气节。在为民族兴亡奔走于他乡之时,诗人也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的一花一木。屈大均钟爱木棉,赞美其花开如火、树干挺拔、与阳光同在、落英缤纷而壮烈的美。花开浓烈,花落悲壮,像极了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诗人生于乱世,目睹国破城亡,他心中立志救国救民。木棉花开得火红落得唯美,也正是屈大均一生的写照。屈大均不仅仅在诗文中赞美木棉花,同时在他编写的广东地方志《广东新语》卷二十五中,也对木棉有一番描述:“木棉,花高十余丈,大数抱,枝柯一一对出,排空攫,势如龙奋。正月发蕾,似辛夷而厚,作深红、金红二色,蕊纯黄六瓣,望之如亿万华灯,烧空尽赤。花绝大,可为鸟窠。”③如此,都可以看出屈大均对木棉的钟爱之情。木棉也成为诗人一世豪情与坚贞气节的寄托和象征。

诗人陈恭尹也曾作诗吟咏木棉。他的诗歌深沉悲壮,继承了岭南诗派“雄直”的艺术风格,情感真切,感人至深。陈恭尹生于岭南,长于岭南,在诗歌创作上也必然会涉及到岭南的风土人情与风物特产。在他的诗集《独漉堂集》中,共收录咏物诗歌八十首,称《咏物集》,这些咏物诗不少都是吟咏岭南之风物风情,体现了鲜明的岭南文化地域特色。他在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形神兼具,神胜于形而游于形外,流露着强烈的弦外之音。

在《木棉花歌》中,诗人也曾描述木棉的形神之美: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曰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堂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④

诗中,陈恭尹描述了木棉在初春时节绽放的盛状。以“日出沧海”“万炬高台”“覆铃仰爵”等比喻木棉花开的花色娇红与形状硕大之美,同时将木棉誉为群芳之主、英雄之花,赞美木棉的磅礴大气。尾句木棉花落,以为可以化作飞絮暖天下之人,但她又岂知边塞的风与北方的雪无比的萧瑟与寒冷。诗人借木棉而抒发心中报国无门与壮志难酬的压抑心境与惆怅之情,以木棉为寄托,感叹世事沧桑,感怀家国不幸。但全诗并没有流露出哀怨感伤的女子愁情,而是表现奔放有力、雄直硬朗的男儿豪情。诗歌形象鲜明生动,诗情热烈浓厚,与木棉花的形态与神韵互相融合,呈现出一种哀而不伤的诗歌情感与绚烂明丽的诗歌意境。

据史料记载,广州东郊南海神祠前有多株参天的千岁木棉树,每年农历二月,会绽放火红木棉花,吸引众多观赏者。除屈大均和陈恭尹作诗歌咏南海木棉外,清代乾隆年间,岭南文人张锦芳,也有词《满江红·木棉花》以歌颂南海木棉之盛美。

十丈晴红,高照彻,尉佗城郭。浓绿处,数株烘染,驿楼江阁。一簇晨霞标乍起,九枝海日光齐跃。似炎宫,火伞殿前张,飘丹壑。龙衔烛,行寥廓。鹃啼血,巢跗萼。经百花飞尽,东风犹恶。歌舞同铺云锦乱,扶宵潮动珊瑚落。纵吹残,尚得一回看,翻阶药。

整首词大气磅礴,呈现出南海木棉盛大绽放的美丽画面,写出了木棉花火红、叶浓绿的鲜明色彩对比,以及花开如海状如火伞的盛景,读词有如赏画中花,营造了“词中有画,词画合一”的艺术境界。同为“岭南四家”的黎简也曾写绝句描摹木棉:“碧上云热灸春空,日到木棉红处红。竟日落花深一尺,石桥人影踏长虹。”又在《杂忆绝句十首寄故乡诸子》中写道:“上下江乡三十里,都见村头高木棉。我欲醉来堆绣被,花深三尺尚浓眠。”前首绝句将盛开的木棉比为火热的云霞,把洒满落红的桥影喻为长虹,形象鲜明,想象绮丽,诗中皆有画境。后一首诗,诗人欲醉卧木棉,与木棉相依为伴,由此可见黎简对木棉的钟爱之情。⑤

除岭南本土诗人,入粤诗人也多以木棉入诗而抒发情志,如康熙年间王士祯奉命祭祀南海神庙。他在岭南期间,作数首风物诗、览古诗、民俗诗,这些诗歌较好地表现出岭南的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和历史文化。王士祯于一月底入粤北,而此时北方是万木萧瑟的暮冬时节。当来到岭南看到大地周遭一片绿色时,诗人久久难忘。他所作的诗中也不乏歌咏木棉的诗作,如:

古寺四月中,尚有木棉花。殷红照羚羊,苔壁何纷葩……(卷四下《羚羊寺》)

木棉千树粤江边,不及蕉花分外妍。常记五羊城畔见,一枝经压人船。(卷十《立斋相公斋中蕉花开索赋六绝句》之六)

王士祯将独具南国风情的木棉与珠江舟人置于同一画面,木棉、珠江、舟人都是具有岭南独特风情的代表,绵绵珠江水映着火红木棉树的倒影,在珠江三角洲河涌岸边,在岭南居民村口路旁,处处屹立着高大魁伟的木棉树。花开时节,五羊之城被映照得火红绚烂,江花相迎成岭南一景。江花美景,也折射出岭南文化绵远流长的特点以及岭南人热情开明的性格特征。

事实上,从唐宋开始,就有大量吟咏木棉的诗歌作品涌现,最著名的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三月一十雨寒》。在诗中,诗人描写了广州木棉花开时的怒放胜景。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又如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潮惠道中》中写道:“春深绝不见妍华,极目黄茅际白沙。几树半天红似火,居人云是木棉花。”两位诗人在诗中都表达出对木棉不畏惧寒冷与风霜,绽放于百花未开的初春时节的赞赏与喜爱。

木棉被无数粤籍文人及入粤文人所喜爱和歌咏,皆因其形似骄阳神似英雄的独特风姿。木棉也因其习惯绽放于初春时节,花朵火红、树叶成阴、枝干高大的特点,成为英勇坚韧的岭南人民和自由开放的岭南文化的象征。岭南地处南海之滨,远离古代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中心,远离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本土,但岭南文化从未在历史演变中消亡枯萎,而是以独具一格的形态在历史文化中存在和发展。在动乱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于秦汉、南北朝、两宋和明末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使中原文化与长江流域文化在动乱中扎根于岭南这块新土壤而传播发展。但是外来文化的入侵,最终形成的依然是一幅岭南文化的面孔,因为岭南人重本重根,不随波逐流,在自由与开放的文化立场中,完成了自身文化的蜕变与发展。岭南文学也在各朝各代岭南文人的辛勤努力下灼灼生辉,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文化依山临水,有山的沉静稳重,有水的灵动飘逸,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不哗众取宠却与众不同、不动声色的美。这也是木棉为各文人所钟情的原因。木棉与众不同,内在生命力强,形神兼备,拥有非常迷人的内在品格。各个朝代的文学艺术家对她的喜爱,更多侧重于对她内在精神的推崇。她拥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文化品格,象征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精神,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崇高内在的理想情志的不懈追求。

① 屈大均:《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见陈永正:《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卷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② 屈大均:《木棉花歌》,见陈永正:《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卷十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4页。

③ 陈永正:《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卷九诗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71页。

④ 陈恭尹:《独漉堂集》,郭培忠校点,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页。

⑤ 黄森木:《木棉诗韵》,《国土绿化》2003年第11期。

作 者:宗靖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编 辑:赵 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木棉木棉花
木棉花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木棉花英雄花
容时哥哥
南疆木棉红似火
木棉开尽时
木棉花
南国丝木棉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