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戏剧的传承现状及现实价值探究
2014-01-28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许 澄 姚 冰 (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河北地方戏剧的传承现状及现实价值探究
许 澄 姚 冰 (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本文就河北省地方戏剧的传承现状及其在新时期的现实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期待能对河北省地方戏剧的传承与保护有所裨益。
河北地方戏剧;传承现状;现实价值
本论文为2013年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126。主持人:李靖(河北金融学院)参加者:许澄(邢台学院)姚冰(邢台学院)祁萌(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地方戏剧植根于草根百姓之中,从其诞生、传承,直到发展至今天,一直都是在为百姓的生活服务,是百姓在农活、劳作之余的一项重要愉悦身心的活动。在河北民间有很多的戏剧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地方戏剧团体,他们定期活动,定期排练,定期演出,即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河北地方戏剧的传播。河北地方戏剧的价值绝不只在其戏剧艺术价值上,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对河北各个地区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的完整继承与保存是功不可没的。当你走在河北任何一个城市的的大街小巷,你都有可能看到和听到河北地方戏剧的演出活动,河北梆子、评剧、老调等充满河北乡土气息的唱腔回响在公园街巷等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传达着河北人民对生活豁达乐观的态度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
一、河北地方戏曲的生存现状
河北各地的地方戏剧在建国之后,由于国家的重视与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一度出现了繁荣茂盛的成长态势。在建国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当时有很多的民间艺人,被吸纳到国家艺术团体之中去,大量的戏剧艺人也被吸收进专业文艺团体之中。这就在客观上为河北地方戏的繁重与发展奠定了基石,也为河北地方戏剧向全国推广提供了条件。但是从五十年代末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北地方戏剧的发展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数不清的艺术家被强行扣上了右派的帽子,很多人被关进了牛棚,全国文艺界、学术界进入了死气沉沉的局面之中。一直到改革改放之后,河北地方戏剧才又重新复苏发展起来。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接受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多,因而对传统戏曲的关注与喜爱也在相继减少,大量的戏曲文艺团体由于操作不当,缺乏创新与竞争意识,最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都石沉水底,再加上老一辈戏曲艺人的逐渐离去,年轻人则更喜欢新潮的流行音乐,河北地方戏剧艺术逐渐地被冷落,并开始逐步呈现衰微的态势,这也差不多是绝大多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窘境。
当今,我省各个地区戏剧团体的生存都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但都危害着我省地方戏剧文化的长久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我省戏剧艺术团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有一部分团体常年有演出活动,并且相对较为活跃,可以说是“有钱、有戏、有意思”,这些团体甚至还获得过梅花奖,有一些梅花奖获得演员。大部分的剧团常年亏损,只有微乎其微的演出活动,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还有一部分基本没有演出,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种情况,对于河北传统戏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是极为不利,甚至非常危险的。直至今日,剧团发展成如此境况,其原因究竟为何?笔者通过调研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缺口严重,补给严重不足。投入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戏剧团体的正常排练和演出活动,团体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剧团冗杂,缺乏改革。由于资金问题,导致工作人员和剧团领导的工作热情与态度相对低沉,无心对剧团的管理进行改革,员工的工资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剧团的招商工作也难以进行,另外,还有人事管理、剧场管理等都比较混乱。
第三,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翻涌了十五个年头,可以说已经浸透了每一寸华夏土地,但是偏偏咱们还是受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的影响,固步自封、不争不求、得过且过。不懂得市场包装、不懂得营销机制、不懂得市场需求等等,竞争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其发展。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省各个戏剧团体应立足实际、摆正态度、找准不足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要发散思维,多角度立体式招商引资开拓市场。政府也应该加大扶植力度,要多投钱、投对钱;其次,剧团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剧团管理工作,要真抓实干、细致科学;再次,各个剧团要加强业务学习,认清形势求新求变,要积极的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与时俱进,在剧本素材、唱腔设计、灯光舞美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把握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百姓的宗旨,才能在新时期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发展的方向。
二、河北地方戏剧的现实文化价值
河北地方戏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传统文化、地域民俗民风的继承与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着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河北地区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人们工作、生活之余,给人们带来快乐,使他们能够忘记工作、劳动的辛苦,淡化生活中的挫折不快,同时抒发对美好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今在河北各地区有很多的地方戏剧票友,他们经常一起活动,组织票友大会,票友会经常的组织演出、排练等活动。在爱好者平时的演出排练活动之中,爱好者之间彼此默契,相互谦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这对于和谐新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另外河北地方戏曲多以豪迈宽阔、挥洒自如、慷慨激昂的唱腔为典型的艺术风格,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能对广大观众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倡导作用。
河北地方戏剧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带着历史的沧桑厚重,向我们一步一步的走来。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艺术的享受,更是对思想的净化,灵魂的荡涤,让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根”与精神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河北地方戏剧艺术被推到了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被赋予新时代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河北地方戏剧生长在民间,流传在民间,与百姓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紧密相联,其服务百姓之所求,服务百姓之所需,可以说河北地方戏剧深深的蕴含着当代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谐精神、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既需要大力建设物质文明,又需要大力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地方戏剧艺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同时代的脉络紧密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前进,要坚持统筹协调,开拓创新,就务必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这一核心问题。各地方剧团在不断地学习与继承家乡地方戏剧艺术的过程中,必须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成一致,必须要看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要弄清楚自己为何而学,学为何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为家乡戏句事业的发展而努力,使家乡地方戏剧艺术能够源远流长、大放异彩,使河北民间戏剧艺术能够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上一份力量,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一把薪柴。
行多远,方为执着?思多深,方为远见?河北地方戏剧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与积累,历史的铁轮在它的身上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它承载着太多太多燕赵儿女的感情与寄托。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离、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哭泣,它都默默地见证,默默地承载。它带着儒雅与厚重呈现在世人们的面前,它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河北人民的人文修养、传统审美、民风习俗、地域性格都包含在了各地的地方戏剧艺术之中,并通过地方戏剧的形式向全世界人们展现和表达出来。作为一名燕赵儿女,我们应该去更好的了解家乡地方戏剧、热爱家乡地方戏剧、传承与保护家乡地方戏剧,以便让它能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承,为我国传统戏剧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