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
2014-01-28余佳维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45119
余佳维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 1)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
余佳维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 1)
探究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并针对当下新中式家具设计面临的问题,赋予其中和、协调以及和合美学的文化思想,为新中式家具设计提出新的思路。
新中式家具;中和协调;和合创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有着自成系统的哲学体系。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但一个国家不能丧失“民族魂”,一味地照搬西方文化模式,本民族特色将会逐渐弱化,丧失民族魂。犹如没有根的大树,无法屹立在世界之林。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针对新中式家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析如何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新中式家具设计完美的融合,达到传承与创新,以求更好的发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学思想。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1.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探析,可概括为“中和、协调、和和合之美”。所谓“中和”是指人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客观的、中庸的、适度的思维方式。中和思维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庸之道”的精髓,从美学的视角看,“中和”被认为是儒家的最高审美标准。所谓“协调”是指个体存在内部组成单元间以及个体存在之间联系的和谐统一。所谓“和合”是指人与人间、人与自然同生共存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之一。儒家、道家文化作为传统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存在状态。“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合之美”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作为民族魂,影响华夏大地几千年,经久不衰。
2.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传承的意义
提到中国家具,明代和清代家具最具特色,它将中国文化中的精、气、神表达的淋漓尽致。明清时代家具设计在中国乃至设计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过境迁,当代中国家具的设计则显得黯然失色。
如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设计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高科技、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中,如何结合中国人生活方式、艺术追求,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将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融入到现实的生活里势在必行。适应新时代大众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应不忘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任道而重远。
二、新中式家具的定义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现代主义设计在当代应用广泛,但是中国人在适应快节奏生活的同时,文化、生活习惯,还深深的烙着中国印。“新中式家具" 首先是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刘文金教授提出,其基本设计思路是不受传统家具的材料限制,不拘泥于家具的传统形式,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再创作,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中式家具风格。对新中式家具的“新”,是指满足当下民族文化、美学思想、生活和行为方式等新时代下中式家具的再演绎,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家具。
1.造型无创新性
目前市场新中式家具设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传统美学思想文化理解层面较浅,大部分注重外观的花样,对传统元素生搬硬套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不能仅仅局限在形式上表达,深入了解传统美学思想的内涵,从理论上为切入点,功能与形式上融为一体,由内而外的表达民族化特色,使设计自然流露出民族化的气息。
设计部门作为家具的灵魂,家具厂商研发部门还未足够得到重视,造成一味跟风仿制的现状。企业尽快收益的心态普遍,设计时间较短,所以研发部门设计师对传统中式家具中的造型、文化符号、结构已经内涵理解上不到位,造成新中式家具给人感觉文化内涵肤浅、层次较低,工业化批量生产复制原版家具无节制,且工艺上达不到要求,纯手工复刻的原版家具价格昂贵,使消费者存在抵触心理,全面推广到市场上困难重重。
2.与现代生产工艺背道而驰
中式家具,是手工业时代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直至今日,大多还是选择用手工的方法制作,中式家具多选择用名贵木材,如黄鹂木、红木、鸡翅木等硬质木材,结构选择榫卯结构,新中式家具延续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
现代家具批量化生产方式较为成熟,在家具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设计和制造上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人机工程学概念提出后,发展迅速,为家具的功能设计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家具材料安装工艺简单,尺寸标准化,可机械化完成制造,适合大批量的投入市场,供应消费者需求。而未标准化生产的新中式家具良莠不齐,市场上占有量少,未成统一的体系,造成了国内市场上新中式家具低迷的尴尬局面。
三、赋予传统美学思想的新中式家具
1.讲究“中和之美”
《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孔子主张执两用中,注重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增一分则过长,减一分则过短。中庸文化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第一眼的平凡无奇,经细细品味,内涵的东西会触动心弦,这可以归纳为中国人的内敛性格,家具亦如此。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强调“中和之美”在设计上传承传统应开拓新思路,在艺术造型设计上注重线条的应用,主要以优美的线条来强调流畅的线型外观,注重外部轮廓线条变化,在整体线形运用上又打破线条过多容易死板的局限性,强调“线脚”变化丰富,使得新中式家具在整体外观造型上显示出大雅端庄的艺术风格。
对于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来说,新中式家具引入传统元素设计与中国传统的的家具设计是哟普所区别的。那么,在开发和设计家具时应该克服简单的照搬传统元素,应从传统元素的语义特征去深刻理解。从中发掘出传统家具设计的趣味,随之将其打散、提炼、重构,并运用到现代中式的家具设计中。作为设计师,应当充分去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优秀思想,从文化的积淀,传统的物化表相,深层的精神领域等去深刻体会和理解。从而提炼出具有独特的“艺术符号”并将其合理的设计到新中式家具当中。从而使新中式家具具有崭新的样式和设计感,其形式上的现代化,设计的意念和文化内涵具有中国化。
2.讲究“协调之美”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阐明了“和”的重要性。万物都是和谐稳定的发展,认识这种规律,就是要求人类,要求设计应该遵循和谐的客观规律,这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设计设师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明清家具的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在设计时尊重客观规律,顺应自然的观念也对其有所影响。明清家具的用材也是很有讲究,要体现文儒高士对风雅格调的喜爱,其取材应体现主人的品位,如黄花梨的运用是家具简洁质朴、纯正明快,使家具具有浓浓的文人气息;紫檀木的运用会更能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同样需要“协调之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同样需要“协调之美”,在新中式家具的用材上加以考究并延用。将明清家具的美感意韵和设计精髓运用到新中式家具当中。在现代材料工艺的开发上,应该吸取其精华去除糟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多种工艺,如仿自然纹理、贴面装饰、高温高压处理等,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感的家具用材作为现代新中式家具的第一步,同时也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3.讲究“和合之美”
“和合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审美观。要求客体内部各个部分以及与环境之间是协调和谐的。当这种审美观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时,要求我们要考虑设计品的整体效果,设计品内部各要素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的。
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特定的家具设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美学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审美与艺术中表现出推崇自我,崇尚独创之风,主张淡泊明志、平凡淡雅。这些美学思想,既符合中国符合传统文化又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又不守旧制,使其结构合理化与造型艺术化,充分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艺术风貌,将雅俗熔于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结合。助于新中式家具的创新及发展。激发家具中国元素的加入,是有意味的形式,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组合起来形式和色彩,及传统家具形式和空间的关系,拨动了对传统家具的审美情感。家具的线条和色彩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意义让人感动。家具中“中国元素”的体现是家具造型艺术中的抽象性因素,即传统家具造型艺术精神,它能直接激发审美情感,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新中式家具造型艺术体系。
四、总结
对于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来说,新中式家具的新兴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全部将传统家具“拿来主义”的新中式家具设计不可取,不符合时代潮流、现代人生活习惯。当下,经典家具已经成为艺术品,作为了解中国优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载体非常可贵,但作为家具已经失去了家具的真正意义。基于传统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传承传统中式家具优秀基因,结合现代人的民族特色、文化趋势、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加以深入研究,以现代消费者生活需要、审美特点为出发点,以中国美学思想为指导思想,设计追求再创造,敢于突破、善于转化、精于完美,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拥有一颗“民族芯”,万变不离其宗,为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提出新思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神韵的现代中式家具的风格。
[1]刘大钧.周易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6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3]胡景初.家具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胡景初.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