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壮文化角度浅谈《壮族大歌》

2014-01-28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歌黑衣民间舞蹈

梁 洁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从壮文化角度浅谈《壮族大歌》

梁 洁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当代壮族舞蹈作品《壮族大歌》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壮民族文化是值得了解和研究的。

壮族;舞蹈作品;《壮族大歌》

一、《壮族大歌》所反映出的壮民族文化

壮族民间舞蹈,沉淀了千百年壮民族的历史传统,是壮民族文化深厚内涵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是当今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沃土。下面以富于壮族舞蹈元素的现代舞蹈作品《壮族大歌》来解析壮族民间舞蹈:

黑衣壮是广西壮族族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殊支系,其歌谣艺术是我国民歌文化海洋中一颗璀璨明珠,在向外界展演时,世人无不为之惊叹,是近来颇受人们关注的文化之乡,而且在黑衣壮的集居地,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黑衣壮人曾豪迈地说:“我们生长在石头缝里,山歌伴随着我们成长,山歌伴随着我们创业。”《壮族大歌》的歌词讲述着壮族人民追逐太阳的古老传说,渲染着一种流动的情绪。它的曲调是以那坡县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山歌《壮乡美》为基调,融入通俗唱法,有一种嘹亮、开阔、粗犷的音乐效果。既弘扬壮族山歌的旋律,同时又融入了世界音乐潮流,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声音概念,很能体现壮族的精神风貌。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农耕生产活动是壮族人民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而当今的原生态舞蹈,即是“从生活中来”的舞蹈文化艺术中最贴近反应生产生活的基本形式。壮族民间舞蹈还有一个就是体现出对氏族图腾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这个也是以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息息相关。

舞蹈《壮族大歌》取材于壮族民间传说《妈勒访天边》,其主创团队:舞蹈编导李紫君、刘滨等人曾亲身融入黑衣壮人的生活,他们通过让他们感悟到了黑衣壮的人生真谛,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以扬弃的态度,确立以人为本的创作思想,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体悟到了黑衣壮人对待生活和信仰的真挚情感与坚韧的精神。遂在《壮族大歌》中以意象为构思、以感知为基础、以想象为手段、以写意为方法,艺术地集中概括、升华和浓缩了黑衣壮的情绪和个性。《壮族大歌》以黑衣壮人清纯和甜美、高亢激越的过山腔填充舞台音响空间并作为叙事的主线,营造出民俗文化浓郁的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不停行走、不停寻找、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黑衣壮民族群像,意境生成、大气磅礴。

《壮族大歌》编舞部分在特质浓郁的音乐的伴衬下,将广西黑衣壮族群生活劳动中的动作元素与现代编舞技法相糅合,以富于象征意义的手笔为我们渲染出远古壮族历史的崇高感、同时也表现出壮民族坚韧不拔、用语追求心中理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在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这种被赋予象征意义但又特质辨识度极高、生活感情浓郁的的动作,如“单手指天、双手提起裤脚”“手足爬地行走”“膝盖用力屈伸”“不断奔跑”等形态。看不到过去被广西舞蹈界视为最有壮族舞蹈特性的典范舞蹈姿势“凤凰手”“蛙式蹲裆步”。对生产生活动作元素的创造性挖掘使用,使原本单调的动作元素焕发出时代光彩,为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追求美好生活的壮族人民的舞蹈群像。

舞蹈作品中试图通过奔跑、聚合、攀爬等独特且具有张力的肢体语言,表现顽强的民族精神。而另一方面,在歌词、曲风、舞态、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精心融入时尚元素,使得作品观众的代入感更强,作品的时代性更浓烈。其外,创作团队在舞蹈作品中还灌注了许多新意,如:舞美方面一切从简,从演员着装我们只看到:黑色贴身小褂、宽松过膝裤,赤脚,黑红颜色对峙,这种简单生活化的穿着所渲染的浓浓的质朴无华的生活情境反而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舞台之上完全没有任何道具,灯光也只随剧情起烘托作用,只以内涵、舞蹈编排和演员表现作为作品的表达方式。

舞蹈中段,领舞者双膝跪地,双臂向前,手心向上,缓慢地上下摆动,似向苍天祈求;男女青年围成两个弧形,双手提起宽大得裤边,慢慢地移动沉重得脚步,紧接着在领舞者的感召下,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亢奋,大幅度地前俯后仰,急促的脚步,传递着一种坚毅虔诚的情感信息。突然,领舞者敏捷的跃起,轻盈地踏着一排舞者脊背,冲上最高点,向前跨越的定格造型,强烈的冲击着观众的视觉。一个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民族形象伫立在舞台上,让人为之动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发展到高潮之前,群舞嘎然停止,领舞者突然出人意料地率先奔跑起来,刹那间,全体演员跟随领舞者的节奏一起迅跑,场面恢弘壮观,就像黑衣壮人的生命之火在喷发、在四射……就是这个看似简单,司空见惯的跑步动作,把舞蹈推向了高潮,升格了作品的旨意。

二、从《壮族大歌》思考壮民族舞蹈的方向

本人认为,壮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要形成两个目标:

1.以已经形成了的、具有一定题材及固定的形式和传统的民间舞蹈为基础,进行初步编创,使其成为拥有广泛受众群体的自娱性舞蹈作品如广场舞等,这是戴爱莲先生主张的:“民族舞蹈大家跳”。

2.从民族民间生产生活、舞蹈祭祀等各种场合提炼出可用于舞蹈创作的动作元素,在深入体验其民族文化内涵精髓之后,将素材进行创造性运用并形成“新”的民间舞作品。这些作品更多的是在象征意义上取材自古以来的民族文化元素,而更多地融入了编舞者自身的感情表达与艺术追求。

真正的舞蹈编导,应当在作品中将民族文化的内涵融入舞蹈表现,并使其形式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作品涉及的技艺上对舞蹈技术进行有依据的提升以提高作品相应的表现力;以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和壮族传统精神为依据,创造新型舞蹈。因此,舞蹈编导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以对民间舞蹈传统的深刻研究为基础。研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这样才能弄清楚某一舞蹈的产生过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响其形式和风格的生活生产方式等,然后用丰富的想象力在舞台上创造出新型的带有原生态民间舞的形象、感情和风格的新的壮族民间舞。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创新的舞蹈,必须以壮族民间舞蹈的原型或原生态为基因。原型,是民族传统语汇的神韵气质和生活情味。创新的舞蹈语汇必须有母体动作韵味和生活情味,具有神形气质与原生态的血缘关系,可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母体民族代代相传的神形气质, 这就是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握了这个宗,就是把握了创新发展的尺度。《壮族大歌》不求外在动作的形似。只求神似;展现壮族人民内在的精神气质,这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舞蹈的精华。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壮族民间舞蹈中当代壮族舞蹈作品《壮族大歌》,将广西民族舞蹈创作的精品交付理论研究,有助于舞蹈编导工作者观察和吸取其经验,跟上舞蹈艺术发展的步子,对壮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1]朴永光编著.《舞蹈文化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彭吉象著.《艺术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李北达.《民间舞蹈》[M].中国社会出版社.

梁洁,百色学院青年教师。

猜你喜欢

大歌黑衣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巨人今晚就要来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衣“警察”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