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线性绘画语言的个性化发展

2014-01-28吴瑞雪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
关键词:线性笔墨山水画

吴瑞雪 (西华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线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要素,是对自然事物形象既简练又精确的概括,是客观事物在画家的主观认识形态的提炼加工。南齐谢赫《古画评录》中所提到的“骨法用笔”奠定了线条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在画面中对笔法的掌控,笔法与画面的整体协调能力体现着画家的绘画功底、阅历、艺术品位和个人修养,画面中的主要载体线条则是传达这些的重要因素。因此,历代画家倾尽毕生孜孜不倦地探索线条的完美诠释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的独特性,是国画线条具备多种形态的原因之一。墨汁浓淡、用笔提按轻重、笔锋转换等,都能让线条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且都能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墨线飞白为枯,湿线为润。枯线,给人一种惨淡凄清的景像;润线,则会给人一种层峦叠翠的生命气息。直线刚劲有力,曲线温雅婉转。刚的线条则示人以一触即发、楚汉纷争之势;柔的线条给人以小桥流水、风吹杨柳之感。

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线条凭借其极具魅力的表现力从最初仅出现在人物画中开始渐渐走进山水画历史。中国现存最古的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画面虽加以设色,但颜色所具有的仅仅只是装饰作用,山石树木皆由线组成,尽管是以线描的方式进行空钩,尚未用到皴法,但线条饱满有力,提按转折、抑扬顿挫,变化丰富。作者运用线条笔墨的轻重缓急,将山石树木的质感表现出来。正是线条对事物的高度概括,以及其具有的独特韵律与节奏感,才使得画面充满质感与空间感。

山水画最基本的笔墨语言是勾、皴、擦、点、染。其中线主要分为“描”和“皴”两种。“描”是对物体外轮廓的概括,是最原始的物象直观再现方式。描最初是人物绘画中的造型语言,后被运用到山水绘画中便有了另一种名称“勾”。

皴又分为点皴、线皴、面皴,“线皴”是南宗山水画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勾”的进一步升华。勾勒一般用聚锋,中锋用线;皴则可聚可散,中、侧锋皆可,还可用逆锋。相对来说,前者给人木讷、呆板、缺乏变化之感,而皴的线条变化更加生动,它不仅能松动空灵地提炼出物体的外部轮廓也能使物体质感再现,且虚实相生,更能准确地传达出画家的个性与作画心境,它是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繁衍出来的线性艺术。

皴法的兴起丰富了山水画线性表现语言。皴法是对物体表面形态及质感的描绘,更是画家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感悟。山水画中的线条不仅是对自然外物的写实,更是抒写画家的胸中意气,是画家的个人阅历与自然融汇的感悟、自身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再现。

以董源为例,董源长居江南,经过长期对南方山水认真观察,提炼出披麻皴这种线性绘画语言。此外,这种技法的产生更与董源自身的修养、个性特征及特殊经历有关。他从事园林工作,官职清闲,性格平淡天真,这使他有独特的视角与情感体验运用“披麻皴”这种独特线性语言形式来表现他眼里的自然界外形。这种线性语言在董源《潇湘图》中得以较为集中地展现,画面由刚柔并济的中锋线皴组成,画家运用虚实相生的墨线来勾勒山头的转向动势,用淡雅的笔墨表现山石沙坡的结构纹理,用笔多细长圆润,它们绵延层叠疏密相间,给人以温润宁静之感,传神完整地写出了江南润泽灵秀、林麓烟霏的自然风光。

又如元四家之一王蒙,他是南方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生活于江南地区,师承董源,在不断地探索之后绘画语言才逐渐成熟。其笔法浑厚,用线弯曲,多用枯笔,笔触扭曲,画中线条繁密多变,在董源的披麻皴基础上自创“牛毛皴”。“牛毛皴”不仅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再现的手段,更是画家的性情在绘画技法中的体现。王蒙生于官宦之家却遭遇乱世,故他观形势之变,既恋权贵又想隐居山中,忽而官又忽而隐,这样的思想气质都在他描绘山水中的用笔中展露无遗。以其画风走向成熟的作品《青卞隐居图》为例,画作中的山峰陡峭,拔地而起,山石形态复杂多变,树木盘曲,他以书法笔意入画,笔尚骨力,重气势,在表现不同的区域笔法也在不断地变化,线条或润或枯、或刚或柔、或以浓破淡层层皴染,笔法苍润。画中线条卷曲律动虽给人以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印象,但同时也给人以繁复拖沓之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随着山水画的不断发展,画家对线条质量追求越来越高,将具体的山石树木用线条提炼成某种象征性的抽象符号,试图用更精炼老辣的线条来概括事物、抒发情感展现其审美情趣。清朝初期的八大山人朱耷,本是皇室后裔却遭逢乱世国破家亡,故他性情变得孤傲悲愤,这些情绪都在他的画风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所画山水看似十分简练,构图奇巧、不求完整只重意境,他所传达的“心象”都聚于画面中的每一根线条之中。他师承南派山水,却提炼出极具个性的线性艺术语言“卷云皴”。陈传席在《中国山水画史》中评价八大山人的线性语言“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虽然也用线条勾括,但一般不再用线条皴擦,而多是放笔来回擦抹,再加点染,显示出一种不屑于细心皴写的情绪”。八大山人笔墨苍劲、凝练,用寥寥数笔就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外形,并且传神达意、形神兼备尽显疏简风貌,其萧瑟冷逸的画面、简练空灵的笔墨语言向观者传达出了他对故国的怀恋和对清王朝的仇恨,后人评价他的山水意境给人以残山剩水之感。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线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高度概括事物,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寄托。观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代的画家对传统技法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寻找着属于自己个性特色的线性艺术语言形式,希望后世能够从画面中读懂他们对笔墨语言不断探索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绘画 [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赵强.浅谈中国山水画造型[J].美与时代,2008(1).

[4]李伟.中国山水画“线造型”语言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5).

猜你喜欢

线性笔墨山水画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线性耳饰
程灿山水画作品
常数变易法的理论依据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笔墨名家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