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高台的艺术特色
2014-01-28刘玉玖柳燕荣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宁夏固原756000
刘玉玖 柳燕荣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 宁夏固原 756000)
隆德县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品种齐全。而高台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它是由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的。它是是隆德县优秀的民间艺术,被誉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得到国家的重视,近些年来,隆德县都积极组织高台展演及培训活动,培养了大批的民间艺人,而且代代相传,隆德高台才得以完整的流传至今天,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隆德县的城关镇、山河乡、温堡乡、奠安以及沙塘镇等是民间高台艺术的主要传承地。高台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造型、语言、彩绘、表演、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其形式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由民间艺人世代相传,不断创新。其中,隆德高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造型新颖、奇特
隆德高台在造型上大胆奇特,与周边地区的高台艺术形
鲜明的对比,以突出隆德高台独特的魅力。隆德高台往往在同一种类型的骨架上能制作出完全迥异的立体造型来,这就需要艺人们灵活地运用艺术技巧,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塑造,让它“活”起来,以独特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说,在制作过程中,让“角色”或站、或卧、或骑、或坐在山上、石上、虎上、莲花上等。根据每年不同的年份,隆德地方高台会特地增加与之年份想呼应的人物造型。例如今年是蛇年,艺人们在制作时,会增加由小演员扮演的青蛇或白蛇,或者是搭成蛇形状的骨架,用纸糊起来,再用颜料等画出蛇的眼睛及身上的花纹,表演的时候让工作人员在下面舞动,使蛇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造型奇特、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周边装饰环境不同、人物俯仰的角度不同、道具不同、服饰色彩不同,姿势和动态不同,高台的造型也就不同。比如隆德高台社火《万仙阵》中,众神仙或驾鹤、或足登莲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彩带飘动、祥云缭绕,神秘而壮观。这样才能使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同时,也体现出隆德高台在造型上的新颖独特、独一无二。
二、整体布局虚实相生、玄妙有趣
隆德高台的布局讲究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制作时首先是对骨架的制作,是在用厚木做的供桌上凿出一个圆孔,然后穿上木棒芯(后面用铁、铜为芯),芯的下端连接磨盘等重物固定,防止倾斜,上面部分制作成不同层次的框架,把扮演成戏剧人物的小孩固定在铁架上,一般的高台都有2米多高,孩子们必须顺着梯子爬上去,再由工作人员将他们的身体和高台牢牢地固定在一起,以保证安全,而露出的部分就用彩带、花草、亭榭、吉祥物等戏中道具或者用演员们宽松的戏装巧妙的遮掩起来,让观众看不出一点破绽。比如骑马的“角色”,“角色”(小孩)的腿是假的,真腿却固定在马身体内的骨架上,但在观众看来却是没有任何变化。又比如“五行山”,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只露出头,形象十分逼真。而“角色”在装扮上实际是坐着的,把制作的假山挖一个头大小的洞让“角色”的头露出来,身子藏在平台里,演员也可以坚持很长时间,不至于很累,但在观众看来却是“孙悟空”真的被重重地压在五行山的下面,让观众也为之揪心。高台在装饰、技巧、高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及发展。以前的高台都是由人们抬着供桌上布置好的造型步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都用汽车等来装高台。其次,高台的层次也增多了,最高可达到8米,制作工艺越来越精巧细腻。利用力学原理,工作人员在车厢内放好坐盘,装上滚珠、齿轮等,可以旋转、升降。表演时车在行走,工作人员在里面拨动齿轮,整个高台就能旋转起来,各种人物造型也翩翩起舞,这样的制作,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才显得玄妙有趣。
三、借助民间典故诙谐对决的方式,活跃民间活动气氛
隆德县地处三县交界的地方,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六盘山西麓山腰,南、西、北三面环山,四季风景秀丽。隆德的汉文化积淀深厚,1990年隆德县被国家评为“中国民间文化大县”的称号,其中,高台马社火在六盘山区源远流长,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隆德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人人才辈出,商贾云集。形成了极强的商业竞争的趋势,并且也把这种商业之间的竞争意识带到了民俗活动当中,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每逢过节、庙会祭祀之际,高台是社火队的重头戏,一般排在最前面,然后走街串巷地给当地百姓拜年,场面十分壮观。在隆德,扎制高台社火、装扮社火也是一门独特的技艺,因此在表演之前,各村的社火队在高台的造型方面都进行保密,他们暗中较着劲,都想压倒其他村。所以,尽管这一民间活动相当古老,却还是年年都有新意。一般情况下,高台的主要设计者、制作者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绝招,这种绝招是不能外传的,只能在很小的范围或者是自己家族的口口相传,代代传承,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民间艺术家的看家本领,是极其诡秘的,不会传到外面。
四、整体设计在平稳中见险绝
陷才有看头,陷才够刺激。从高台的造型来说,追求的是最高境界的险绝,造型要在平凡中领略奇特。看着现象一环紧扣一环,其实如磐石一般岿然不动,藏露之间都表现出了艺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构思,无不让人称赞叫奇。观众们看得提心吊胆,演员们却个个淡定从容,每一处都精心设计,但处处又不展露痕迹。第一是根据艺人们的设计先将钢筋等辅助材料通过弯曲、焊接等,做高台的架子,再绑上木板和木棍,准备好支架;二是用木、草、泥、绳、布等材料,经过绑扎、绘画、雕塑、刻画等环节巧妙地裱糊成高台所需要的造型,比如龙、蛇、鸟、鱼等动物或者构成云、树、石等装饰的景物,用来做辅助道具;三是选择5岁——8岁大小的儿童装扮成各种人物角色,分不同层次布置在座位上,再用演员们宽松的戏服巧妙的遮掩,这样整个程序才算圆满完成。一般来说,装扮一架高台需要花费艺人们一天一夜的时间才能完成。高台的制作也是一项集体创作,需要艺人们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且对艺人们的技艺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特别是要把握好力学原理,处理好重心,必须要让它上轻下重,不能左右摇晃甚至倾倒,艺人大多都是心灵手巧的农民,逢年过节便撘凑在一起,组成“能文能武”的班子来装扮高台,他们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才能将整个工序完成的天衣无缝。
当民间艺术类型逐步濒临消亡的时候,其中民间民俗的表演形式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一点点消亡。民间艺术必须依附于民间的民俗活动,只有这样民间艺术彩绘显得神秘,才会体现它所存在的价值,否则民间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就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是很难传承和发展的。隆德高台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着隆德县文化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延续,更应该受到保护,继续传承和发扬,并且能让它发挥它本身的文化价值,成为一个民族认定自己的历史凭证。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陈勤建当代中国民俗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董晓萍现代民俗学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潘鲁生民艺学论纲杭州: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5]陶雨芳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