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2014-01-28余毅
余 毅
批判视角下解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余 毅
居斯塔夫·福楼拜是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一生的主要创作有三部:《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其中《包法利夫人》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关于女主人公爱玛的人生悲剧。法国外省的农家女儿爱玛年幼时受到浪漫主义文学和宗教的不良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刻,后来,爱玛嫁给一个老实而平庸的医生包法利为妻,内心高傲的爱玛一直追求浪漫理想的爱情,但是平凡的家庭生活让她非常不满。于是她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那种糜烂而腐败的生活环境中,庸俗卑劣的环境和纸醉金迷的生活让她就像吸食了精神的毒品,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她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一步步走向了堕落,最后因为债台高筑不能自拔只能服毒了却残生。
一、对法国资本主义的批判
对法国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包法利夫人》最为主要的批判特色,作品深刻地揭露和辛辣地嘲讽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外衣下的丑恶。整部作品中最为精彩的当属第八节 “农业展览会”。福楼拜在小说中用渲染的笔调、浓重的色彩描绘了外省的农业展览会,为世人绘就了一幅资本主义风俗画。统治者当局为了刺激农业生产、宣扬农业发展成就而组织了一次展览会。会场被布置得富丽堂皇,展览会当天,炮声隆隆,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永镇已经多年没有看到如此热闹的景象。展览会上,乡绅土豪、政府高官、三教九流的人物都在这喧闹的气氛中粉墨登场。这些人中有的上蹿下跳、出尽风头的药店老板奥默,有精打细算、借机生财,向参会人员出租椅子的教堂执事或其他商人。主席台上,省府高官高声发表着演讲,努力炒作政府对农民的关心以及渲染农村的进步。包法利夫人却与罗多尔夫在二楼幽会,一幅幅嘴脸背后蕴涵着作者对资本主义的不满与讽刺。1837年至1846年间,法国经历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个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也在稳步向前推进,各种农业新技术不断出现,就像福楼拜在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在灌溉、种植和施肥等技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当然不会放过如此渲染政绩的大好机会,于是政府高官亲自出面,大力赞扬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成就,他口若悬河地宣讲着商业的繁荣,社会各界不断取得新成绩,道路修得越来越宽阔、漂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工业中心开足了马力生产商品……大堆的货物被堆在码头,人民信心饱满地迎接法兰西的新生。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在这种繁荣的外衣下,隐藏的却是资本主义剥削人民、压迫劳动者的本质。在展会的颁奖仪式中,福楼拜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农村的老妇人勒鲁: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满脸都是皱纹,甚至超过了干瘪的坏苹果……她的手非常长,但是浑身消瘦,关节突出,手上满是洗衣服的碱水、谷仓的灰尘和羊毛的油脂,深而长的裂缝遍布在她的手背,硬而厚的茧子看起来非常的肮脏,无论用多少清水都洗不干净,多年的劳累让她的指关节变得僵硬,根本无法闭合,勒鲁举着这双脏而老的手,仿佛在证明着岁月的风霜印在生命中的痕迹。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几十年辛勤劳作,到头来换得的奖章不过价值25法郎而已。透过勒鲁,福楼拜要揭示的就是资本主义的繁荣、虚伪的本质下对民众的欺骗,揭露了不断进步的社会经济下的一个弥天大谎。展会结束,平民们继续为生活去忙碌和奔波,官员们则大吃一顿,统治者永远是统治者,而牲口仍然是牲口,即使是获得奖章的牛羊,还是一样要继续被驱使,福楼拜对社会的批判和讽刺是如此的明显。福楼拜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思想和社会现实刻画得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问世后,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帝国、教会、政府和报纸对它都恨之入骨,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则争相传阅,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继《幻灭》与《红与黑》之后批判现实主义在19世纪的又一巨大成功。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内涵
现实主义文学并不是福楼拜所开创的,在此之前,法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梅里美和司汤达已经在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上探索了很久。但是,福楼拜让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更为客观和严谨。流行于18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一直不被福楼拜认可,他认为浪漫主义会让人走向堕落。在作品中,福楼拜清晰地描写了深受浪漫主义毒害的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人生。虽然福楼拜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的作品却完全走现实主义创作之路。他的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大量的调查才完成的。
作品的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首要表现形式。小说中爱玛和包法利的故事情节都是现实中存在的,而不是福楼拜虚构的。剧中的每个人物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形,包法利的原形是福楼拜父亲医院的实习医生德拉玛,而爱玛的原形恰恰也就是德拉玛的妻子库蒂丽叶。福楼拜为了保证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的准确,亲自做了大量的调查。为了描述爱玛服毒自尽时的状态,他声称自己亲口服下砒霜测试;他为爱玛的财政问题去请教律师;为了准确地描绘出每个人物的语言,他与各阶层的人接触,学习人物所处的阶层的语言特点。《包法利夫人》不仅在作品内容上是真实的,就连作品的背景也是选用的真实事件。那场最为热闹的农业展览会也是当时确确实实存在的事件。小说中还涉及到了莱昂、夏尔、罗多尔夫、奥梅等人物,每个人物的身上都深深地烙印着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风俗。人们在那个狭窄封闭而又单调沉闷的世界里过着最艰难的生活。福楼拜还是一个哲学主义者,是一个注重客观的小说家,他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所以他在创作时会将人物放置于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去寻求人物的本来面目。正是这种真实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看到19世纪法国的生活画面。
三、爱情悲剧
爱玛是《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她出生于法国外省的一个相对富裕的农村家庭,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然而爱玛的父亲一直希望自己能跻身于上流社会,在他的努力无法实现时,他的女儿爱玛成为他全部的希望寄托。爱玛很小的时候被送到一个寄宿制的修道院学校。这是一个贵族学校,爱玛在这里接受的教育是贵族式的、资本主义式的,是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才能享受到的。崇尚物质和奢华的资本主义思想从小就影响着爱玛,爱玛的内心深处很早就种下了物质享受以及追求浪漫爱情的种子,这些逐渐形成了爱玛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她的人生悲剧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当一个充满热烈追求的女人与一个愚钝而沉闷的男人走到一起的时候,爱玛不幸的婚姻也就注定了。包法利是个枯燥无味的男人,只知道一味地工作,他们的婚姻生活缺乏激情和趣味。爱玛想要追求浪漫的爱情,就必然与现实的婚姻发生冲突。本来她希望可以生个儿子来改变眼前的生活,但是未能如愿,于是她又将希望寄托于情人。虽然夏尔对爱玛的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爱玛对他的看法。在夏尔的心目中,整个世界都没有爱玛的一条丝绸衬裙大,但是在爱玛的眼中,夏尔是一个没有情趣的平庸男人,他不会击剑、游泳、打枪,没有才干,也缺乏雄心,根本不是心目中的骑士。与夏尔之间的浪漫爱情的破灭让爱玛走向了人格扭曲的深渊。
接受过贵族教育的爱玛本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农家少女,她与夏尔不经意间的身体接触让她感到羞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追求浪漫爱情的少女却嫁给一个沉闷而无趣的男人包法利为妻。他们的生活本来也还算平静,虽然日子并不算奢华,但是爱玛还是决心做一个贤内助去帮助丈夫打理家庭,她精心布置房间,帮丈夫做可口的饭菜,写信索取诊费,在很晚的时候起来服侍晚归的丈夫。但是,在侯爵家的一次宴会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宴会的奢华和富丽堂皇让本来就追求物质和浪漫的爱玛再也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再也无法回归平静的生活。她抱怨自己如此年轻貌美却过着如此平庸的生活,而那些在学识和容貌上都无法与她相比的公爵夫人却过着奢华的生活。就在她的内心充满不平衡的时候,爱玛人生中的第一个情人出现了,他就是实习生莱昂,莱昂年轻俊朗,风趣优雅,莱昂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爱玛,而爱玛对莱昂也心生爱慕,只是不敢表现出来而已。爱玛的内心非常渴望与莱昂来一场浪漫的爱情,但是莱昂离去了,心灰意冷的爱玛遇到了罗多尔夫,这是一个情场老手,这个懂得浪漫、懂得情趣而富有的男人完全不同于老实巴交的包法利,他第一次见到爱玛时就想着如何勾引爱玛,而爱玛也逐渐被他的虚假爱情所迷惑,在爱玛想让罗多尔夫与自己私奔时,罗多尔夫终于露出了本性,将爱玛抛弃,绝望中的爱玛再次遇到了莱昂,这次她决定不再错过机会,于是将丈夫撂在一边去巴黎与情人幽会。爱玛的爱情在这种伦理与道德的错乱中逐渐走向了悲剧。巴黎高昂的消费以及爱玛奢靡的生活给她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她开始透支金钱、向高利贷商人借款来维持自己梦幻中的奢华生活,开始她还能用家里的钱来偿还贷款,但是随着债台高筑,她只能求助于两个情人——莱昂与罗多尔夫,然而很不幸,她遭到了拒绝。现实的残酷和人情的虚伪终于让爱玛看清了现实,她绝望了,服毒自杀,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听到瞎子的歌唱,她对自己的人生终于有了顿悟,自己的一生就像是瞎子一样为了追求浪漫而到处乱撞,最后撞得头破血流,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四、结 语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一个追求浪漫爱情与奢华物质生活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夫人悲剧的一生。在作品中,福楼拜还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世人展现了一幅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的风俗画,揭示了资本主义繁荣的外表下隐藏的欺骗与罪恶,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
[1]杨春叶.《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魏少华.平庸中的绝望与自毁——爱玛悲剧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04).
[3]黄燕.浪漫在现实中毁灭——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生悲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梁敏英.追求理想爱情的悲歌——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11).
余毅(1981— ),女,湖北武汉人,本科,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