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 弃婴与火星
2014-01-27杨尚勤
杨尚勤
乍看題目,读者或许会想,流浪狗、弃婴、火星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放在一起,是否意在吸引眼球?莫急,且听慢慢道来。
这是今晨读报看到的3个词。《北京青年报》载,46岁的耶鲁毕业生Chris(北京人称呼他老柯)收养百余只流浪狗欠债10万。两年多来,老柯辞去翻译工作,在北京顺义的农村租了个院子,陆续收养了135只流浪狗,租房、买狗食、雇工花光了全部积蓄,于是人们对老柯的行为议论纷纷。
同日的北青报还有一篇《深圳明年将建弃婴岛》的消息,把弃婴问题再次引入人们的视野,对弃婴行为和如何保障弃婴生命安全展开讨论。
另一篇题为《印度为什么要去火星?》的文章发表在《参考消息》上,说印度的火星探测器有望于2014年9月抵达火星附近,将使印度成为亚洲首个到达火星的国家。这事儿在印度国内引发激烈争论。这3件事都可以成为经典辩题。
对老柯养狗的事,许多国人会说这是吃饱了撑的,欠了债他活该。可许多爱护动物人士不仅给老柯掌声还给资助。而老柯本人尽管面对困境很无奈,但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关于弃婴问题,世界各国都立法反对弃婴,多数国人也对此行为嗤之以鼻,但福利院的负责人说,“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遗弃。”更重要的是,弃婴是无辜的,社会不应该遗弃他们。而对印度去火星的事,辩点就更多了。
印度国内支持者讲仅以美国1/10的费用取得如此科学成就不得了,反对者说做这些无意义的事不如把钱和精力用到解决普遍的饥饿贫困和腐败方面。
国人对发射神舟飞船倒不会反对,因为其能够扬我国威、保我安全。国人对陈景润干的事也不会反对,因为觉得那是破解了外国人都解不开的难题,至于是否知道1+1=2的真正价值无关紧要。可是对复旦大学研究曹操家族基因的事却争论不少,至于当今社会对文史哲、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轻视已是见怪不怪了。
由弃婴、流浪狗与火星的具体问题,可抽象出以下几个关键词:多样性、包容、对话、尊重、独立思考、共识。
以逻辑关系陈述于下: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多样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多样性的文化要共存,所以必须学会包容,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和而不同”;要共存还需加强对话、展开讨论;讨论必然有不同观点的碰撞,要学会尊重对方,“虽然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面对不同意见和观点,每个公民的独立思考十分重要。
当下须谨防人云亦云,莫盲目迎合错误观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应尽可能达成社会共识。建议那些意见领袖们不要固执己见,更不要为一己之利误导公众。也建议媒体和公众拿出社会责任感来,从讨论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大家共同向社会传递有利于时代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正能量。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已起步,就以此作为对读者的新年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