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语的乡村文明

2014-01-27杨尚勤

时代人物 2014年5期
关键词:氧吧城里人文明

杨尚勤

心中一直有个结:为乡村文明渐渐消失而忧。看到不少村庄破败不堪,高兴不起来;看到许多新村千篇一律的排房和贴着瓷砖的“水泥火柴盒”,同样高兴不起来。

近来我常想起一个老段子:当农村人能吃得起肥肉时,城里人已在吃瘦肉了;当农村人能吃上大米白面的时候,城里人已在吃野菜粗粮了;当农村人开始吃糖的时候,城里人已在尿糖了;当农村人把住楼房当成时髦的时候,城里人已在向往平房了。调侃的背后,深刻揭示着乡村文明的失语。农村人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城里人走,而又总是在复制那些未必先進的文化。

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乡村文化是落后的文化,乡村文明是衰落的文明,按照优胜劣汰规律,应该让其自然淘汰。此言谬也。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源,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我们常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那源头就是农耕文明啊!我们总自豪地谈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根是扎在乡村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外比我们看得清楚。他们喜欢中国乡村的传统民居、民间艺术、淳朴民风,认为这些才是中国文化的原生态。

毋庸置疑,城市引领着文明。但乡村文明在城市文明面前只有选择消失吗?城市文明进入乡村也无须服水土吗?显然不是。

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乡村文明失语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城市的强势地位。城市的最大特点是集聚性,各种优质资源集聚于此。城市利于文化传播,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思想碰撞等,都是乡村所不能及的。

其次是“市场失灵”。农村那些古村落、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方式,在市场经济面前,是无法与城里的商业性文化相抗衡的。要保护发展它们,只有靠政府投资,而政府恰恰在此缺位了。

再者是缺少乡村文明代言人。农村优秀人才弃地进城,乡村仅存的老艺人举步维艰,社会精英的目光只盯着城市,大学的规划设计系也不会去设农村规划设计专业。

当今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经济实力雄厚,文化高度发达。相比之下,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优势何在?窃以为,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活标本在乡村,此为源;社稷江山的基础在乡村,此为基;乡村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教堂,此为根;乡村是自然氧吧和精神氧吧,此为家。基于此,乡村文明是现实之需,绝不能只成为美好的回忆!上海世博会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说“乡村,才是你真正的家园”。

家园需要大家格外呵护。新房子是要建的,但不要把那些老建筑都拆了。农民需要现代生活方式,但应在改厨改厕之类的事上下工夫,而不是盖“水泥火柴盒”、外墙贴瓷片。能传承民间艺术的人越来越少了,政府得赶快投入人力物力抢救。

毛主席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勤劳朴实,但毕竟文化水平低、视野窄,需要有人引导。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建筑师、企业家们都应尽到文化责任,我倡导应有人去做“乡绅”的。农村中的有识之士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别忘了传承发展乡村文化。

真希望乡村文明不再失语。

猜你喜欢

氧吧城里人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我国已有115个“天然氧吧”
海南呀诺达畅游
世界各地的天然氧吧
对不文明说“不”
赵之心:一年去几次森林氧吧
文明歌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