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方言引发的事故

2014-01-27姚耀富

中国石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吊车钢丝绳换热器

前不久的一天,南京一石化设备仓库准备卸一台苏州运来的换热器,起重工按程序问送货驾驶员此设备重量,驾驶员用苏州话告知“十七八吨”。苏州话里“十”和“是”不太好分,起重工听成了“是七八吨”,于是为换热器套上了对应七八吨的钢丝绳,示意吊车可以起吊。吊车驾驶员对此有疑,叫来几个人与送货人再三确认,请他把话说慢一点、清楚一点,这才搞清楚是十七八吨。如果当初就用对应七八吨的钢丝绳起吊,很可能造成钢丝绳拉断,设备损坏,人员受伤。

石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人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语言是最多的交流形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各地方言众多,尤其是南方。就拿普通话里的“没有了”来说,同一个扬州地区,叫法却大不相同,城区叫做“不得了”,江都话是“不得来”,仪征话则是“么得了”。如果大家都各说各的,势必导致无法准确了解相互之间的意思,这对需要精确工作的石化行业来说,是很危险的。不管是说明汇报情况,还是下达指令,都必须把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决不能似是而非,让人家产生歧义。对别人说的话,也需要考虑是否为方言这个因素,疑似之迹,不可不查,不真正搞清楚别人的意思不能罢休。否则在语言沟通上出了问题而导致发生事故,那就实在太不应该了。

警惕方言引发的事故,需要我们在各种工作交往中坚持使用普通话,避免不同方言的差异造成误解,甚至酿成恶果。同时,作为石化企业的员工,还应准确地使用各种术语,尽量少用多义词,使我们的工作语言规范化。

猜你喜欢

吊车钢丝绳换热器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集成式微通道换热器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炼钢厂吊车啃轨原因调查与分析
钢丝绳楔形接头连接失效分析与预防
曳引钢丝绳夹绳器制动减速度的计算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研究进展
上海南华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关于将Φ13导引用防扭钢丝绳替换为Φ15的研究
骄傲的大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