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石油金融防波堤

2014-01-27

中国石化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际石油石油价格燃料油

□ 赵 晶

在国际石油价格方面,我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承受着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是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在全球石油定价中缺乏话语权一直令人困扰。近年来,国际油价跌宕起伏,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防范油价波动风险,已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随着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使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国际油价的波动,提高了对我国经济金融的敏感性。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是刚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缺少战略石油储备的屏障作用,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直接面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一方面将对国际石油供求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突出。可以预见,21世纪我国石油供求将是一个长期瓶颈,经济增长国际原油供应与价格的波动关系将进一步密切。

一个金融业不发达的国家难以称得上经济大国,一个泱泱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应对石油的金融属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我国绝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石油金融市场,而应该建立和发展本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根据我国的现实利益需要,利用手中的监管权和规则制定权对市场运行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能反映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体现国家利益。

石油战略背后是金融战略。石油的金融化进程,也可以认为是欧美控制石油价格话语权的进程。以石油市场来看,国际石油定价权经历了多次演变: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曾吃过亏的陈九霖说过:中国是全球第二石油进口国。然而,大量的石油消耗与进口,却未能提升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我国对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依然很弱。在国际石油价格方面,我国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承受着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国际油价的急涨或急跌,通过石油进口途径传导到国内,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营带来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是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重要举措之一。

因此,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未来走势,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安全与长期稳定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以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为核心的石油金融战略,不断完善石油金融体系,以支持国内石油产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

伴随着快速的石油消费增长,我国石油金融也发展迅速。目前,2004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推出的燃料油(180CST)期货的交易量已经仅次于NYMEX上市的WTI 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和IPE上市的布伦特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货期权品种。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现货价格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动,其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在与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动,并形成有力的竞争,改变了过去我国企业只能以新加坡期货市场的普氏报价作为进口结算参考基准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反映市场供求实际状况的“中国价格”和“中国标准”。

国内研究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相对有效,其运行是成功的,为我国争取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力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未来仍须吸引更多的境外交易者参与,提高燃料油期货市场的信息承载量和辐射能力,争取成为亚洲的燃料油定价中心,进一步提高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

我国燃料油期货的成功运行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为今后推出更多的石油期货合约品种、发展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创造了条件,但目前我国石油金融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石油储备体系尚不完善,容易出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脱节的现象,使得期货市场不能反映真实市场供求状况。这一点在燃料油期货交易初期就出现过,导致燃料油期货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与国际市场价格同步。

第二,石油产品的现货交易量还不够大,不足以支撑期货市场的交易。缺乏牢固的石油现货交易的基础,不仅会造成期货实物交割的困难,还会使其无法发挥风险规避的功能。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问题,由于政府定价导致国内石油行业缺乏竞争性,具体表现在现行的原油和成品油定价机制,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单一,比如在原油市场中,尽管目前国内原油价格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有资格参与国际原油贸易的企业仍限于三大国有石油企业和一些大型国企(虽然有16家非国有企业拿到了原油进口牌照,但其所占市场比重微乎其微)。

第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影响国际投资者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意愿,制约了石油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的发挥。

战略取向

我国燃料油期货的成功运行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为今后中国推出更多的石油期货合约品种、发展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创造了条件。但建设和完善我国石油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盘考虑,全面推进。

一、建立抑制投机、稳定油价的石油金融体系。石油金融体系是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统一,可以说金融市场对稳定能源价格、发展我国能源产业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内幕操纵、信息不公开等问题的出现,会严重破坏石油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其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石油金融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应当以追求稳定、可靠收益为经营目标,摒弃激进、冒进的经营态度,使石油金融体系得以健康良好地发展下去。

二、建立各组织之间协调共赢的金融体系。石油金融体系囊括了银行、基金、公司、信托等多种企业机构,以及货币、债券、期货、期权等多种金融工具,因此,各个组织各个市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如石油衍生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对股票市场、信贷市场产生影响;石油银行发放贷款会影响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石油债券的发行会抑制石油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等。因此,营造协调共赢的局面是指实现石油金融体系中各个石油组织协调发展,以达到提高石油金融体系整体效率的目的。

三、健全监管机制。政府对石油金融体系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石油金融体系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众多投机商。因此,虚假、操纵、冒进、欺骗等现象在这里都会发生。这不仅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会给石油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营造市场参与者共同承担油价风险的局面。石油金融体系将石油价格的风险转移给了投资者。如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交易、石油股票的上市以及石油衍生工具的运用,都能使经营者长出一口气。现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孕育着无限的收益,因此,经营者将其风险转移给投资人即风险偏好者,是石油金融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

五、鼓励石油金融创新。石油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建设石油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面的背后活跃着各类金融资本,它们推动了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并使衍生品的定价和避险功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要完善石油金融体系,就必须贯彻金融创新理念,鼓励新思维,推出新产品。只有这样,石油金融产品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也只有将创新石油金融产品与船工金融产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石油金融体系健康有效运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石油金融产品的问世,一方面使石油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和健全,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出台的时滞效应,一些投机者可能会进入市场,进行大量的投机交易,扰乱了市场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破坏了石油金融体系的稳定。

猜你喜欢

国际石油石油价格燃料油
《国际石油经济》期刊征订
《国际石油经济》30周年征文通知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亚洲燃料油周三收市报告
石油价格沉底
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
基于极值BMM模型的石油价格极端风险度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