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
2014-01-27蒋悫
蒋 悫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某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情况的分析
蒋 悫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普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观察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540例普外科手术出院患者的病历为研究对象,参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生素的使用状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540例患者中520例应用抗生素(96.27%),均为静脉给药,抗生素应用时间1~12 d,平均(4.67±2.12)d;应用抗生素类别共9类82个品种,人均使用抗生素(1.86±0.48)种;使用类别主要是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品种排序前10位的是头孢曲松钠、替硝唑、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钠、头孢他啶。使用一联抗生素80.96%、β-内酰胺抗生素56.54%、术后开始应用抗生素58.27%、1次/天给药54.81%频率比例高。结论 我院普外科手术选择抗生素种类、联合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应进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及干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普外科;抗生素;合理应用
随着手术技能和麻醉水平的提高,普外科手术后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是术后感染仍然是主要问题,因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1],抗生素广泛用于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感染,在抗生素的保护下术后感染明显下降,但抗生素使用与细菌严重的耐药性息息相关[2]。为了解我院普外科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情况,探讨其使用合理性,对普外科中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手术出院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540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7.23± 12.56)岁。疾病包括甲状腺腺瘤、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胃癌、阑尾炎、肠癌等。
1.2 分析方法
参照《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540例病例中的抗生素的使用状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资料,使用抗生素的名称、规格、剂型、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时间,途径、频率等。将分析内容填入统一表格中,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40例患者中520例应用抗生素(96.27%,520/540),均为静脉给药,抗生素应用时间1~12 d,平均(4.67±2.12)d;应用抗生素类别共9类82个品种,人均使用抗生素(1.86±0.48)种;使用类别主要是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品种排序前10位的是头孢曲松钠、替硝唑、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钠、头孢他啶。520例患者使用一联抗生素80.96%、β-内酰胺抗生素56.54%、术后开始应用抗生素58.27%、1次/天给药54.81%。
3 讨 论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阑尾、结肠及空腔脏器外伤性穿孔的切口感染率更高,有资料显示其感染率可达到20%左右[3],因此,抗生素的应用对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且其治疗效果和预防感染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肯定,因此在围手术期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普外科进腹手术较多,切口感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亦有一部分G+球菌,主要有大肠希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据此预防感染的重点应根据上述病原学特点来选择,在抗生素选择中同样应遵守有效、毒副作用小原则[6],本次调查我院普外科手术抗生素使用以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为主,说明抗生素的种类的选择基本符合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单一使用抗生素421例,占80.96%,三联以上仅仅19例(3.65%),反映出抗生素联合应用基本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抗生素联合用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造成抗生素的滥用,极易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使不良反应增加,严重的患者会发生二重感染[7]。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发现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象:①使用指征欠明确:本次调查中540例患者中520例应用抗生素(96.27%)应用了抗生素,说明医师对预防感染较为重视,对术后仅有低热而无其他临床感染征象却连续应用抗生素,不符合《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试行)》。②选择药物不当,起步过高:以β-内酰胺为主达56.54%,部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或及其酶抑制剂,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对于明确的细菌感染者首先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考虑选用有效抗生素[8]。③每日给药次数不规范:调查的病例中有部分给药时间不正确,每日用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欠妥,未遵循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毒理学理论,如头孢他啶应每日给药2~3次,但本文调查显示给药频率为1次/天,达54.81%。④预防用药时间不当:为预防术后感染,合理的给药时间是应在麻醉诱导期或在切口前半小时经静脉给药,可使术中抗生素血药浓度较高,组织和渗透液中也有足够浓度的抗菌约物可达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术后开始应用抗生素58.27%。⑤应用时间过长:对择期手术预防用药24 h即已足够,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术后48 h未感染的切口继续使用抗生素已属无效,继续甚至用至拆线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延长使用抗生素超过72 h所能取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却大为增加,如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双重感染或药物热。本文平均应用(4.67±2.12)d。⑥频繁换药:表现在第一种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不到72 h,在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便换用其他药品,如不同类别之间互换、相同类别之间互换,甚至同种药物不同生产厂家之间的互换,从而使治疗缺乏延续性,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调查结果表明我院普外科手术选择抗生素种类、联合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那样不但增加费用,加重了患者负担,而且也无助于预防切口感染,甚至导致严重和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等,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医师、药剂科和手术科室是三大关键因素[10],主要是医师专业知识结构缺陷、药剂人员没有参与用药督导及医院缺乏有效监管措施。能否实现合理用药,首先要看医师,因为医师对用药有抉择权,所以应强化医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药物学知识的学习及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意识;手术科室和药剂科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药剂科和手术科室应互相协作,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监管,要定期对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协助医师以保证合理用药,防止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11],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1] 李炜清,应庆茹,陈忆伟.Ⅰ、Ⅱ类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7-408.
[2] 崔霞,曹晋桂,何晓锋,等.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302-1303.
[3] 张思强.基层普外科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8, 27(25):78.
[4] 孙晓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 2009,2(18):54-55.
[5] 何朝云.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8A):3-4.
[6] 曾繁勇,张当义,刘素华.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1):74-75.
[7] 潘良宝.抗生素在腹部外科中的预防性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23-24.
[8] 黄清莲,方素霞.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1):254-255.
[9] 黄武,陈永明.抗生素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l3,20(6):49-50.
[10] 张庆.我院156例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 2012,21(6):57-58.
[11] 李俐.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23(2):169-170.
R978.1;R969.3
B
1671-8194(2014)20-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