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指挥调度系统应对灾害救援建设的思考
2014-01-27陈志刚
潘 鑫,陈志刚
“120”指挥调度系统应对灾害救援建设的思考
潘 鑫,陈志刚
灾害;应急;指挥调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灾害是指某一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伤害数目与治疗所需的医疗资源失衡[1]。在医疗资源的调配中,区域内的城市“120”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在灾害发生前的充分应急准备,在灾害发生时对事故准确判断,结合医疗急救机构与现代通信技术,采取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的应急模式,从而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各地灾害发生频繁,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对受灾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各地对于灾前应急与灾后的救援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有效加强和完善指挥调度系统对灾害应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120”指挥调度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一个城市的指挥调度系统通常包括人(俗称调度员)、应急系统、指挥系统、监控系统及辅助系统等,其中最核心的是人。
1.1 灾害发生初期的评估作用 目前的指挥调度系统通常以城市为中心,兼顾周边,一般具有GPS定位与地图导航系统等。但是往往缺少自动预警系统,如对区域范围内的是灾害发生的可能高危地区与高危因子缺少数据库支持。为了弥补这一缺陷,“120”调度人员必须培养高度的防范意识,时时敲响警钟,熟记预案,在灾害发生有信息进入时,能积极评估,做出准确判断,适时启动预案及进行相关救援力量分配。必须注意的是,严重的灾害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呼救人员的心理负担,造成思维混乱,语句不连贯甚至错误,导致报警信息模糊。因此,指挥调度人员要从这些含糊的报警信息中提取关键部分,并尽可能询问清楚,然后分类汇总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包括灾害现场地址,灾害发生的原因,所需资源等),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指挥调度车辆实施医疗救援。
1.2 救灾预案启动后的协调作用 当灾害发生时本地的救援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要求各种救援力量、各方面的资源能统筹安排,通过合理、科学、规范的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力量和资源能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比如,与现场指挥的沟通与消息的传递,救援力量的位置(包括急救车辆途中的运行动态,有无道路堵塞,通讯设备有无中断,急救车是否出现故障等),后续救援的安排,患者后送的协调等。特别是现有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调动一切可获得的资源,并及时安排到灾害救援的最前线,包括与现有救援力量的衔接,避免相互之间因缺少必要的沟通,而导致资源浪费且无所作为。灾害救援的过程即是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每一次过程又是“应急资源-调度指挥-患者”三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指挥调度是其中的中枢,保证过程的连贯、合理。
2 指挥调度系统应对灾害救援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 车载通讯设备故障率高 车载通讯设备是“120”指挥调度系统的重要一环,即通常所说的GPS终端。尽管厂家已针对急救车的特点对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固与改装,但还是由于急救车辆的通讯频繁,所经过的地况复杂,车速较快,很容易造成终端设备的故障,而且在某些地段还可能出现无信号等状况。一旦发生问题,将不能保证急救调度总台确保资源的有效性调度,以及为后续事态的应对提供更加科学和充分的考量,而且此类故障非人为故障,发生的随机性强,安全检测不易发现,更为严重的是故障在第一时间很难发现,是灾害救援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2.2 通讯设备功能过于单一 指挥调度通讯系统由计算机指挥调度系统、计算机网络、有线通讯(专线电话)、无线通讯(800M无线对讲移动电话)数字录音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组成,保证了呼叫、指挥、通讯、信息的准确、高效、快速[2]。该系统主要立足于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常规急救,包括院前急救与长途转送等。当灾害发生时,有可能造成缺电、卫星信号缺失等情况,此时以上系统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必须依靠其他相应的设备,甚至是较为原始的通信工具或信号传递工具。
2.3 急救调度系统联动功能薄弱 灾害发生时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与资源,包括医疗救援、专家对策、后方支援、协同应对等等。但“120”只负责医疗救援中的一小部分,即院前(现场)救治,在急救调度系统中缺乏专家数据库,不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有关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传达;也没有后方支援(如消防、武警等)的任何数据提供,直接造成救援现场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等。目前唯一利用是手机通讯,不能迅速实现灾害发生时所需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3 加强“120”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思考
3.1 加强指挥调度人员的培养 “120”指挥调度中心调度员的培训,是决定院前急救快速反应,赢得黄金抢救时间的重要因素,通过严格的人员准入制来强调指挥人员基本素质的重要性。遇到灾害性事件时,不仅在于增加调度人员,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调度人员素质。因此,我们注重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特别是把调度业务、通讯技术、急救常识、地理信息、沟通能力和应急水平的培训分别列入日常工作和培训中。管理的关键还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努力构建应急救援指挥网络体系建设[3]。从内而外兼顾指挥调度系统的改进与完善,继而加强灾害医学中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
3.2 加强资源建设 灾害一旦发生,短时间内需要调集大量的急救资源,指挥调度资源也同样如此。比如,急救车辆的需求量突然增加,救援人员的短缺,包括道路状况也直接影响救援效果甚至成败。如果呼入的求援信息过多,也可能导致整个调度系统的瘫痪。因此,一方面要设定平、战资源的互通与平衡,包括定期检测机房设备、车载通讯设备、道路导航系统等,做到通过常规急救达到以平练战、平战兼顾的目的;另一方面从时效性与可行性方面考虑,增设自己的电台,弥补中小型指挥调度中心在电磁波通讯上的空白,实现调度台与救援队间的多途径通讯。需要适时更新系统(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更新相关数据库、更新资源包(地图)、努力缩短更新周期等,平时安排并定期检测备用通路,以满足不时之需。实时通过视频通讯掌握现场动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解决措施。要能应对特殊要求,如“120”急救线路、网络的容量冗余能避免突然呼救信息增加时网络中断的可能性等;软件中也需增加与灾害相关的内容如专家数据库、各方“120”直接互动的应急接口等,力争满足灾害条件下资源突发性、暴发性需求。同时,期待建立健全急救法律体系,以强制性条文规定“120”与各有关救援部门的救援职责,使各自分工明确,科学协同,并且设定“120”自身通信系统与其他应急队伍或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的机制等,注意实现平时信息沟通与交换,救援时的信息交流与救援后的经验分享等。
3.3 做好应急预案统筹 预案是灾害成功救援的必要条件。“120”指挥调度系统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其发展速度也在同步,特别是应对灾害的预案也成为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以笔者所在急救中心为例,从2003年SRAS发生后我们汲取了各种经验与教训,设定了一系列应对灾害的各项预案,其中与指挥调度系统有关的预案部分主要涉及启动时机、信息通路、指挥层级、特殊情况处理机制等。经2011年5月19日化工灾害医学救援与2012年7月12日二氧化硫泄漏中毒救援的实践证明[4-5],救援预案是较为科学的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需要注意的是预案应结合地方特点和需要,进行必要演练、更新和完善,增强预案统筹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等。
3.4 协调与周边急救体系之间的关系 要搞好区域性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网络的战略布局,优化灾害医疗应急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6],可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使区域性的各县区“120”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筹,确保在重大灾害时调度及时,避免因彼此独立,联系交流少,缺乏一个总的调度台统领而导致一些交界处会出现的分歧。这就要求各县区“120”指挥调度中心之间加强协调沟通,在日常调度指挥工作中,要求严格按急救责任区和急救原则公平公正地调度,发挥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调动各急救站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遇到突发重大事故要统一协调。
[1]刘中民.灾难医学恰逢其时[J].上海医学,2012,35(7):561-563.
[2]佘丽敏,沈向东,糜 庆.“120”急救指挥系统在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作用与地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23-524.
[3]刘家敏,朱 剑.“120”医疗指挥体系建设管理[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7:388-389.
[4]陈志刚,郭 薇,孙义萍,等.镇江“5∙19”化工灾害医学救援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9):786-787.
[5]潘 鑫,陈志刚.有害气体泄漏紧急医学救援的实践与思考[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2,1(4):38-39.
[6]沈伟锋,洪玉才,于建新,等.区域性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07-409.
(收稿:2013-09-22修回:2013-12-02编校:丁艳玲)
R 197
A
2095-3496(2014)01-0034-03
212003江苏镇江,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灾难与急救医学系(潘 鑫);江苏镇江,镇江市急救中心(陈志刚)
陈志刚,E-mail:cxc_2002@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