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性毒剂现场应急供氧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2014-01-27李青凤李华军张宇辉王本旭
李青凤,李华军,张宇辉,王本旭
窒息性毒剂现场应急供氧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李青凤,李华军,张宇辉,王本旭
窒息性毒剂损伤;现场急救;供氧
化学战剂是指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化学战剂应具备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浓度或战斗密度等条件,按照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等。其中窒息性毒剂又称肺刺激剂,如光气、双光气以及氯气、氯化苦等,主要损伤呼吸系统,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水肿,导致缺氧和窒息[1]。所以,对窒息性毒剂中毒现场的人员应迅速进行急救。在现场急救时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给伤员采取供氧和防毒隔离等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然后根据人员中毒情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急救药物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窒息性毒剂现场急救供氧的意义以及目前救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窒息性毒剂的危害性
窒息性毒剂是指能损害肺组织、使血浆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破坏使人缺氧窒息的毒剂。中毒者出现肺水肿时,肺泡内气体交换受阻,血液摄氧能力降低,机体缺氧以致窒息死亡。这类毒剂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主要有光气、双光气、氯气和氯化苦等。当时光气曾是重要毒剂之一,吸入光气后,一般经几小时的潜伏期后才出现肺水肿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部压痛、呼吸频率升高、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昏迷以至死亡。双光气可对人体的肺组织造成损害,导致血浆渗入肺泡引起肺水肿,从而使肺泡气体交换受阻,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双光气在一战中曾被作为生化武器。有些窒息性毒剂对眼、鼻、喉还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如氯化苦的蒸气可强烈刺激眼和肺,具有全身毒作用。损害中、小支气管,导致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2-3]。
吸入窒息性毒剂的人员中毒后,出现肺水肿,肺泡内气体交换受阻,血液摄氧能力降低,使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不过它的毒性较小,作用缓慢,容易防护。防毒面具可对其进行有效防护。
2 缺氧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缺氧对器官的影响,取决于缺氧发生的程度、速度、持续时间和机体的功能代谢状态。慢性轻度缺氧主要引起器官代偿性反应;急性严重的缺氧,器官常出现代偿不全和功能障碍,甚至引起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损伤,导致机体的死亡。
2.1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为脑对氧的需求非常高。脑重量仅为体重的2%,而脑血流占心输出量15%,脑耗氧量占总耗氧量23%,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 s就会丧失知觉,6~10 min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急性缺氧可引起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严重缺氧可使脑组织发生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脑间质水肿等形态学变化,这与缺氧及酸中毒使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间质水肿有关。这些损伤常常在缺氧几分钟内发生,且不可逆。慢性缺氧则易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极严重缺氧可导致昏迷、死亡。氧气是大脑生存必不可少的营养,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4]。
2.2 循环系统的变化 心脏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和氧储备少的器官,所以对于缺氧也很敏感,最容易受到损伤。严重缺氧和持续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缓慢、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与缺氧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持续的慢性缺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缺氧导致心输出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1)心率加快。当吸入含8%氧气的空气时,心率可增加一倍。(2)心肌收缩性增强。缺氧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作用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3)静脉回流增加。缺氧时胸廓运动和心脏活动增强,胸腔内负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急性缺氧时,皮肤、腹腔内脏因交感神经兴奋,缩血管作用占优势,使血管收缩;而脑血管收缩不明显;冠状动脉血管在局部代谢产物(如CO2、H+、K+、磷酸盐、腺苷及前列环素等)的扩血管作用下血流增加。这种全身性血流分布的改变,显然对于保证生命重要器官氧的供应是有利的[5]。
2.3 呼吸系统的变化 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缺氧时呼吸系统的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主要是低氧血症引起的呼吸运动增加使胸内负压增大,促进了静脉回流增加,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和运输。
3 现场应急供氧对提高救治率的作用和重要性
现场急救应急供氧是用于解决化学战剂和有毒化工气体泄漏,引起人员中毒而造成人体缺氧危及生命的问题。应急供氧通过提高氧气浓度和氧气流量,提高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减轻缺氧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维持了生命体征。为中毒患者下一步后方医院的抢救和治疗争取了时间[5]。因此,在急救现场第一时间对伤员供氧,改善体内缺氧状态,维持生命系统心肺功能的正常,对提高救治率,保障生命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 现场应急供氧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化学战剂施放和有毒化工气体泄漏的现场伤员急救,首先要给伤员佩戴防毒面具与外界隔离,防止中毒进一步加深,同时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提高中毒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减轻缺氧症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现场应急供氧存在的问题:(1)急救现场应急供氧对于伤员的救治非常重要,但给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不具备供氧功能,存在佩戴防毒面具后无法解决供氧问题;给伤员供氧又无法解决防毒与外界隔离问题。防毒隔离与供氧不能同步进行,使用不具有供氧功能的防毒面具,患者会因缺氧而窒息,影响救治成功率;(2)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属负压吸气,对中毒较深,呼吸功能较弱患者存在吸气阻力问题,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不利于伤员的救治;(3)伤员使用的防毒面具或带有鼓风功能的防毒面具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容易造成患者的窒息和防毒面具无法使用的问题;(4)有的呼吸器虽然具有防毒供气功能,但不是为伤员使用而设计,太重、太大,现场救护携带十分困难。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开发研制新型的具有供氧功能的防毒面具,用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
窒息性毒剂,对人员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抢救的时间越早,救治率就越高。现场急救第一时间给伤员开展防毒隔离与供氧等过渡性医疗措施,对控制伤员病情的发展,为后方医院的抢救和治疗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救治率。轻便的防毒与供氧一体化功能的防毒面具能够在有毒环境下对伤员进行有毒空气隔离,阻止中毒的进一步加深,并通过给伤员高浓度氧气和氧气流量及简单实用的雾化给药,缓解或中止病情发展。对维持伤员生命支持系统心肺功能的运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王国权,张晓云,范 静.化学毒剂中毒救治的护理[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6,30(2):199-200.
[2]海春旭.窒息性毒(战)剂中毒损伤防治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12,36(6):406-410.
[3]岳茂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机制和特点及现场急救原则[G]//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67-71.
[4]沈 莹,夏 勇.吸氧减轻急性心肌梗死缺氧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9-11.
[5]肖华军,蔡传广.爆炸减压后应急供氧时间对人体生理影响的初步探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1991,7(3):264-265.
(收稿:2013-10-12修回:2013-12-19编校:丁艳玲)
R 595.1
A
2095-3496(2014)01-0030-02
100042北京,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青凤,李华军,王本旭);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张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