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的实践与思考

2014-01-27姚善坤

慈善 2014年1期
关键词:进社区慈善事业慈善

姚善坤

慈善事业在基层经过15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慈善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为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何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感到,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让慈善文化走进社区、进入家庭,在基层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树立起慈善意识,激发更多的人参与慈善,应是关键。

一、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

不仅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有文化的承载和激励。要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基层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夯实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1.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培养居民慈善内动力的基础性工作。慈善行为应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主导人们行为的是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自觉。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证明,慈善文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通过几次活动、几个运动就可以完成,更不可能来什么“大跃进”,它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当前,我们的慈善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概括起来说就是慈善文化传播滞后,慈善行为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导致慈善事业基础不牢,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过分依赖举办重大活动,依赖从上到下的深入动员,看领导面子、上门劝捐和“看天吃饭”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慈善文化的打造、慈善观念的培养必须要从基层和基础抓起,让慈善文化真正进入社区、走进家庭,通过慈善文化的普及和熏陶,培养广大居民对慈善文化的认同、对慈善价值的认同,使慈善行为真正来自居民的内动力。

2.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慈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慈善工作的核心是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捐助,帮助困难群体,如果就慈善而慈善,“募集搞摊派、救助当恩赐”,这样的慈善是没有生命力的。让慈善文化进入社区、走进家庭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慈善事业更具群众性和广泛性,通过社区慈善文化的熏陶、慈善氛围的影响,居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使更多的人了解慈善、懂得慈善、参与慈善,让人们感到慈善是一种责任,奉献爱心成为一种自愿行为,形成一种 “人人可慈善”的良好氛围,激发更多的居民奉献爱心,社区的善款、善物和善举多了,救助的覆盖人群就更多、受助者得到的实惠就更大。社区慈善氛围浓厚了,从另一个方面宣传了慈善,扩大了慈善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维系社区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一个微小社会。目前,社区的建设模式采取的形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和共享”,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居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和美好的人居环境。社区慈善文化的普及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各类居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生活空间,目前,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城市病”日趋突出,导致了城市社区人际关系趋于冷漠,居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互信、互助、友爱、友情日渐淡薄,甚至对门相居,互不相认,一道道防盗门阻隔了人们的正常交往。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城市上班族,八小时以外自然要回归所居住的社区,只有通过社区和家庭慈善文化的普及,慈善活动的开展,让居民心灵充满阳光,社会情感的生态就更均衡,大家一起管理微小社会,一起建设家园,一起施爱行善,社区和谐了,让困难群众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分享到人间的温暖,使社区成为一个大家庭,从而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责任感。

二、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推动慈善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当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上对社区慈善文化的普及认识不足。从领导层面看,往往把慈善理解为募集了多少钱、帮助了多少人、赈了几次灾,真正关心基层社区慈善文化宣传的不多;抓慈善工作,往往把目光集中于大企业,从效果看,建立一个慈善冠名基金,胜过一个社区居民的全年捐款,社区居民的慈善文化宣传容易被忽视。从居民层面看,有的认为,慈善是有钱人的事,与己关系不大,从慈善一日捐的个人捐款收入与就业人口的情况比较来看,真正能捐出一天收入的居民人数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认为,慈善就是多捐款,帮助困难人员,把慈善与慈善捐赠混为一谈,真正将慈善与文化联系起来看的居民不是很多。因此,提高思想认识是首要问题,要把宣传慈善文化作为慈善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对待。通过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活动的开展,普及慈善理念,增强道德情操的修养,不断提升居民慈善的自觉性,慈善才会富有真正的生命力。

2.舆论上对社区慈善文化的普及环境不好。一是“噪音”、“杂音”较多。郭美美事件以后,一些媒体和无良人员进行跟风炒作,将个别行为扩大到整个慈善领域,造成人们对慈善机构的公信度产生怀疑,影响到人们的慈善热情。有些企业家的善举得到宣传之后反而被一些社会舆论斥为“作秀”、“做广告”、“太小气”等,有些则招致多如牛毛的赞助请求,令爱心人士心存疑虑,不敢慈善。二是媒体宣传缺乏影响力。报刊、电视等媒体有关慈善的宣传不够,大多数没有开设专栏、专题节目,一些“送温暖”、“三下乡”等扶贫济困方面的报道,多是以政府和各级组织关心民众为切入点,报道的角度很少立足于培养公民互助的慈善精神,报道的方式单一,落于俗套,缺乏感染力。因此,要在舆论上给予慈善文化宣传应有的位置,多宣传正能量,让居民回到家中能够经常看到、听到慈善方面的内容,使慈善在社会生活中如春风化雨,随时随地滋润人们的心田。

3.精神和物质上对社区慈善文化普及投入不多。一是注重有型的募集和救助,在慈善文化的长期宣传上精力投入不够。一些社区为慈善而慈善的现象严重,“守株待兔”和“短促突击”的方式较多,常态化的慈善较少,在慈善中或明或暗的以行政命令方式“号召”慈善,每年的慈善工作只需做两件事:一日捐开始后,在社区发一些传单、摆上捐款箱或上门进行劝捐;有困难人员需要救助时,履行一下相关手续,将救助款发放到位。平时开展慈善文化宣传、组织义工活动和进行相关活动较少,没有将慈善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日常工作。二是经费投入不多。目前,建立的慈善冠名基金以助医、助困、助老、助残和公益活动的名义较多,以慈善文化宣传建立冠名基金的少之又少;社区在慈善宣传上的专项开支基本没有。导致宣传经费不足,宣传阵地较少,宣传载体不多,从而形成慈善氛围不浓、慈善的影响力不强。因此,慈善文化的宣传,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必须加大投入,才能在基层形成慈善的浓厚氛围。

三、做好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工作

的几点对策和思考

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人认为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建立慈善宣传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各级党政有关部门、慈善机构和媒体都要提高对基层慈善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慈善宣传是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的思想,应把做好慈善宣传工作,当成自己份内的硬任务,摆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要高度重视慈善宣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在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时统筹安排,做到报刊上经常有版面、电视上经常有画面、广播里经常有声音、网络中经常有信息、部署工作有内容、考核评比有位置,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慈善、人人参与慈善、人人以慈善为荣”的环境氛围。

2.要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居民的慈善理念。社区慈善文化的宣传既要口头宣传,更要实际行动,要让居民手可触及、目可睹视,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增强居民的慈善理念。社区对辖区居民的家庭及人员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当居民家庭出现困难或灾害时,及时进行慈善救助,使慈善真正帮在急时、扶在难时,用扶贫帮困来宣传慈善;要积极组织社区的义工队伍,不仅牌子要挂出来,旗帜打出来,更要开展助老、助残和其他公益活动,用义举行动来宣传慈善;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组织有爱心的居民适时开展义卖、义演、义拍和义诊等活动,让居民了解慈善除了捐款、捐物之外,还可以捐赠时间、资源、技术和服务等,克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习惯,树立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等现代慈善理念。

3.要做好结合文章,“搭车借力”加强对慈善的宣传。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人员任务繁重,要做好慈善文化的宣传工作,必须要做好结合文章,善于“搭车借力”。在精神文明创建中,要把慈善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进行统筹部署;在开展社区文化和邻里活动时,要将慈善内容纳入计划之中,一并进行安排;在评选和宣传社区先进时,要注意培养和挖掘身边的慈善典型,并及时进行宣传和表彰;在办四点钟学校、暑期学生班时,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慈善活动、进行慈善文化的学习和宣传,让孩子们从小受到慈善文化的熏陶,播撒慈善文化的种子;在开展居家养老时,要发挥慈善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为老人服务、把更多的钱投入为老服务项目,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寓慈善文化宣传于社区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努力营造人人、时时、处处皆可慈善的有社区特色的慈善文化。

4.要加强社区宣传阵地建设,搞好慈善的形象化宣传。慈善文化的硬件建设是人们了解、认识慈善的一条有效途径,慈善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等隐性要素也需要通过宣传的硬件体现出来。各级慈善组织要争取爱心人士建立慈善宣传冠名基金,并对社区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进行慈善文化宣传,社区慈善工作站也要争取辖区单位在慈善文化宣传上出力奉献。社区慈善工作站要将慈善工作制度、各类规范要求、组织建设、所募资金收入和救助支出情况上墙公布,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慈善的宣传;要办好社区网站、社区报,并利用它经常宣传慈善文化传统、社区慈善人物和事迹;利用社区邻里活动室中心、宣传栏、墙门宣传栏、电子屏和广告牌张贴慈善宣传画报和标语口号;利用图书阅览室,摆放慈善报刊、书籍供居民阅读;组织社区文娱骨干排演慈善节目,举办慈善讲座、慈善征文、慈善摄影、慈善演讲等评比竞赛活动;开展“好邻居”、“好儿媳”、“慈善之星”、“慈善大使”和“慈善家”等项目评比,进行“道德讲堂”和“微公益认领”等活动,努力弘扬慈善文化的正能量。通过多方面努力,使社区充满和谐氛围,体现出现代慈善文化风范,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爱心之家”。

慈善文化进社区入家庭是推动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各方努力,通过社区慈善知识的普及和慈善实践,不断传播和丰富互助友爱、快乐和谐的慈善文化,使积极健康的慈善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个居民的内心,并内化为个人自觉的慈善行为,定将为长远的慈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进社区慈善事业慈善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党员进社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嫩江县开展“双进社区”活动,增添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
“进社区”光伏终端消费商业模式分析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开展学雷锋进社区志愿服务行动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