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补偿视角下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4-01-26曲召军朱克西杨益成
○曲召军 朱克西 杨益成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100)
论碳补偿视角下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曲召军 朱克西 杨益成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100)
碳补偿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近若干年才被人们渐渐了解,发达国家却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碳补偿机制。碳补偿林业研究对促进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云南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建立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增加森林资源碳储量,为发展碳补偿林业提供借鉴。
碳补偿 碳储量 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碳补偿是一种交易,只是与普通的商品交易不同在于这种购买碳交易的投资行为是在为温室气体减排做贡献。温室气体是流动性,它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以减排是无国界的。我们每个人的减排量虽然很小,但却不是做了无用功。碳交易正是把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功积聚在一起实现了巨量减排。至于减排方法国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碳抵扣机制,即通过开发具有减排效益的项目获得抵扣信用或抵扣配额。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也在转型期,要在我国施行碳减排,原料等成本低,而且我国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更为减排提供了便捷。而且,碳补偿是一种“我花钱,你治理”奢侈行为,只有发达国家的人才更会去投资。由于在发达国家,耗能大,要减排的成本非常高,他们才会选择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减排项目,维护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云南省林地面积较大,森林面积2.73亿亩,居全国第三。云南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覆盖率52.93%,居全国第三。同时,无林地面积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云南省的林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林业的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森林面积虽在增加,原始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经济林面积增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对我国目前来讲,碳补偿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碳补偿资助的项目非常多,其中就包括植树造林,借此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碳补偿林”。通过对碳补偿林业模式研究,可以为云南林业可续发展新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二、云南林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2002年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云南省土地总面积3826.44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424.76万hm2,占63.37%。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501.50万hm2,占61.92%;疏林地面积79.65万hm2,占3.29%;灌木林地面积408.37万hm2,占16.84%;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2.95万hm2,占0.53%;苗圃地面积0.48万hm2,占0.02%;无林地面积421.81万hm2,占17.40%。各类林木蓄积全省活立木蓄积154759.40万m3。
从宏观的角度看,云南林业近些年来已经步入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由于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度存在较大差异,以及云南林业本身体制和长期运行机制不完善,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进度缓慢。从微观层次上看,云南省林业经营技术水平处于一个低水平阶段,并且云南省的林业发展造林速度与造林质量不同质,造林面积快速扩张,却带有低质量扩张特点。云南省在森林资源培育的资金上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改变,许多地区造林投资严重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云南森林的采伐采取较为严格的数量限制,云南的森林资源增长量较明显,但云南森林资源的盈余增长受森林年龄结构的影响发展缓慢。
三、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短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生态效益认识加深,增加森林面积需求增加,国家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比例增加,云南省政府对于林业发展的投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云南省林业结构复杂,投资与云南林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融资不畅、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云南省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林业可持发展的推动力单一,很大程度依赖国家的林业投入,林业发展属于典型的投资增长;第三,市场环境复杂。云南省处于中国西南部,经济相对落后,且多山地高原,少数民族众多,建立碳汇市场,得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影响。第四,还没有建立起碳补偿机制、森林效益补偿机制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全民植树造林意识薄弱,同时缺乏植树造林的林场。第五,碳汇市场人才缺乏。云南省高等学校还没有设立碳补偿、碳汇相关专业,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存在滞后性,满足不了碳补偿林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目前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森林永续利用模式、森林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众所周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威胁的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全球的生态及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在实施“天保工程”之前,云南省施行的是森林永续均衡经营模式,但这本质上还是在从森林中获取木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十一五”之后,尤其自从党提出“两型”社会,云南省积极响应,正逐渐把森林生态系统从原来的封闭系统变成现在的开放系统即实施开放经营模式,在碳补偿的机制推动下,全球的生态和经济及社会这个大系统运行在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云南省要建立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充分协调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与经济发展的之间的联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减排温室气体,优化生态环境。
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即政府提供一个广阔空间,全民行动,植树造林,以增强森林资源的储碳能力为主要目标,恢复原始森林的面积和生态功能为落脚点,营造绿色“碳足迹”林,实现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平衡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建立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第一,政府制定碳补偿及“碳补偿林”标准。“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完善温室气体的核算制度,那么制定相应的开放型“碳补偿林”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碳补偿方面,云南省在政策上缺乏规范和支持,一项标准,它应该规定用什么样的方式,怎样的过程,“碳补偿林”额度等一系列问题。“碳补偿林”标准的制定对开放型“碳补偿林”模式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建立碳汇工程。建立与“碳补偿林”相对应的林业碳汇工程,并把该工程作为“碳补偿林”终端项目。第三,政府部门要建立专门的林场供全民植树,并配套相应的网路信息系统,让人们充分了解“碳补偿林”额度,种植一定量的树木来达到碳补偿的目的。第四,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尽快增设森林碳汇本科专业,并在林学一级学科下设森林碳汇的二级学科,以满足新模式对碳汇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表1 云南省主要森林植被储碳量Tab.1 Carbon storage of main forest veget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碳补偿在云南林业开放系统发展模式中是一个物质要素,也是一个市场手段,它不仅能满足林业再生产需求,并且更能满足人们对于碳减排的需要。这是林业发展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外部性因素转化为内部效应,即外部效应内部化,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碳补偿对云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又有强有力的辅助作用。首先,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强储碳的功能。
由表1可见,云南省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林分面积和蓄积得到增加的同时,全省森林碳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次,发展林业也能提高绿色GDP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第三,发展林业,可以提供大量的林下产品和生物资源。
五、云南省碳补偿机制建立构想
第一,建立“碳补偿林”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和信息反馈系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集目标和状态的过程于一体。能力评价指标和信息反馈系统是建立“碳补偿林”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基础,更是形成完整运行机制的基础。第二,云南省是长江、雅鲁藏布江等国内大河的发源地之一,流域上的生态补偿将成为区域生态补偿的突破口,通过解决省区之间矛盾,受惠的下河流域城市对上河流域城市实现碳补偿,更好的保护起森林资源;第三,碳补偿是个国际性的大工程,云南境内的元江(红河)、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怒江(出境后称萨尔温江)和独龙江(伊洛瓦底江)等四条国际性河流,想要实现国际性碳补偿,首先要建立在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碳补偿市场建立以及相关法律依据、支付制度、补偿效率机制建立完善的基础之上,而依靠现今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无法实现。但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实现国际性区域生态补偿,必将成为现实。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中国森林资源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分析[J].林业经济,2010(2).
[2]李建伟:云南省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变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S1).
[3]裴艳辉、李江等: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近10年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3).
[4]殷有、周永斌、刘明国、陆秀君: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碳汇领域人才培养战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3).
[5]顾蕾、姜春前、邱亦维等: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3).
[6]《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编写组: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