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2014-01-26张伟超

中外医疗 2014年30期
关键词:脑损伤脑出血研究组

张伟超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100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指的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目前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疾病类型,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1]。到目前为止,该病发病后的病理变化研究尚不够明确,但现有研究表明,血清S100β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个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标志,其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的发生和预后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测定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5 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前后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5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4 例,女31 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7.28±2.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研究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40 例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2~74 岁,平均年龄(56.12±3.21)岁。

入选标准[3]: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部CT 或MRI 检查确诊;③脑出血量为10~30 mL;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3]:①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研究组于入院当天抽取静脉血4 mL,血液要求为清晨空腹12 h 血液,待病情稳定之后清晨空腹12 h 抽取静脉血4 mL;对照组则是清晨空腹12 h 抽取静脉血4 mL。将其置于抗凝管中,离心之后取上清液1 mL,并将其放入-20℃的环境下冷藏待检。两组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S100β 蛋白含量进行测定。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所测定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为(422.03±0.65)μg/L,对照组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则为(321.32±0.34)μg/L,研究组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5127,P=0.0000)。

2.2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为(401.23±0.34)μg/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065,P=0.0000)。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其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脑出血后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肿本身与周围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也就是脑血肿。脑出血后会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而炎性反应的程度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以及继发性脑组织的损害具有相关性[4]。而出血后通常会在血肿的周围脑组织形成脑水肿带,会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和轴突的变性,这就是导致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诊断急性脑出血主要是依靠影像学检查(头部CT 或MRI),但该类影像学检查的操作复杂、设备昂贵,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危重患者不宜搬动、病灶微小等,因此,临床上急需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来对脑出血进行判断。白细胞和中粒细胞的增高也曾被认为是诊断中枢神经损害的指标,但特异性较差,其可能与中粒细胞和白细胞的生理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5]。该研究并未涉及到白细胞和中粒细胞的检测,但在之前的研究中已得到论证。

S100β 蛋白属于神经组织蛋白的一种,是Moore 在1965年在牛脑组织中发现的,而S100β 蛋白的得名则来自于该蛋白在中性饱和硫酸铵中100%溶解。它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分子量21kDA,它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内,当脑损伤发生时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出一定量的S100β 蛋白进入到脑脊液,然后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6]。因此,有研究认为血清中的S100β 蛋白水平是脑损伤程度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

该研究结果显示:从治疗前所测定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看,研究组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5127,P=0.0000);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065,P=0.0000)。该研究表明,当脑出血发生时,患者的血清S100β 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但通过一定的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血清中的S100β 蛋白水平就会明显降低。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经过治疗后脑出血患者的脑细胞损伤程度得到了控制,又因为S100β 蛋白在血浆中的半衰期较短,因此,就会引起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显著降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患者病情加重,血清中S100β 蛋白水平又会升高。这一点在该研究中并未涉及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S100β 蛋白作为一项生化检测指标水平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蒲艳.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 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4):48-49.

[2]郭丽萍.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 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88,91.

[3]胜利,安利峰,吴昇祥,等.出血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100β蛋白的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9):1007-1009.

[4]余周伟,毕桂南.S100β 与急性缺血性脑损伤[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6):466-470.

[5]周玉环,彭和平,陈爱保.血清S100 蛋白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5):330-331.

[6]黄雄昂,刘继明,唐绍灿.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 蛋白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5):336-338.

猜你喜欢

脑损伤脑出血研究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