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64例临床分析
2014-01-26朴曙花李艳霞冯文霄
朴曙花 李艳霞 冯文霄
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辽宁沈阳 110031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其发病率为25%[1],可发生在生育期妇女或绝经期妇女。目前随着超声仪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在无症状妇女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子宫内膜息肉也是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常见原因。25%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自行缓解,但有0.5%~4.8%的恶变率[2]。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给予患者正确的干预,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来该院就诊的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64例,其中生育期妇女37例,伴月经改变者15例,无月经改变者22例。绝经期妇女27例,其中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18例,表现为宫内占位9例,伴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10例,无阴道出血者17例。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阴式彩色超声检查。对于生育年龄妇女,超声检查见到子宫腔内高回声或中高回声病变,有的在基底部可见血流穿过,考虑为子宫内膜息肉。对于绝经期妇女,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或子宫内见占位病变者,考虑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进一步确诊。术前30min给予米索前列醇200ug阴道上药,术中根据情况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或诊刮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前超声影像学特点对这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生育期妇女术后病理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7例生育期患者中,术后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者27例,占73%,27例确诊子宫内膜息肉病例中,伴月经改变者10例,占37%,无月经改变者17例,占63%;不符者10例,占27%,分别为增殖期宫内膜5例,分泌期宫内膜4例,单纯性增生1例。
2.2 绝经期妇女术后病理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27例绝经期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者19例,占70%,其中术前超声表现为宫内占位的9例(100%),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2例。术前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的10例(56%),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8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该19例患者中伴阴道流血者8例,无阴道流血者11例。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增生过度,过度生长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表面被覆子宫内膜上皮构成[3]。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常用的方法仍然是超声诊断,典型的超声表现为子宫腔内高回声病变,在其基底部可见血流穿过,但并非所有的子宫内膜息肉均能见到血流信号。有些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表现并不典型,仅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而粘膜下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有相同的超声表现,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分析该院诊治的37例生育期患者的资料,超声误诊的10例病例,超声检查的时间都是在卵泡晚期或者分泌期进行的,此时子宫内膜增厚,误认为是子宫内膜息肉。单凭一次超声确诊,误诊率很高,对于这些病例,如先经过黄体酮撤退出血或在卵泡早期复查超声,会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研究认为,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应在卵泡期行超声检查,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排除子宫内膜增厚对诊断的干扰[4]。
3.2 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处理原则
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宫腔镜检查手段的普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常常在无症状妇女进行妇科常规检查或进行不孕症评估时偶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也是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原因之一。那么是否对于所有超声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在确诊的2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有17例(63%)无阴道流血,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给予干预,而对于有阴道出血的患者应该给予何种干预。研究表明,25%的子宫内膜息肉可自然缓解,尤其是直径<1.0cm的小息肉[5],直径>1.5cm的息肉自然缓解率降低,易于发生恶变[6]。在绝经前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很低,无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为0.9%,伴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为1.0%,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恶变率与是否有阴道流血无关[7]。因此,对于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生育年龄妇女,如果无症状可以暂时观察,定期随访,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确诊,对于直径>1.5cm的息肉,或伴有阴道流血的子宫内膜息肉,建议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将影响精子的运输及受精卵的着床,如患者有生育要求,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3.3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子宫内膜菲薄,子宫内膜厚度一般<5cm,如超声提示宫腔内占位病变,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在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占位病变的9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100%有宫内器质性病变,其中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内膜癌3例,粘膜下肌瘤2例。该9例患者中有6例无阴道流血的症状。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增厚,有发生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的风险,但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多少提示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尚无明确的界限。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18例绝经期患者,有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为子宫内膜癌,1例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该10例患者有50%无阴道流血的症状。由此可见,绝经期妇女发现宫内占位病变或子宫内膜增厚时,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的检出率很高,即使患者无绝经后阴道流血症状。虽然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病变,但绝经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为4.91%,尤其是伴有绝经后阴道流血者,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更高[8]。因此,对于绝经后妇女无论是否伴有阴道流血,如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或可疑占位病变,均应进一步检查确诊。对于绝经期妇女的子宫内膜息肉应高度重视,应行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腔镜可直视下观察子宫腔的形态,发现微小病变,避免了盲目刮宫造成的漏诊,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综上所述,对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首先评估超声诊断的可靠性,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症状、生育要求、恶变的高危因素等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不应对所有的可疑病例均行有创检查及治疗,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1]Savelli L,Iaco P,Santini D,et al.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benignity,hyperplasia,and cancer in endometrial polyps[J].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8):927-931.
[2]Shushan A,Rebel A,Rojansky N.How often are endometrial polyps malignant[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4(58):212-215.
[3]Stephanie Cruz L,Brent S,Andrew M,et al.When Should Endometrial Polyps Be Treated[J].Curr Obstet Gynecol Rep,2012(1):89-93.
[4]Tritsch GS.Ultrasound in Gynecology[M].Philadelphia: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2007.
[5]DeWaay DJ,Syrop CH,Nygaard IE,et al.Natural history of uterine polyps and leiomyomata[J].Obstet Gynecol,2002,100(1):3-7.
[6]Ben-Arie A,Goldchmit C,Laviv Y,et al.The malignantpotential of endometrial polyp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4(115):206-210.
[7]Stephanie L,Thomas J,William M,et al.Risk and Predictors of Malignancy in Women with Endometrial Polyps[J].Ann Surg Oncol,2011(18):3819-3823.
[8]Lee SC,Kaunitz AM,Sanchez-Ramos L,et al.The oncogenic potential of endometrial polyp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bstet Gynecol,2008,116(5):119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