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4-01-26龚昱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消毒

龚昱芳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龚昱芳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医院病患集中,病原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引发院内交叉感染。针对当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和预防措施,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现对当前医院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作一综述。

医院交叉感染;预防;医院管理

医院感染是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医院是 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体繁多、细菌毒性强,它们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通过污染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传播途径而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成为医院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注重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与培训,以及加强感染意识是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措施。现就当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1 院内交叉感染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1.1 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交叉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2]。医院是个矛盾的双重体,它是诊治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场所,也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所以如何调和这个矛盾是医务人员长期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以消毒、严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内感染是关键措施[3]。

1.2 常见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的原因很多,如病原体来源广泛,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易感人群抵抗力低下,各种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增多,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等。①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一直以来位居医院感染之首位。院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不流通,温度、湿度过高,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患者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患者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及免疫力衰弱等患者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4]。②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是指上、下尿路非特异性感染所引起的泌尿系统慢性炎症。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5]。③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医院内皮肤感染占全部医院内感染的5%左右,包括皮肤或皮下组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腊感染、腹内感染等。住院患者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患者,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此外,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感染在院内感染中较为常见,约占医院感染中的25%[6]。

2 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因素

2.1 环境污染

医院是半封闭的社会集体,是各种患者和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无论在门诊就诊或在病房住院治疗期间都容易将病菌扩散给易感者。部分医院无分诊制度使一些传染病与其他患者同时就诊,如:通过挂号取药,各医技科室的检查,使患者在就诊期间病原体互相传播而发生交叉感染或误将传染患者收入普通病房;或患者入院时物品未经消毒处理带入病房使病原体传播,均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

2.2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主要造成呼吸道的交叉感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门诊就诊人员或病区内人员的活动,加上当前大部分医院床位过紧,病房过分拥挤,床间距窄小,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对传染患者管理不严(如肺结核),易造成空气污染。另外,对探视陪护人员控制不严格,控视人员过多,造成了社会——医院——家庭三者间循环,把院外的病原体带入医院,因而污染了病区和医院的环境。

2.3 医疗器械的污染

主要是污染的医疗器械通过损伤皮肤和黏膜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导尿管、静脉注射和血管内检查用具,容易引起感染。目前乙型肝炎发病率高,污染的注射用具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呼吸系统检查、治疗器械与麻醉器械等直接接触引起感染,常见的器械是:加压呼吸器、麻醉器械、雾化吸入器、肺功能检查器械等。大量事实证明有些呼吸治疗器械,便于革兰阴性杆菌的繁殖生长,它污染了吸入的气体,而把细菌带到肺泡造成感染。手术器械(包括产科器械)一旦为阳性,引起交叉感染最多。

2.4 病区内用物与排汇物的污染

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当,特别是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不当,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病区内用的拖把、抹布不能做到分开固定使用,用后不消毒;病室内不按期进行空气消毒;门诊的诊断床单、换药敷料、住院患者的被褥、手术室的各种治疗巾,以及患者自备的毛巾、手帕、鞋袜、衣帽等[7]。

2.5 护士的双手成为交叉感染的工具

病区内的大量工作由护理人员操作,目前大部门医院是护理人员少,住院患者多,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的状况。而每一项护理工作都通过双手来完成,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执行护理操作前后不认真洗手,通过工作人员带菌工作,造成护士与患者、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交叉感染。护理人员的工作紧张,没有正常体检制度,有病不能及早治疗或调整工作,也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3 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隐患

3.1 医院管理预防观念淡薄

有的医院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态度很不端正,以进行医院管理投入多而没有经济效益为由忽视这项工作。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在各级医疗单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贯彻执行,致使消毒灭菌工作达不到要求,隔离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缺乏消毒灭菌质量的全面监测;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淡薄,有的连无菌操作都很不熟悉,更不严格执行;制度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等等。

3.2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不少医院长期以来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自我防护条件差,以及医护人员接触面广、病种杂,传染病感染机会多,往往只注意患者一面,而忽视了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护士在纷繁的护理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用手来完成的。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后,双手采样的结果显示带菌率为100%[8]。医护人员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3 基础设施不完善

有部分医院发病门诊、肠道门诊设置不能相对独立,在患者之间和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存在交叉感染隐患;预检分诊处就诊患者没有登记记录,与发热门诊没有有效衔接、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清楚、不详细,有迟报现象;医疗废物盛装容器封口不严密,医疗废物外露;工作人员在运输医疗废物时,不穿防护服、帽子、口罩、防护鞋等防护用品。

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建议和对策

4.1 建立健全交叉感染管理机制

①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实行院长负责制,由院感办、医教科、护理部等监督检查,各科室质控小组具体实施的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系统,以院长为组长的院感办组成人员经常不定期对各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灭菌物品等进行微生物检测,对各门诊及住院科室进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的落实、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②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抓好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医师、护士在临床的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特别是对各种介入性治疗,给患者提供微生物直接进入体内成为感染病灶诱因,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的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③患者在院期间发现传染病,要立即上报院里转传染科或按传染病隔离消毒措施处理,填报传染病卡片,及时报感染控制科来进行消毒处理,采取积极预防感染有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4.2 加强护理人员感染控制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

①每年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全省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最新理念,开拓思路,同时将最新的理念更好地应用于医院感染工作当中。加强护理人员院内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树立起牢固的无菌观念,培养慎独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新上岗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其次,护理人员要具备宣讲卫生知识的能力,通过给患者做基础护理向患者介绍防止感染的方法及目的,取得配合。②发挥护士长的主导作用,护士长作为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护士长工作在临床科室第一线,要实施面对面的管理、督导、教育与培训,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等,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使护理人员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遵守每一项操作应当遵循的原则,直接影响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

4.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①污染物品的消毒管理:定期消毒患者用过的物品或被污染物品,如被、服每周更换1次,物品随时消毒;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应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或焚毁;注射、采血、输液用具一次性应用,用后即焚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医疗用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用甲醛熏蒸或消毒液擦拭。治疗所用的医院器械,也严格按照清洁、消毒、灭菌原则,分别处理,如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等。②护理人员手的消毒: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医护人员污染的手,保证医护人员有效的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9]。医护人员直接与患者接触,他们即是患者的治疗者,同时又可能成为病源的传播媒介。各项操作、治疗等工作是通过医务工作人员的手来完成,而各种病源微生物又是最容易通过手为媒介进行传播。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是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有资料表明,在接触患者2~5 h后仍可检出病原微生物,可见医护人员洗手的重要性[10]。用流动水和肥皂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每一个洗手池旁张贴“标准洗手图”,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 cfupcm[11]。③合理应用抗生素:随着长期、大量、联合应用抗生素,产生了大量耐药菌株。盲目甩药更换频繁,种类多以及不合理用药,造成对药菌株增加而致二重感染[12]。这些耐药菌株的产生,不但加重患者病情,造成治疗困难,而且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为了保证患者能得到最佳疗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必须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应用指征,预防用药严格控制。正确选择抗生素和准确掌握使用方法、剂量及联合用药,充分发挥了抗生素的应用作用。④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着医院的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其他诊疗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保存和发放。对于再生医疗器械使用的无菌器械是从消毒、清洗、分检、打包至灭菌,每一步骤都应在规章制度和要求下严格完成。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管理,强化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十分重要[13]。⑤消毒液的管理和使用:每班护士于交班前更换浸器械的消毒液,护士长每天检查器械液的更换情况及测试浓度。并建立使用程序卡、检查质量考核卡。同是根据消毒对象灵活活选择消毒方式、方法,做到既不损坏物品又能起到高效的消毒灭菌效果。

4.4 加强对环境的管理①病室环境管理,病室布局要规范化:医院建设要求设置布局合理,设有污水处理、无害化粪池等专门设施。物品、器械应定室、定位、定数、定量、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及卫生监测,病区每天用消毒液含氯消毒液或过氧乙酸(0.2%~0.5%)进行擦拭地面,床头柜、床架,凳椅、门把。病室空气消毒可用紫外线照射。每天1次。治疗室每天进行1次空气培养,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每秀度监测1次,不得检出致病菌。每天于晨交班前用乙肝消毒液(1∶500)湿式扫床,毛巾一人一床一用一消毒,患者定期洗头,剪指甲[14]。②对清洁卫生用具的管理:清洁用品等要有明显的标记,治疗室、办公室、走廊、病室、厕所“五分开”,抹布每床一块,用后浸泡在1∶200的“84”消毒液中,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床单、被单、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必要时马上更换,患者出院、转科、死亡,按照终末消毒处理患者床单位。

5 结 论

医院内感染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感染的范围、程度可以通过许多措施不断加以缩小和降低,其中,正确掌握和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方法、无菌技术和隔离预防措施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目前,临床已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这一项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1] 周红芳,龚光明,徐俊炜,等.74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1-63.

[2] 边龆兰.医院获得性交叉感染及预防[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2,4(8):3-4.

[3] 蔡映云,任涛.肺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1,4(5):328-329.

[4] 刘运德.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58.

[5] 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8-34.

[6] 张小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0.

[7] 牛修成,张树德,周桂珍,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8] 何颜霞,张英廉.院内感染的预防对策[J].小儿急救医学,2002,11(4):200-201.

[9] 赖植发,刘哲民,李波,等.诊疗活动中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污染情况[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100-101.

[10] 刘振生,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学[M].北京:军事医学院出版社,2000:245-268.

[11] 王晓翠.浅述医院内交叉感染及其预防措施[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9,16(2):96-97.

[12] 陈静秋.医院感染病人抗生素应用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6,12(12):724-725.

[13] 谢萍,唐云,詹月卉.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274.

[14] 高凤莉.护理人员如何参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73-74.

An Analyse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ross-infection in Hospital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GONG Yu-fang
(Huaihua Medical College, Huaihua 418000, China)

Hospitals often bring together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pathogens can spread through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so as to causing cross infection.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infection preven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cross-infection in hospital acco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cross-inf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s. A overrall review of the status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strategies for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will be presented.

Infection,hospital; Preventio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R197.3

A

1671-8194(2014)22-0388-02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研究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影响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折痕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