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生产技术分析与探讨

2014-01-26戴肖东张介驰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木耳

戴肖东,张介驰

(1.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哈尔滨 150010;2.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哈尔滨 150020)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北、面积最大的无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的林区,林地面积678.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1.23%,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寒冷湿润,具有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产的自然环境和林木资源。由于夏季昼夜温差大、常年无污染等条件,形成了“大兴安岭黑木耳”肉质肥厚、色泽深、口感佳的独特品质,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扶持以食用菌为主的“林下经济”的发展。大兴安岭也是黑龙江省著名的“寒带有机黑木耳之乡”,已经将“寒地黑木耳”和“有机黑木耳”作为卖点,“大兴安岭”这一地理标识也闻名全国。而实际上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生产的综合效益并不是很高,尤其在黑木耳产量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黑木耳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如吉林的蛟河、敦化、延边,黑龙江的尚志、牡丹江、东宁等,近几年黑木耳产量逐渐提高,很多地区单袋干耳产量达到或超过50g,而大兴安岭地区单袋产量一般在30~40g,超过50g的凤毛麟角。生产中很多因素制约黑木耳产业的发展。

1 影响因素

1.1 气候条件

大兴安岭年平均气温-2.6℃,无霜期80~110天,在哈尔滨周边及牡丹江地区,黑木耳下地出耳时间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初,大兴安岭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有些地区由于受森林防火期的限制,菌袋下地时间要在6月15号左右,二者相差接近一个多月时间。南部地区耳芽形成经历了缓慢的升温期,低温不易产生杂菌污染,耳芽比较健壮,抗杂能力较强。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时间较短,气温回升快,菌袋下地晚,开口后很快进入高温时期,耳芽分化过程处于高温时期,会使耳芽形成受到很大影响。其他地区进入伏天之前木耳基本采收完毕,而大兴安岭正是木耳的盛长期,容易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雨季也影响木耳的采收和晾晒。9月份北部地区就出现霜冻,黑木耳的生长时间仅是5月中旬到9月初的100d左右的时间,晚熟品种整个周期木耳不能够完全“出透”,影响转化率。此外,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地处高纬度、海拔相对较高,生长季日照长、太阳辐射角大、辐射强,造成子实体生长期环境温度过高,影响产品质量。

1.2 菌种的使用

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主要以黑木耳为主,该地区黑木耳生产在菌种的使用上也是比较盲目,所用菌种多数来自外地,品种杂,很多菌种在适用性、产量、抗性方面很不稳定,缺乏主栽品种和配套技术。目前,东北地区使用的多数为中晚熟品种,出耳较晚,生长周期较长,在黑龙江南部地区有充足的生长期,因而有较好的转化率。而大兴安岭地区无霜期较短,晚熟品种在下霜前木耳没有“出透”,影响到产量。而晚熟品种出耳较慢,使得子实体的分化期较长,耳芽形成处于温度较高的时期,也会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尽管近年来科研部门也选育和认定了适合当地生产的菌种,但在菌种的推广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强,良种的使用和覆盖面还不够广,还没有达到良种与良方的统一。

1.3 栽培方式

大兴安岭地区多数采用林下出耳,这种半野生的栽培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减少占用耕地,减少了大地因多年栽培造成的“重茬”污染;林木自然蔽荫,保持了林地湿润,同时林地昼夜温差大,近于野生黑木耳生长的自然条件,获得的木耳品质较好。但是,有的林地也存在着距离水源远,喷灌不方便,夏季杂草过密,通风差等条件限制,伏天木耳容易受天气影响,造成菌袋感染率高,木耳出现白毛等现象,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很多生产者过多依靠林地的自然条件,依靠天气,而疏于催芽、人工喷灌等管理。林地杂草也会影响到木耳的采收和晾晒,产品杂质不易清除。由于管理粗放,多数林地栽培方式在产量和品质上具有不稳定性。

1.4 管理技术

大兴安岭地区由于长期受到段木栽培的影响,代料栽培方式发展的时间短,加之地域偏远,在栽培技术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些新技术、新品种传入和接受的较慢。当地原材料充足,木屑成本也低于其他地区,在生产上贪图规模的扩大,忽视管理上的精心。多数栽培户菌种制作的成功率不是很高,污染量较大,既浪费了原料又降低了效益。由于当地缺少草帘,加上操作要求高,“高效催芽”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和应用,造成了木耳出耳周期长、出耳不集中,达不到最佳栽培效果。不同区域栽培习惯不同,造成即使是同一菌种的产品也有差异,主观上造成黑木耳质量不同。尽管多数耳农已经采用了“小口出耳”的栽培方式,但还没有掌握技术核心要领:没有选择适合的菌种、菌袋制作不规范、没有适时催芽、采收不及时。因而“小口出耳”在产量上低于大口出耳,在品质上没有较大的提高,综合效益没有得到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粗放,没有形成适合该地区的标准化、高产化、优质化的栽培模式。

1.5 加工销售

大兴安岭处于我国最北端,南北全长1200多km,宽200~300km,黑木耳的生产区域不集中,距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利,产品在销售上造成一定困难。尤其是过于偏远的地区,地处公路和铁路交通的末端,运输成本较高,多数产品运不出去,只能靠外来的“老客”或者中间商产地收购,尚没有黑木耳销售的经纪人队伍。加上信息的闭塞,农民不了解行情,常出现“货到地头死”现象,收购商把价格压得很低,大部分的生产效益被他们赚取。再加之产品外观质量的影响,售价也上不去,因而影响整体效益。

2 几点建议

2.1 加强适合地域的菌种选育

在农业生产上,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级农作物生长条件将黑龙江省划分为6个积温带,大兴安岭地区属于第六积温带,活动积温在1900℃以下。目前虽然没有食用菌生产与积温带关系的研究,但菌种适宜的区域性还是较为明显的,尤其是地摆黑木耳开放式的栽培方式,更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因而,以大兴安岭野生黑木耳资源为基础提高选育手段,培育出优质、高产、市场畅销、适合该区生产的主栽品种十分必要。同时,要加强优良菌种的宣传和推广,加速菌种在生产中的应用,使整个产业体系形成产品性状、产品质量的统一。

2.2 加强生产技术的标准化

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也会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应该注重与当地的生产条件的结合,要掌握引进技术的核心要领,而不是照葫芦画瓢,也不可不切实际跟风。关键是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模式,做到良种与良方的结合。环境条件是“大兴安岭黑木耳”内在品质的基础,提高产量则需要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因此,应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制定出适合大兴安岭地区标准化、高产化、优质化的生产技术模式。同时,在生产中加强食用菌机械和生产设备的研发与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生产设施改造,积极创造可调控的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逐渐实现生产的精准化。

2.3 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

很多地区食用菌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农民联合体和产业经济人来完成,单打独斗的生产格局很难形成有效的销售途径。在政府引导下加强信息畅通,积极培育有一定影响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黑木耳产品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黑木耳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扩大销售网络,培育自己的销售队伍。“大兴安岭黑木耳”的品质已经深入人心,但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卖相”,包装与宣传对于提升产品档次效益也尤为重要。黑木耳的产量和效益不高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据此,大兴安岭地区制定了“稳规模、提档次、增效益”发展目标,强化食用菌市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持续、集约化方向发展。

[1] 王峰,杨菲.加快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2(10):99-100.

[2] 梁秀凤.大兴安岭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41.

[3] 李巨燕,洪波.大兴安岭黑木耳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7(9):36-37.

[4] 王久恩.大兴安岭林区黑木耳产业分析报告[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146.

[5] 王恩久,李友彪,李更新,等.高纬寒地代料地栽黑木耳常用品种比较试验[J].科技与企业,2011,11(上):174.

[6] 吕晓丽.高纬寒地黑木耳代料地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北方园艺,2007(4):234-235.

[7] 赵厚坤,梁延海,李云龙.寒温带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模式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6):111-112.

[8] 赵厚坤,梁延海,刘官久.黑木耳新品种“兴安1号”选育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3(3):111-112.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木耳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大兴安岭地区草丛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特征研究
逆行 用生命守护生命——记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驰援孝感的勇士
关于大兴安岭冰雪产业发展的思考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初探
大兴安岭不会忘记你
本期新闻图片
——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巧洗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