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药丹参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析

2014-01-26侯立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丹参酮癌细胞丹参

陈 静 侯立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现代中药丹参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析

陈 静 侯立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药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其成分比重也较高,具有的生理活性也较强。丹参酮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以及抗炎抑菌等方面,广泛应用在临床,本文对丹参酮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现代;中药;丹参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分析

中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参酮在丹参中所占比重较高,其生理活性也较强,是多种成分的总称,主要指醇或醚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1,2],或者是中药丹参根的超临界提取物,有着极为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肿瘤、性激素、心脑血管、消炎抑菌、抗氧化等作用[3,4]。本文对中药丹参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为临床的更广泛应用进行探讨。

1 现代中药丹参酮的作用机制

1.1 丹参酮与生俱来的抗氧化作用

丹参酮是多种成分的总称,其中的丹参酮ⅡA是一种DNA生成物生产抑制剂,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丹参酮能够有效的减少DNA加成物的细胞毒性,消除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脂类自由基,从而有效保证线粒体呼吸功能。

1.2 丹参酮的抑菌消炎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重要丹参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得到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丹参酮能够有效的抑制急性感染,尤其是金葡菌的耐药性较强;②在中药丹参多种成分中,耐药菌株作用最强的隐丹参酮;③丹参酮对结核杆菌、溃疡分枝杆菌、分枝杆菌607的抑制作用均较强;④100 μg/mL的丹参酮对红色和铁锈色毛发癣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⑤丹参酮能够降低PGE、PGF23的水平,能够有效的治疗急性炎症;⑥丹参酮对白细胞的化学运动只有在10 ng/mL以上浓度时有作用,可见丹参酮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1.3 丹参酮的性激素作用

丹参酮在性激素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不同影响。丹参酮对皮脂腺活性具有有效的控制作用,从而减少产生皮脂,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常见用于座疮的治疗。丹参酮的雌激素样作用,比较温和,对骨吸收和骨转化率均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妇女绝境后阻断或延缓骨丢失的速度,也可以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另外丹参酮还能够减少泌乳素的分泌,可以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1.4 丹参酮的心、脑血管作用

丹参酮ⅡA磺酸钠经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在平滑肌细胞增值相关基因表达方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ⅡA磺酸钠却能够阻止这种促进作用,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而体现出抗丹参酮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通过静脉注射丹参酮,能够有效地降低心脏体积、左心室壁张力,心肌耗氧量降低了,有效的治疗缺血性冠心病,同时能够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许多研究者通过膜片全细胞式记录、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丹参酮的作用。结果中显示,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的阻断类异搏定样L-型钙通道,进而达到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以及防治心律失常的作用。丹参酮能够消除氧自由基,不但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其作用强于异搏停。另外,丹参酮对血栓形成和心室肥厚的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

有研究员利用大鼠病灶性脑缺血实验,观察到丹参酮能够减弱血液的超弱发光强度,减轻脑组织水肿、充血以及缺血性坏死,可见,丹参酮具有减少脑损伤的作用。

1.5 丹参酮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丹参酮能够增加对环磷酰胺、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效果,可以对肉瘤细胞DNA的合成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另外,丹参酮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临床中的作用研究。随着医学界的研究,对丹参酮的作用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对恶性肿瘤的防治也不断进步。从早期的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宫颈癌细胞株的体外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株等等。丹参酮ⅡA和ATRA对宫颈癌细胞株作用后,癌细胞开始向良性发展,减慢了癌细胞生长速度,诱导分化作用显著,同时研究实验显示,H-ras和c-myc癌基因均有明显的下降,可见丹参酮对细胞增殖的癌基因的抑制表现为对ME18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制。为了进一步研究丹参酮对抗癌作用机制,王修杰等研究者进行了体外抗癌实验和体内抗癌实验,分别采用丹参酮ⅡA处理SMMC-7721和HL-60进行。实验证明丹参酮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引导癌细胞良性发展,具有抗癌的作用,还有诱导癌细胞分化的作用。丹参酮通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诱导癌细胞分化,阻滞癌细胞生长,同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1.6 丹参酮在糖尿病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丹参酮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炎症。另外,有学者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可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丹参酮的临床应用

2.1 丹参酮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在骨髓炎的治疗中,主要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丹参酮对炎症初期的患者效果显著,对于重症患者,配合外科手术也有较好的疗效,且没有发现耐药性产生。外用可以消炎抗菌,加快愈合速度。对于急性外耳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利用丹参酮滴耳剂作用明显,少不良反应,方便有效。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丹参酮对白细胞的趋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炎症恶化,与抗生素共同使用效果更是显著。对于中轻度的寻常座疮,口服丹参酮胶囊和盐酸四环素片的效果有明显差异,丹参酮疗效明显优于盐酸四环素片,具有疗效持久、不复发、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在皮肤感染性疾病、妇科感染性疾病,以及肝炎等方面,丹参酮都有着较好的疗效。

2.2 丹参酮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在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时,有研究者观察了丹参酮、参麦注射液联合注射治疗和口服对症药剂的疗效,结果验证了丹参酮对心肌细胞钙代谢的纠正作用机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利用丹参酮对微小动脉的扩张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的血管痉挛,血流速度加快,心肌供血机制得到改善,有效减少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利用丹参酮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可以加快血肿吸收,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2.3 丹参酮在糖尿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利用丹参酮对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机制,能够增强糖尿病患者的细胞抗氧化能力,将细胞膜结构稳定,将机体超氧化物的活性提高,最终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功能,治疗糖尿病有较明显的效果。

3 结 语

丹参酮的作用机制在多方面都有体现,决定了丹参酮在临床中的应用也相当的广泛,在皮炎、座疮、湿疹、中耳炎、急性喉炎、呼吸道炎、面部炎症、妇科感染性疾病、肝炎、心绞痛、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方面均有着显著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其抗肿瘤的作用被医学界广泛关注,以其为基础研究为进一步的恶性肿瘤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丹参酮的广泛应用,具有方便安全、疗效持久、毒副作用少、见效快的优点,具有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1] 唐涛,郭伟强,王珏,等.丹参酮Ò-A在RAW 264.7细胞系中的抗炎症作用机制[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 51-53.

[2] 王修杰,袁淑兰,黄韧敏,等.Brdu和PCNA标记观察丹参酮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4): 288.

[3] 周晓丽,宋政军,王旭艳.丹参酮Ò 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5): 511.

[4] 王昕.丹参酮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7): 1514-1517.

R28

A

1671-8194(2014)22-0307-02

*通讯作者:E-mail: 845904984@qq.com

猜你喜欢

丹参酮癌细胞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癌细胞最怕Love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正常细胞为何会“叛变”? 一管血可测出早期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