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2014-01-26苏丽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丹红继发性红细胞

苏丽红

(吉林省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吉林 132013)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

苏丽红

(吉林省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应用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在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丹红注射液;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

流行病学统计,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突破3亿[1]。临床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正常人群增高2~4倍[2]。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不但可以引起微血管和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导致血浆糖蛋白的浓度增高,使全血黏度明显升高,血流缓慢,毛细血管管腔闭塞而致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后导致肾脏代偿性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进而引起红细胞增多。我院内分泌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控制血糖、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基础上再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观察我院内分泌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连续2次检测:男患:外周血红细胞≥6.5×1012/L,血红蛋白≥175 g/L,红细胞比容≥0.54;女患:外周血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 g/L,红细胞比容≥0.50。骨髓象未见各系统增生表现。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47~73岁,平均61岁,糖尿病病程11~26年,平均17年,平均空腹血糖(11.5± 0.6)mmol/L。29例患者中伴高血压者13例,高脂血症者15例,同时伴发高血压、高脂血症者7例。患者表现为头痛、头胀、心悸、眼花怕热出汗、失眠、肢体麻木、乏力、颜面及口唇发绀等症状体征。

1.2 治疗方法:29例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早饭后口服,1次/天,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血压较高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1次/天口服控制血压治疗,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由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天1次静脉滴注治疗,4周为1个疗程。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复查患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变化,治疗开始后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

1.3 疗效评定:分3级评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明显恢复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疗效未达上述标准或较治疗前加重。以显效、有效之和统计总有效率。

2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显效27例,显效率为93.10%,有效2例,有效率为6.9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不良反应:腹部不适2例,头晕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以上不良反应均轻微,未作特殊处理,未见过敏性休克反应、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抽搐、出血发生,未有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上以长期血糖升高为主要的共同特征。2007年~2008年的全国11省市4.2万人的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据估计,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7000万[3]。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由于组织缺氧,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代偿性增多;或由于发生可以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以及服用促使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增多的激素制剂。本组29例糖尿病患者伴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考虑长期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引起微血管和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浆糖蛋白的浓度增高,全血黏度明显升高,血流缓慢,老化红细胞增多,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形成微小凝聚物,引起毛细血管闭塞而致组织缺氧,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而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导致红细胞比积和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压力增高,管壁营养障碍,引起毛细血管被动扩张、血管内膜损伤等改变,从而诱发血栓形成[4]。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其次针对血容量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所引起的头痛、易致血栓形成等症,可以给予抗凝、降脂、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本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以及丹红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

丹红注射液是中药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它的临床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因而在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其偶有过敏反应发生,可见皮疹、瘙痒、头痛、心悸、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抽搐等,罕见过敏性休克发生。

通过本组研究,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抗凝、降脂、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改善微循环治疗,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4.

[2] 刘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卫生,201l,8(1):64.

[3] 王吉耀.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8-1029.

[4] 郭宝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发肺梗死18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910.

R587.1

B

1671-8194(2014)22-0303-01

猜你喜欢

丹红继发性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