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益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1-26吴继良
吴继良
(安徽省淮北市朝阳医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通窍益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继良
(安徽省淮北市朝阳医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目的观察通窍益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2例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窍益心丸组(治疗组)13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3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窍益心丸3丸,2次/天;两组均用药60 d;于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缺血改善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结果通窍益心丸组有效率97.8%,常规治疗组有效率77%,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中NST和ΣST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窍益心丸能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疏通微循环,改善心脏供血功能,减轻心脏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清除血液的高凝、高粘、高聚状态。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可显著改善UAP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减少或避免AMI的发生。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通窍益心丸;抗心绞痛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其中的一个类型,目前认为UAP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痉挛,粥样斑块不完全阻塞血管以及远端小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血流急剧减少,使心肌严重缺血所致[1]。UAP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病情危重,治疗不当或耽误治疗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2]。及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改善UAP患者预后,减少发展心肌梗死和病死率,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关键。我院自2011年以来,在常规给予硝酸酯类、Ca2+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的基础上,加服通窍益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252例,男98例,女154例,平均年龄58岁;患病时间最少2年,最长20年,由临床症状、心电图及酶学检查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有74例变异型心绞痛,65例恶化型心绞痛,42例梗死后心绞痛,27例卧位型心绞痛,36例静息心绞痛,8例混合性心绞痛。并发原发性高血压135例,心律失常137例(房性早搏32例,室性早搏44例,房颤61例),高脂血症182例,脑血管病变93例,糖尿病6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所推荐的UAP诊断标准[3]。
1.2 治疗方法
本组252例病例随机分为通窍益心丸组(治疗组)13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3例,两组间的基本资料及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药物治疗;通窍益心丸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益心丸(规格:每10丸重200 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1176,广东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宏兴制药厂)3丸,2次/天;两组均以6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心率、血压、12导联心电图及NST和ΣST缺血变化、硝酸甘油消耗量、胸闷、胸痛、气促、乏力及心悸等冠心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测定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等分别做好观察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标准。①临床症状疗效评定[4]:a.显效:心慌、胸闷、气促、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血脂及各项检测指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b.有效:症状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好转较为明显,血压较前有所下降。c.无效:症状有所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或无明显改善或减量,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等检测指标有所改善或无明显变化。②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5]:a.显效:治疗后静息心电图原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ST-T改变有明显改善,双倍二级梯试验和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心电图由阳性转为阴性。b.有效:静息或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③无效:静息或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心电图与冶疗前有所改善或基本相同。
2 治疗结果
①临床症状疗效结果:对照组139例,显效81例,有效55例,无效3例,有效率97.8%。常规治疗组113例,显效29例,有效58例,无效15例,加重11例,有效率77%。②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结果:通窍益心丸组,显效109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有效率97.8%。其中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常规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38例,无效26例,最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有15例。对照组跟常规组在各项监测指标及疗效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的、频发的、发作时间长的胸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AMI之间的过渡类型。本病病因复杂,大量研究表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黏附、聚集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6]。因此,解除冠状动脉痉挛,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疏通微循环,拮抗血小板的集聚及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案。临床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集聚、硝酸盐制剂扩冠、他汀类调脂药等药物,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心绞痛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稳定。
通窍益心丸是由中药麝香、牛黄、蟾酥、珍珠、冰片、三七、人参、水牛角干浸膏,胆酸钠提取的有效活性化合物制成的黑色的小丸。其药理生物效应具有钙离子拮抗样特性,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强在的活性。并能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发挥其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7]。有研究证明,通窍益心丸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舒张冠状动脉,疏通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细胞壁的弹性[8],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及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能有效的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循环,有显著的抗心绞痛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及抗栓治疗,可以改善UAP患者的近、远期预后,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
临床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等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伍以通窍益心丸,使心绞痛的发作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改善较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有显著差异(P<0.01)。3个月后随访,通窍益心丸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21例(15.1%),发生心肌梗死2例(1.4%)。常规治疗组复发39例(34.5%),心肌梗死8例(7.1%)。实践证明通窍益心丸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舒张冠状动脉,疏通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肌和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改变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异常,稳定斑块,阻止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能有效降低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及心肌和骨骼肌的特殊蛋白质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过程,可有效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疗效较为可靠。且临床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可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特效药物。
[1] 陈灏珠,钱菊英.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7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并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2000, 28(6):409.
[4] 刘国杖,胡大一.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1998,26(1):5.
[5] 陈可冀,廖家桢.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8:318-319.
[6] Koeniy W.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viscosity and pressure[J]. Am J Hyper,1991,91(4):529.
[7] Luo WB,Wang YP.Effectofmagnesium lithospemate B on calcium and nitric oxide in endothelialcellsuponhypoxia[J]. ActaPhamacologicaSincica,2002,23(10):930-936.
[8] 郑虎占,董泽宏.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2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123.
R242
B
1671-8194(2014)22-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