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60例临床分析
2014-01-26涂小安
涂小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安主 330500)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60例临床分析
涂小安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安主 330500)
目的通过研究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60名患者的临床诊断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将这两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取手术活检病理诊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两种方式,通过观察这两种方法在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不同组织类型方面影响下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对检查诊断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手术病理方法比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特别是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中Borrmann Ⅱ型、Borrmann Ⅲ型、Borrmann Ⅳ型胃镜活检诊断率均低于手术病理的诊断;组织学分化程度中胃镜活检对分化不良型病例的诊断率低于手术病例的诊断;不同组织类型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效果低于手术病理诊断。结论受取材方面的限制,临床中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
胃镜活检病理;胃癌;临床诊断
目前同世界各国的胃癌病死率相比,我国的胃癌病死率在逐渐上升,由于受胃癌诊断标准的影响,胃镜的检查离不开病理活检,因此在很多的医院将胃镜活检病理作为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根据临床的诊断检查结果统计,发现胃黏膜活检组织学的诊断在胃癌的鉴别、确诊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因素[1-2]。关于胃镜活检病理在诊断胃癌的意义方面的研究就十分的重要,笔者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接受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男型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6~79岁,平均年龄为54.5岁,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共有14例,年龄在41~60岁的患者有41例,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共有5例。
这60例患者的临床胃镜检查结果表现为:①平坦型,主要的病变隆起或者凹陷的范围不超过0.5 mm,这一种情况属早期,其中有11例为早期胃癌;②溃疡型,胃部存在明显溃疡,出现溃疡处有黄白苔或者是灰褐色坏死物附着,其中严重者甚至出现污秽苔,同时边缘出现不整或者环堤状,并且容易出血,其中有21例为溃疡型胃癌;③隆起型,胃部病变位置出现息肉,严重者胃部呈半球、结节、菜花状,胃部表面不平,出血量明显增多,同时存在溃烂,其中有16例为隆起型;④弥漫型:这一类的患者胃部病变的形成不是十分明显,溃疡的范围以及深度严重,肿瘤主要表现在胃壁的深入性,同时表面存在糜烂、溃疡等现象,其中有11例为弥漫型[3]。
1.2 方法
①手术病理诊断方法:治疗A组患者采用手术活检病理诊断方法,首先将不同症状患者的胃黏膜选取位置进行区分,其中平坦型的利用手术取四周与中央区域,溃疡型的取四周或接近内侧区域,隆起型的选取顶部和底部四周区域。所有的均取3~5块胃块黏膜进行手术检测,对所有的标本进行观察。对于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组织类型方面诊断进行详细的观察[4]。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方法:治疗B组的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方法,在患者取胃黏膜的位置选取情况和手术诊断方法相同,所有患者的胃黏膜均取5块送去检测,全部的病变标本同时使用浓度为15%的中性福尔马林来进行检测,同时在石蜡包埋切片、常规脱水、HE染色、光镜下进行检测观察,这种诊断标准参考的是胃癌组织学WHO的诊断标准,同样对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组织类型方面进行观察诊断,然后按照专业医师的意见进行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观察数据应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通过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所采取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对胃癌诊断结果比较,发现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组在检出和确诊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胃镜活检中可疑的恶性病变,经过专业的分析建议可以采取进一步检查或者手术治疗,其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的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为治疗A组检出30例,全部确诊,没有1例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的情况[5],治疗B组中30例患者有26例被检出,确诊的有24例,被疑诊或者漏诊的有6例。
对于两组患者所采取的不同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组织学分化程度、不同组织类型方面诊断进行详细的比较,关于内镜下黏膜病变分为:Borrmann Ⅰ型、Borrmann Ⅱ型、Borrmann Ⅲ型、Borrm ann Ⅳ型,其中在内镜下BorrmannⅠ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同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率相同,BorrmannⅡ型、BorrmannⅢ型、Borrmann Ⅳ型的胃镜活检确诊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较存在差异;组织分化程度按照专业的划分为:分化型、分化不良型,其中关于分化型主要指的是高、中分化的恶性肿瘤。关于分化不良型主要指的是低分化、未分化、印戒细胞型肿瘤。通过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对分化不良型的诊断的准确率相互较低,同时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诊断检查中[6],根据胃癌组织学的总体划分可分为:腺癌、印戒细胞癌、其他,结果显示胃镜活检检出率只有在印戒细胞癌方面同手术病理诊断的结果相同,关于其他两项的检出率均低于手术病例的检查,详细的结果见表1。
3 讨 论
通过对检查诊断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手术病理方法比胃镜活检病理方法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优势相对比较明显,特别是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形态中Borrmann Ⅱ型、Borrmann Ⅲ型、Borrmann Ⅳ型胃镜活检诊断率均低于手术病理的诊断;组织学分化程度中胃镜活检对分化不良型病例的诊断率低于手术病例的诊断;不同组织类型中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效果低于手术病理诊断。根据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出胃镜活检病理对于胃癌的临床准确率相对于手术病理诊断来说偏低,因此在今后的胃癌临床的诊断中对于不能完全判断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之后对于不能完全确诊的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手术病理诊断。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对于胃癌的临床诊断总结如下:一是大多数患者的胃部肿瘤源于上层皮,对于恶性的主要为消化食道的癌症肿瘤,在近几年的诊断中发现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已经在不断的上升,并且年龄的趋势也在逐渐的扩展,胃癌能够在早期维持的时间大概在2~3年,因此如果在经过了专业的诊断之后,患者一定要及时的采取治疗,目前我国的技术在对于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89%,并且复发的现象也是比较少。二是关于患者的胃癌发生的部位的不同,要在诊断之后,要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控制,避免胃癌病变之后出现扩散,目前在临床上的胃癌发生主要以胃窦、胃角、胃底、胃体、贲门为主,在存在癌变的时候,患者的身体功能会不断的下降,这个时期的癌变控制非常的重要。三是无论是哪一种病理检查方式,在对于胃癌病变样本的选取的适合,对于患者在预防病变感染的情况下一定要做出保护,防止患者再次受到感染。同时对于取出的几块样本中可以选用范围缩小法来判断患者的胃癌诊断结果,对于不同样本的分析检查最终得到一个安全可靠的结果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叶芬,王红玲,郑国荣.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2):1264-1269.
[2] 王仰坤,高春芳,张现伟.利用F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27(2):120-122.
[3] 廖玲,刘泓基,彭艳.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147-148.
[4] 高福平 魏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疑癌38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172-173
[5] 吴学琴,袁宝兴,王小云.常规和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454-456.
[6] 廖玲,刘泓基,彭艳.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147-148.
R735.2
B
1671-8194(2014)22-0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