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县麻风病防治效果的分析

2014-01-26程联华姚仁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效果患病率

程联华 姚仁忠

(麻栗坡县皮肤病防治站,云南 麻栗坡 663600)

某县麻风病防治效果的分析

程联华 姚仁忠

(麻栗坡县皮肤病防治站,云南 麻栗坡 663600)

目的探析麻栗坡县麻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1960年~2013年麻风病患者资料,根据患病率、新发现率、疫村个数、畸残率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和现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我县麻风病累计患者198例,除外迁及死亡38例,治愈150例,现症患者10例;2013年患病数为10例,较1971年73例下降86.3% ;2013年患病率为0.36/万,较1967年4.31/万下降91.6%;2013年疫村共计7个,较1971年56个疫村下降87.5%;2013年新发现病例1例,新发现率为0.36/10万,比1966年下降98.7%;新发现患者平均延迟期在2年左右,且新发现患者均未发生Ⅱ级畸残;治愈患者中有40例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眼、手、足畸残,2006年~2013年期间,为10例畸残患者进行了免费康复手术。结论我县麻风病防治效果显著,患病率、新发现率、疫村个数及畸残率等均得到控制,但仍未彻底消灭该疾病,应根据现状提出有效地整改措施进一步防控麻风病。

麻风病;防治效果;分析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易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畸残,如“狮面”、“兔眼”、手指勾屈、眉毛脱落、足底溃疡、拖拉足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我县麻风病流行年代久远,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麻栗坡县皮肤病防治站以来,通过各种手段防治麻风病,取得了极大进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县1960年~2013年防治站麻风病数据库资料,总结防治现状和防治效果,提出整改措施,为彻底消灭麻风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县1960年~2013年防治站麻风病数据库资料。入选标准:我县1960年~2013年符合麻风病诊断标准[2]者。累计发现患者198例,除外迁及死亡38例,治愈150例,现症患者10例。

1.2 方法:整理和统计分析我县麻风病患病率、新发现率、疫村个数、畸残率,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价防治效果。

2 结 果

2.1 患病率比较:1971年患病数为73例,2013年已减少至10例,下降86.3%;1967年是患病率最高年,达4.31/万,2013年已减少至0.36/万,下降91.6%。

2.2 麻风病疫村比较:1971年是疫村数目最高年,共计56个疫村,2013年已减少至7个疫村,下降87.5%。

2.3 新发现率和畸残情况比较:1966年是新发病例最高年,2013年新发病例1例,新发病率为0.71/10万,比1966年下降98.7%。

2.4 畸残率情况:治愈患者中有40例患者残留不同程度的眼、手、足畸残;2006年~2013年期间,为10例畸残患者进行了免费康复手术;新发现患者平均延迟期在2年左右,且新发现患者均未发生Ⅱ级畸残。

3 讨 论

麻风病是我县主要地方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我县建立了皮肤病防治站,通过建设这样一支强有力的防治疾病队伍,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深入麻风疫村及其他自然村调查可疑麻风线索,发现新患者,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体检、送药、看服,病理取材、涂片镜检,联合化疗及积极切断传染源等,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县开展的麻风病防治措施主要遵循“四个转变”的防治原则:①将患者隔离治疗向社会防治转变;②将单纯治疗为主向治疗、康复并重转变;③将单一氨苯砜治疗向多药联合化疗转变;④将专业队伍单独作战向动员社会力量协同作战转变。通过“宣、查、治、培、康、研、管”等综合防治工作,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进行实质性防治工作,积极防控麻风病。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长达50多年的防治工作,我县麻风病的患病率、新发现率、疫村个数及畸残率等情况均得到了基本控制。提示我县多年来进行的防治工作颇有成效,患病率大幅度下降,流行区域也在缩小,防治效果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也不便利,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县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每年都新发现1~2例麻风病例,且多菌型感染概率增加,说明我县麻风病尚未彻底有效控制,仍需引起麻防工作者的警惕。

目前,我县麻风病防治效果的制约因素分析如下:①认识不足: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发现我县麻风病现状为基本控制,距离国家基本消灭指标高出4倍[3],因此,麻风病防治不是复发,只是控制在较低水平,仅仅相当于解决了一个“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说明我县部分领导对麻风病认识不足,缺乏长期艰苦防治麻风病的认识,盲目乐观,思想松懈麻痹,重视不足,投入较少。②宣传力度不够:麻防知识未普及,宣传力度不足,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形式多样的、多渠道的宣传推广,部分人群仍对麻风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固有偏见根深蒂固,部分患者因心理压力拒绝诊治,拖延治疗导致畸残[4],以至恶性循环。③防治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我县麻防工作开展于20世纪60年代,麻防队伍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技术者越来越少,在职员工中,年龄超过40岁上者占62%,女性占70%,难以满足我县全面防治马麻病工作的需要;此外,部分工作者还要开设皮肤科门诊,队伍力量远远不够,制约我县麻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④主动发现患者滞后:我县麻风病防治网络信息较为健全,但健康教育深入程度不足,尽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访问调查自然村麻风病线索,但效果甚微,新发患者比例低,发现患者方式较为被动。⑤疫情监测力度不足:联合化疗有助于缩短疗程,避免耐药,提高疗效,减少畸残率和复发风险[5],但目前尚未发现对该病发病的有力控制措施;诸多地区达标后又重新超标[6],而我县每年均连续发现新病例,说明监测力度不足。

为了彻底消灭麻风病,笔者根据我县麻风病上述防治现状及效果提出以下整改措施:①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画、宣传单、宣传册等多种媒介,最大限度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鼓励人民群众自报和互报可疑线索,及时排查、发现和治疗。②完善社会监测系统,实现全民防治:积极建立县、乡、村三级防治网,鼓励报病,加强对在职员工的业务培训和复训工作,培训更多医师掌握麻防知识,提高对麻风病疑似症状的警觉性和诊断水平,尽早发现麻风病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麻风病。③规范化治疗,防止复发:严格遵守联合化疗方案,及时、规范治疗患者。④积极开展畸残防治工作及康复医疗:对患者疾病防残教育,同时重点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视力,对符合手术的残疾患者逐步开展手术治疗。⑤加强数据库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管理工作,并合理分析、总结和应用,为麻风病的决策、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1] 余美文,严良斌,沈建平,等.中国200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155-1157.

[2] 马海德.麻风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372-396.

[3] 余美文,张国成,严良斌,等.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381-383.

[4]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6.

[5] 谢小敏.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及其抗菌活性和毒副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81-82.

[6] 熊俊浩,毛翀,沙晓伟,等.NOD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彝族麻风病相关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6):378-381.

R755

B

1671-8194(2014)22-0108-02

猜你喜欢

麻风病防治效果患病率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