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各期应用的特点分析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刘 鹏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焦作 454100)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各期应用的特点分析

刘 鹏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焦作 454100)

目的 研究分析3种检测方法在梅毒各期应用的特点。方法 采用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法)、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368例各期梅毒患者的血清。结果 其中69例一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96%,TRUST阳性率83%,TPPA阳性率91%;156例二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100%,TRUST阳性率94%,TPPA阳性率98%;63例三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100%,TRUST阳性率20%,TPPA阳性率100%。结论 在梅毒各期血清学检测中,应该同时检测特异性抗体(TP-ELISA)和非特异性抗体(TRUST),并用TPPA做确诊实验。

梅毒;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各期

梅毒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组织器官后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系统性的性传播传染病,患者在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后,体内血清中可产生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抗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梅毒的感染者持续增多。而针对梅毒的检测也成为各个医院检验科的重要项目。目前,我院检验科对于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主要是:TP-ELIS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法)、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实验)和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3种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上都有其不同的价值,而在梅毒各期的检测中有其相关性,也有其特殊性。对于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和避免临床误诊、漏诊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住院和门诊368例各期梅毒患者的血清使用TPELISA、TRUST和TPPA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住院以及门诊梅毒患者288例,经院皮肤性病科诊断确定:一期梅毒患者69例,二期梅毒患者156例,三期梅毒患者63例。

1.2 方法:采集梅毒患者血清3 mL离心分离后保存使用。使用TPELISA(上海科华)、TRUST(北京万泰)和TPPA(日本富士瑞)试剂,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 果

使用TP-ELISA、TRUST和TPPA三种实验方法检测288例梅毒患者。其中69例一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66例,TRUST阳性57例,TPPA阳性63例;156例二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156例,TRUST阳性147例,TPPA阳性153例;63例三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63例,TRUST阳性13例,TPPA阳性63例。

3 讨 论

梅毒是性传染疾病,是由于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1]。目前,临床上把梅毒患者按照病程通常划分为三期:一期梅毒。即硬下疳,潜伏期2~4周,外生殖器部位发生暗红色硬肿块、浅溃疡,有软骨样硬度,周围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为梅毒的泛发期,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现前的时期。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当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结进入血行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除引起皮肤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及神经系统;三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2~3年乃至10年,皮肤为树胶样肿,还可涉及骨、关节、心、血管,表现为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和主动脉瘤等,侵及神经为脊髓痨,全身麻痹(麻痹性痴呆)。先天梅毒有早期先天梅毒,相当于后天二期,但较重。晚期先天梅毒与后天相似,但很少发生心、血管及神经病变。主要为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哈钦森氏齿(上门齿中央切痕,下小上大,宽厚相等)、佩刀形胫骨等。

人体在被梅毒感染后,在长期病程中, 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和反应性的改变,症状时而显发,时而隐伏[2]。皮肤损害在梅毒活动期中症状十分明显,再结合血清学测定,对于临床诊断有很大作用。而在梅毒潜伏期中,临床诊断往往是依靠血清学的检测。在梅毒各期的检测中,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试验中,TPELISA和TPPA都属于特异性抗体检测,TRUST是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次试验使用3种方法检测288例梅毒患者的标本,其中69例一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96%,TRUST阳性率83%,TPPA阳性率91%;156例二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100%,TRUST阳性率94%,TPPA阳性率98%;63例三期梅毒患者中:TPELISA方法阳性率100%,TRUST阳性率20%,TPPA阳性率100%。

TP-ELISA法是针对对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试验,在实验室应用中对各期梅毒患者均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患者被梅毒螺旋体抗体感染后,即使经抗梅毒治疗后,此抗体仍然会被检出,甚至机体会终身携带。所以,很多处于潜伏期无症状的患者,TRUST无法检出,TP-ELISA法却可以检出。因此,很多医院将此方法作为入院患者的梅毒检测的首选检测方法。且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验室大批量标本检测及全自动酶免疫系统的开展。另外,TPELISA法再与TPPA确证实验方法相比较,灵敏度与特异性上均无显著差异性。而与TRUST法相比较,则灵敏度要明显高于。在对I期梅毒和治疗后的梅毒患者检测中,TP-ELISA法均有显著的检出率,在避免梅毒血液传播风险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无论是在梅毒患者筛选,还是梅毒分期检测中,TP-ELISA法均是实验室必备的检测方法。

TRUST法为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梅毒非特异性并非梅毒螺旋体所直接产生的抗体,而是人体组织在被梅毒螺旋体所破坏的过程中,间接引起而产生的具有抗体性质的反应素,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并非终身携带的。患者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后,硬下疳出现2~4周后,非特异性抗体才能被检出。所以,非特异性抗体出现要晚于特异性抗体。在梅毒各期,三期梅毒和治疗后梅毒患者中,非特异性抗体阴性率较高。本次试验中,三期梅毒患者的TRUST阳性率只有20%。而一期梅毒阳性率83%,二期梅毒阳性率94%,符合有关报道[3]。另外,由于一些病症可能导致TRUST假阳性。所以,患者TRUST单独阳性不一定是被梅毒螺旋体所感染,需要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才能判定。

TPPA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在凝胶颗粒上包被经过纯化处理的梅毒特异性抗原。在实验过程中,标本血清中的抗体与凝胶颗粒上的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时,凝胶颗粒就会出现凝集现象。而且抗体的浓度与其成正相关。由于此抗体在血清中长期存在,不易转阴,也不会随着病程变化及治疗效果而改变,可终身保留。因此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TPPA最重要的特点,目前国内各实验室将TPPA法作为梅毒确证实验。但是由于该方法操作繁琐,试剂多为进口,价格昂贵,结果判断需要进行系列稀释,因此难以自动化、批量化,无法应用于大批标本的检测。

通过此次试验表明,少数一期梅毒患者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的时间较短,抗体还没产生或产生抗体的浓度较低。在进行血清学检查时,可能会为阴性。另外,在实验中,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在二期的阳性率明显要高于一期,而三期的阳性率最低。原因可能是和梅毒各期活动水平差异有关。而在梅毒各期中无论是使用TP-ELISA法或是TRUST法检测,均会受到患者体内一些疾病干扰因素而导致假阳性。因此最好使用TPPA法做进一步确诊。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实验分析表明,在梅毒血清学检测中,应该同时检测特异性抗体(TP-ELISA)和非特异性抗体(TRUST),并用TPPA做确诊实验。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可靠地依据。

[1] 陈刚.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59-63.

[2] 宋芳吉.性病围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郭秀筠,郑治修,谢文峰,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特异性球蛋白C[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3):178.

R759.1

B

1671-8194(2014)36-0165-02

10.15912/j.cnki.gocm.2014.36.127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隐性梅毒更危险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2016年路易斯安那洪水后的钩端螺旋体病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螺旋体脂蛋白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