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4-01-26庞海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心肌梗死实验组

庞海军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庞海军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硝酸甘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相关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硝酸甘油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持续性心肌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心肌组织急性坏死症状,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性改变、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和发热等[1]。本次临床研究就对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09例,女性9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5~83岁,平均(75.5±3.4)岁,AMI发病部位包括:后壁30例,下壁70例,前间壁40例,前壁60例。所有患者均经血清酶检测、心电图检查和临床症状检查确诊。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为(76±5.5)岁,后壁15例,下壁35例,前间壁20例,前壁30例;实验组100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为(75±3.9)岁,后壁15例,下壁35例,前间壁20例,前壁30例,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包括溶栓、利尿、抗凝、抗血小板、吸氧、止痛、镇静等在内的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硝酸甘油初次应用剂量在10 μg/min左右,随着患者病情以及血压等指标的改变,对给药速度和用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

1.3 疗效评定依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率、ST段下降率、心率增加、血压下降、疼痛缓解时间等临床观察指标,同时,对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显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湿啰音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完全恢复正常,血样饱和度>98%,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呼吸障碍、胸闷、心悸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肺部啰音显著改善,血样饱和度、脉搏、呼吸、心率和血压等指标明显改善,呼吸障碍、胸闷、心悸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相关临床检查结果、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实验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情况为:心律失常率5%(5/100),ST段下降率66%(66/100),心率增加(28.31 ±3.22)次/分钟,血压下降(2.24±0.33)kPa,疼痛缓解时间(29.31 ±3.52)min;对照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情况为:心律失常率30%(30/100),ST段下降率23%(23/100),心率增加(13.42±3.22)次/分钟,血压下降(1.21±0.23)kPa,疼痛缓解时间(117.31±31.34)min。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临床疗效:实验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效66例,约占66%,有效33例,约占33%,无效1例,约占1%,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效50例,约占50%,有效33例,约占33%,无效17例,约占17%,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1例,约占1%,心源性休克1例,约占1%,心力衰竭3例,约占3%,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5例,约占5%,心脏停搏3例,约占3%,心源性休克5例,约占5%,心力衰竭4例,约占4%,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存在左心室大面积心肌细胞缺血或缺氧梗死显现,这就会导致患者心室舒缩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诱发发绀、心悸、胸痛、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肺淤血等临床症状,出现大量肺部啰音。硝酸甘油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有助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促进其心肌细胞功能逐步改善,最大限度减小心肌梗死发病影响范围,提高向心脏缺血部位输送的血液量,实现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的有效扩张,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脏负荷,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外周阻力。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主要发生于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部分,该症状的发生会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受到心肌梗死不同发病部位的影响,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所以,其临床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对于患者症状的环节以及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硝酸甘油的静脉注射液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扩张剂,相比舌下含服或是口服治疗,具有更加精确的剂量控制作用,且药物作用时间更长。所以,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过程中,即便对给药速度进行了有效控制,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仍然有必要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应对其实施中心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症状,避免患者发生猝死,对于发生室颤症状的患者,需要通过非同步直流电进行除颤治疗,若患者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则需要通过同步直流电复律[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硝酸甘油治疗,有助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的恢复,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 闫志芳.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 2011,32(30):6470-6471.

[2] 赵学琴,唐留恋.生脉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21例[J].中国药业,2014,23(4):92-93.

[3] 李莉.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65-166.

[4] 梁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08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1,9(2): 79-80.

[5] 王磊,张敏州,张军,等.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及初步评价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 7-10.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36-0080-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36-0080-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36-0080-02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心肌梗死实验组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