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分析❋

2014-01-26张玉辉刘理想金香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疗保健保健中医药

张玉辉,于 峥,杜 松,刘理想,金香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效,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我国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群众对中医保健需求明显增加。而百姓如何获得安全、有效、科学的保健服务,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解决。中医药在保健服务中独具优势,是当前我国民众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意见》明确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1]。提高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服务能力,扩大中医保健服务的覆盖面,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保健养生市场混乱无序,保健服务机构超范围经营,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情况普遍存在,许多错误的保健知识正误导着民众,严重阻碍中医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政策上界定医疗和保健的范畴,促进医疗保健与非医疗保健的协调发展,规范养生市场,将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医保健服务的关键问题。

1 医疗与保健的区分

很多人将医疗与保健的概念相混淆,实际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分。“医疗”在《辞海》中解释为“疾病的治疗”,即针对人体出现的疾病状态,而采取相应的治疗行为,以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直至治愈疾病。保健,《辞海》释义为“保护健康”,它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在医学上,医疗和保健的目标不同、行为主体不同、实现机构和监管机构亦不同。医疗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保健以维护身心健康为目标,其中并不涉及对疾病的治疗。就行为主体而言,医疗行为必须由医院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来完成,在这一点上与保健有着严格的区分。我国保健服务分医疗保健和非医疗保健服务两大类,医疗保健主要由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完成,而非医疗的保健行为既可以是医生,也可以由社会上取得相关资质的从业人员来完成。

中医药宝库是中国保健独具特色的健康资源与服务技术,中医有“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保健理论,“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医疗实践,以及“调心”、“摄身”等多种保健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建立内涵丰富、覆盖全部生命周期的中国健康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2]。目前应用广泛的中医保健方法主要有刮痧、拔罐、贴敷、推拿、按摩、针灸、熏洗、艾灸、导引、气功以及健康咨询等,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中医保健的关键问题不是治病,重要的是在于预防,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出现,针对人体出现的亚健康状态,早期进行有效干预。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保健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辨证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而目前由于对“医疗”与“保健”的确切内涵尚无权威机构作出明确界定,导致保健行业发展中出现一些乱象[3],主要表现有:①市场秩序混乱。目前,保健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除健康合格证明和按摩人员的职业资格外,无需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明显不具备按照中医理论指导来选择适当保健方法的能力。社会保健服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对聘请的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审查不严,企业本身的违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整个行业市场秩序十分混乱;②缺乏保健行业标准。中医保健服务有关的行业准入和机构、人员、技术、质量等方面标准目前也多为空白。现实中的中医保健服务非医疗机构只是散在、无序、缺乏规范的个体,还无法作为独立的行业来发展;③监管不力。中医保健服务业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既是多头管理又是无头管理,对保健技术操作、安全规范等方面监管不力,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可见,我国的保健行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协调医疗保健和非医疗保健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大力促进和严格规范保健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提高我国保健行业整体水平的关键。

2 社区医院是医疗保健服务的主要力量

市民对正规医疗机构医生的保健技术非常信任,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保健服务是市民医疗保健的首选,所以要积极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保健服务。特别是鼓励城市中三甲中医院开展中医保健业务,为中医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城市中的社区医院以及中小城市,尤其县乡镇医院,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治疗和保健需求的基层医院,应该发展成为中医保健服务的主体力量。这些中医医院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凸显门诊服务的特长与优势,更适合开展和推广中医保健服务。在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指出:“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首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4]”可见,在全国范围内的公立中医院开展健康保健服务是深化医疗改革的重点举措。

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项目,使社区和基层医院更接地气,以简化的服务流程、快捷的就诊方式让百姓就医更便利,他们关心的健康保健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可以最大化满足居民的保健需求,所以加强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保健力量,大力开展以社区医疗保健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医疗改革,可以大大降低国民医疗成本和社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对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也大有裨益。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的特色优势,是《意见》的核心思想之一,“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保健服务能力,充分调动社区医生的保健服务积极性,是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的关键。通过对社区医生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全面掌握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气功等保健方法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流程,并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本功,力争使所有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都具备中医保健的服务能力,逐渐发展成为中医保健服务的中坚力量。

3 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保健服务机构

尽管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开展中医保健业务,但受医院门诊时间固定、手续繁琐、等待时间较长等条件的限制,兴办专业的中医保健服务机构是缓解需求矛盾的方案之一。中医保健服务不能仅仅依托在医院,鼓励全社会民间资本建立中医保健服务机构,是促进中医养生保健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兴办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专业保健服务机构,如月子保健所、养老保健中心、足疗保健中心、治未病中心等,形成自己独特的保健特长和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中医保健服务的主流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建立保健服务机构,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保健服务体系,逐渐打造出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机构,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多元格局。为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非医疗保健服务机构除现有认证程序外,还须得到卫生部的资质认可和业务范围的许可,建立严格的中医保健行业准入方法、途径和制度。

当前,大多服务保健机构的从业人员根本没有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就上岗操作,严重影响了中医保健技术的实际疗效和社会形象。民众获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必须有专业的保健计划和严格的操作流程,社会保健机构开展保健业务,必须由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指导下制定个体化中医保健计划,选择适宜的保健方法和手段。相关从业人员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取得国家颁布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由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颁发中医保健行业职业技能证书,为那些具有理论基础又掌握中医药技术的中医技师提供权威的从业资质,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行业形象。民间保健服务机构经营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健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禁止恶性竞争和违背中医保健理论的一切行为,积极推进民间保健机构从事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等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保健的优势,促使中医保健服务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4 行业管理和行政监督是保健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医保健服务业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工商、卫生、税务、人事、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但没有一个主管部门来牵头统筹管理,既是多头管理又是无头管理,行业管理混乱,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2],故健全中医保健服务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

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保健的业务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规划保健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和促进中医保健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学术权威性和组织能力,引导中医健康养

生机构提供规范的养生保健服务。行业协会、学会作为行业组织者,在业内应该负责组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学术交流、技术规范、服务标准、资质鉴定、结构协调、行业信誉维护等方面的作用,管理和引导本行业健康发展。保健服务行业协会要切实承担起制定行业标准、协助政府部门制定和规划保健行业发展方向的政策法规。支持中医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中医保健服务的相关学科专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保健职业院校,规范并加快培养育婴师、按摩师、刮痧师、护理员、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全面提高保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专业水平。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社会服务机构加强保健服务行业自律性,逐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保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工商和卫生监督等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加强对中医保健服务行业的监管,特别是对中医保健服务机构的准入资质、日常管理、操作的安全性等问题给予监督,对保健机构违规使用中医保健技术,以“中医治疗”为宣传手段的行为给予坚决惩罚。逐渐完善中医保健服务的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依法规范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市场日常监管。在中医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作用,由工商和卫生监督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共同促进中医保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并让群众真正获得原汁原味、安全可靠的中医保健服务,我们建议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保健活动由社区医院或取得保健资质的服务机构来承担,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保健技术资格方能上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获得科学有效的保健效果。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将中医保健方法逐渐过渡到医保保障范畴,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中医保健的预防调护作用,也符合全球“轻治疗、重预防”的医学发展方向。规范和加快发展中医保健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惠及民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医保健行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要更新观念、调整政策,积极应对中医保健服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为我国百姓的健康管理保驾护航。

[1]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S](国发〔2013〕40号)2013.

[2] 陈珞珈,郑格琳,等.抓住机遇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N].中国中医药报,2013-11-29(003).

[3] 程勇,石云,蔡轶明.关于发展中医保健服务业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05-608.

[4] 王国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机制,着力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4-2-24(003).

猜你喜欢

医疗保健保健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