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重症心肌梗死

朱 梅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

朱 梅

(吉林省电力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 对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疼痛和氧气护理、便秘和饮食的护理、休息和活动的护理。结果 本组老年重症心肌梗死患者64例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疼痛和氧气护理、便秘和饮食的护理、休息和活动的护理,有效5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3 %。结论 加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死率。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大幅度地提升了治疗效果,使恢复了对生活的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老年;重症;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

心肌梗死又被称为心肌梗死,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脏出现了长时间缺血,使心肌细胞出现死亡,而导致心肌灌注的供给与需求失去了平衡,并且诱发该病的因素主要是情绪易激动、过度劳累、不良饮食习惯和受到寒冷刺激等。心肌梗死临床的特征可以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改变而体现出来,并且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与能否给予及时地救治息息相关。近年来,欧美的心肌梗死患者数目位于世界首位,而在中国该病的发病率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也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因此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由于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且没有明显的预先征兆,而导致被误诊的频率很高,同时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因此如何对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成为了医疗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64例,其中男患者39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女患者25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不仅是一座拉近护患之间的友谊桥,也是患者对新生活憧憬的起点,更是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方。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迅速,病情较为严重,而且患者久经病痛折磨,使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的情况,因此要耐心地向老年患者讲解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这时的心理指导要体现出尊重和关心患者,同时要善于察言观色,学会换位思考,有效地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征,这些工作都有助于博取患者的信任。介绍心肌梗死治疗成功的范例,让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事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子女,让他们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使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1.2.2 基础护理

由于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因此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连续地监测,还要对患者的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进行全面地监测,并且详细记录患者24 h的尿量。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具有意识和有无脑缺氧病变,将输液的速度调至适度,避免心脏负荷加重而诱发肺水肿。若患者出现心肌酶谱持续升高,心电图的ST段显著抬高,达到单向曲线的程度,并且疼痛持续1 d而没有缓解,需要对该患者给予高度重视[1]。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后,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即最短时间内准备好起搏器、除颤器、利多卡因和多巴胺等急救器材和药品,协助医师进行溶栓治疗。此外,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很有可能会没有意识且呕吐不止,需要将患者的头保持偏向一侧的状态,便于及时地吸出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使患者的口腔、鼻腔和呼吸道没有被堵塞,而保持呼吸通畅。

1.2.3 并发症的护理

由于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易于发生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且致死率居高不下,因此要对并发症做好预见性护理。要熟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示波、血压、呼吸、脉搏和尿量等,叮嘱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出现情绪激动的现象,避免诱发心力衰竭。若患者的心电示波频繁出现成对和成串的室性早搏现象,说明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除了备好强心利尿和利多卡因药物外,要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做好除颤和起搏的准备。若患者出现咳嗽并且咳出的痰为粉红色泡沫样或阵发性呼吸困难,说明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要立即抢救,做到尽早控制心力衰竭,降低病死率。

1.2.4 疼痛和氧气护理

由于心肌梗死的患者会经常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加重,最终出现心肌梗死范围扩大的现象,因此快速止痛是避免心肌梗死范围扩张的首要任务[1]。吗啡和杜冷丁都是强效止痛药,适用于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但患者出现休克或呼吸功能不全时要谨慎使用。若患者出现心肌梗死超过4 h,可使用硝酸甘油,既可以扩张冠脉,又可以缓解疼痛,达到抑制梗死范围扩展的效果。此外,给予患者吸入氧气可以改善低氧血症,而且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恢复,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5~6 L,当患者的疼痛减轻后,可以降低氧流量至每分钟3~4 L,持续时间为72 h[2]。

1.2.5 便秘和饮食的护理

由于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一般处于卧床休息的状态,活动量较少,使用强效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便秘。由于便秘会使患者情绪发生波动,很容易诱发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要考虑到患者此时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习惯排便方式的改变,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和腹部按摩,促进排便。此外,要叮嘱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不可吃的过饱,避免心脏负荷加重[3]。若患者有吸烟喝酒习性的话,要劝告并监督戒烟酒;若患者有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的话,要限制食用盐的摄入量。

1.2.6 休息和活动的护理

为了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在心肌梗死发生1周内,要绝对卧床,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所有活动,根据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以适当延长绝对卧床时间;从第2周开始,若患者的病情有所稳定后,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做上下肢的运动和深呼吸的轻微活动;第3周时,可以监护患者进行下床站立或床边慢走的活动,逐渐地增加运动量,但要适度进行,不可以出现疲劳状态[3]。由于心肌梗死需要5~8周才能完全恢复,在这段时间内,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出适合于自己活动量的方案。此外,在患者活动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活动后的反应,要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意外的发生。

2 结 果

本组重症心肌梗死的64例老年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疼痛和氧气护理、便秘和饮食的护理、休息和活动的护理,有效5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3 %。

3 小 结

随着心肌梗死发病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险,尤其是凡事喜欢争强好胜且性格急躁的老年人患病率最高。心肌梗死的病因是由于心脏出现了长时间缺血缺氧,使心肌细胞出现死亡现象,并且诱发因素为情绪易激动、过度劳累、不良饮食习惯和受到寒冷刺激等。目前,欧美地区每年都会出现150万心肌梗死患者,其数目居于世界榜首,而中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且没有明显的预先征兆,很容易被误诊,同时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且严重,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致死率升高,由此,重症心肌梗死成为了医药界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对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疼痛和氧气护理、便秘和饮食的护理、休息和活动的护理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多次有效沟通的方法,使患者重新建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只有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多样化的基础护理,通过采取并发症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熟悉掌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并发症的特征,及时实施抢救,降低患者病死率;通过应用强效止痛药,有效地避免了心肌梗死范围扩张的问题出现;通过给予患者吸入氧气,改善其低氧血的症状,有利于心肌梗死的恢复;通过便秘的护理,降低了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的诱发因素;通过饮食护理,食用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助于消化,避免心脏负荷加重;通过休息和活动的护理,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有效的护理不仅促进了重症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而且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治疗效果大幅度地提升,最终让患者早日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张雪媛,赵莹,隋萍萍.老年人心梗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 2011,3(3):1058.

[2] 徐智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11-213.

[3] 李炜,陈慧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7):117-119.

R473.5

:B

:1671-8194(2014)02-0227-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重症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