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糖苷依赖性间隔

崔 红

(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矿医院,山东 新泰 271221)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崔 红

(山东省新泰市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矿医院,山东 新泰 271221)

目的探讨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国内数省市数十家大中型医院药剂科的用药状况,总结其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各抗菌药物PK/PD、PAE的不同,评估出最佳的给药时间与给药间隔。结论针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给药间隔,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毒性和赖药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

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临床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和给药间隔确保用药效果是保证。抗菌药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活性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根据抗菌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K/PD)参数、抗菌后效应(PAE)的不同,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3类,即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时间依赖性及半衰期较长或抗菌活性长抗菌药[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十年间国内数省市数十家大中型医院药剂科的用药状况,总结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等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1 常用抗菌药物PK/PD、PAE机制

PK/PD参数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评价抗菌药物杀菌作用与血药浓度关系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PK用于反映抗菌药物的分布、代谢、吸收及排泄过程,PD用于反映抗菌药物的具体治疗效果;PAE则反映的是抗菌药物杀菌作用的时间长短。

2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

2.1 β-内酰胺类药物

β-内酰胺类药物属时间依赖性药物,其用药时间将血药浓度维持在致病菌最低抑菌浓(MIC)以上,是清除病菌的关键。药物浓度MIC的时间是该类抗菌药物发挥抗菌作用的有效时间。高于研究表明,用药后24 h内,血药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约40%~60%时,β-内酰胺类药物的抗菌活性最佳。t1/2在2 h以下(包括2 h)的该类药物,常规需3~4次/天;t1/2>2 h或PAE较长的该类药物,可酌情减少给药次数[2]。如青霉素类、多数头孢类抗生素半衰期相对较短,需要每日多次用药;头孢曲松半衰期相对较长,可降低给药频率,每日给药1次。

2.2 氨基糖苷类药物

氨基糖苷类药物属浓度依赖性药物。研究表明,单次给予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获得日剂量多次给药的峰浓度(Cmax),从而维持较高的Cmax/MIC比值。此外,氨基糖苷类药物采用单次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缩短药物与致病菌的接触时间,降低药物耐药性。同时,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每日多次给药,或者持续静脉滴注时,容易造成蓄积中毒。故该类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每日1次[3]。

2.3 诺酮类药物

诺酮类药物亦属浓度依赖型药物,杀菌速度和血药浓度呈正比,作用迅速,较少产生耐药性。大部分该类药物的PAE较长,且PAE与浓度值正相关,因此不主张大剂量使用。比如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临床给药时间一般为每日1~2次,主要用于治疗肠胃炎及呼吸道感染疾病;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药物临床给药时间一般为每日1~2次,主要用于治疗成人结核。

2.4 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差异较大,主要属时间依赖性药物,无法应用单一指标来评价药物疗效。通常情况下,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的t1/2在2 h以下(包括2 h),PAE也较短,故多采用间隔给药,每日3~4次;而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由于其血药浓度可产生叠加的PAE,故建议采用单次给药方案,即每日1次[4]。

2.5 抗真菌类药物

抗真菌类药物属时间依赖性药物,常用的包括时多烯类、氟胞嘧啶、唑类等。其中,氟康唑t1/2在27~37 h左右,AUC/MIC比值>20,宜采用单次给药方案,即每日1次,口服可吸收完全;氟胞嘧啶的给药时间为每日2~3次,给予途径宜静脉滴注,口服则需增加用药间隔,每次4次[5]。

2.6 其他类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属时间依赖性药物,由于其t1/2与PAE较长(t1/2为4~11 h),故临床应用可酌情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如每隔6 h或12 h给药1次,方式为静脉滴注[6];克林霉素亦属时间依赖性药物,但其t1/2与PAE较长(t1/2为2.4~3 h),故临床应用宜缩短给药时间间隔,每日3~4次[7];甲硝唑属浓度依赖性药物,其PAE较短,主张每日多次给药,一般口服每日3次,静脉给药每隔8 h或12 h,1次。

2.7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8,9]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须行药敏试验,以评价给药合理性。一般情况下,联合用药的PAE比单独用药时间长,PAE具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故应适当减少单剂剂量,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如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可酌情减少氨基糖苷类日剂量;磷霉素与环丙沙星联用时,因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PAE作用显著,且对大肠埃希菌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当药物浓度>4MIC时,两药呈相加作用,故需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对于不良反应较大、临床疗效确切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时,因其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故须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3 小 结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最广和最重要的抗感染药物。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型抗菌药物面市和医药技术的成熟,抗菌药物在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我国各级医疗单位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据报道,目前我国最低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约为30%,基层医院可高达50%以上,且存在认为抗菌药物见效越快越好、多用无害、不按医嘱服药等认知、使用误区。由此导致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尤其是滥用使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在严重感染使用抗生素效果差,加剧了细菌耐药性产生与耐药菌株播散,造成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医院内感染率增加等问题突出[10]。故针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给药间隔,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毒性和赖药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

[1] 程晟.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2,9(3): 153-156.

[2] 王传清,王爱敏,张泓,等. 2009年中国CHINET链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6):426.

[3] 李爱兰.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2): 25.

[4] 于百富.加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分析[J].中国药业, 2013,22(17): 60-61.

[5] 高丽.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 157-158.

[6] 孙刘阳,田硕涵,马凌悦,等.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2):143-145.

[7] 姜玲,史天陆,孙言才,等.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80-2182.

[8] 张明香,张莉,李昕,等.9组联合抗菌药物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0,8(5):392-395.

[9] Nazari ZE,Banoee M,Sepahi AA,et al.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trivalent gold ion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antibiotics against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J].Gold Bull,2012,45(2):53-59.

[10] 吴晓英,金梅,刘沙.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J].重庆医学,2012,41(24): 2525-2527.

969.3

A

1671-8194(2014)27-0396-02

猜你喜欢

糖苷依赖性间隔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芍药黄色花瓣中黄酮醇及其糖苷类化合物组成分析
地榆成分3,3′-二甲氧基逆没食子酸-4-木糖苷对NIH3T3细胞促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HPLC法测定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的含量
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