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4-01-26李雪丽
李雪丽
(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李雪丽
(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盐酸纳洛酮;药理学;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其本身并不具备活性,但是可对各种阿片受体产生竞争性的拮抗作用。此外,盐酸纳洛酮还可逆转阿片激动剂的全部作用,能解除阿片类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使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苏醒,因此具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且不会产生吗啡之类的依赖性[1,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纳洛酮临床应用研究也随之更加深入,在急救及临床应用中有了新的发现。现结合我院临床治疗实例,对盐酸纳洛酮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报道如下。
1 盐酸纳洛酮药理学
盐酸纳洛酮具有易吸收、易通过血脑屏障、代谢迅速等特点,药物口服无效,所有病症均需经注射给药。在静脉注射1~3 min内便可发挥出最大药效,并在人体内持续作用时间长达45 min。肌内推注5~10 min之内药效可发生最大效应,持续时间可达3 h。主要转化部位为肝,代谢产物可随尿液排出。在临床上多用于于治疗急性重症、抗休克、促苏醒等。
2 盐酸纳洛酮临床应用效果
盐酸纳洛酮在临床上用于范围非常广,其主要用于临床急症、重症等,效果显著,其具体应用病症主要包括以下7点。
2.1 急性酒精中毒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94例酒精中毒患者实施治疗。患者中男85例,女9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0.34±20.11)岁。饮酒量均在200 mL以上,所有患者均在酒精中毒2 h内就医。确诊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洗胃、导尿、保肝等对症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结果显示:比之没有使用盐酸纳洛酮的患者,使用后患者昏迷与清醒之间的时间明显缩短,多数患者使用后20 min左右病情便已得到显著缓解,40 min左右中毒临床症状便已完全消失,效果显著。
盐酸纳洛酮多酒精中毒所产生的作用机制除了与对阿片受体产生拮抗作用外,还与降低自由基损伤,促使乙醇对肝脏所造成的代谢障碍实现逆转,从而起到缓解和改善病情的效果。
2.2 急性安眠药中毒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24例安眠药中毒患者实施治疗。男3例,女21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0.23±3.22)岁。对患者进行洗胃、导尿等处理,并静脉注射0.4~0.8 mg的盐酸纳洛酮。结果显示:患者在40 min左右的时间内便脱离昏迷状态,意识清醒,临床症状完全改善。
安眠药中毒后会导致患者体内β-EF释放量增加。而盐酸纳洛酮可有效阻断阿片类受体,缓解中枢神经抑制现象,促进中枢神经恢复兴奋,进而产生显著促醒作用。
2.3 急性地西泮中毒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49例急性地西泮中毒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29例患者盐酸纳洛酮治疗,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输液、洗胃等常规治疗。结果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 min左右便完全清醒,头昏、嗜睡、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而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在8~24 h,差异显著,充分证明盐酸纳洛酮的治疗效果更佳,且患者治疗期间明显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4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盐酸纳洛酮治疗。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9.11 ±8.91)岁。两组患者均先进行治疗脑水肿、纠正缺氧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盐酸纳洛酮组患者盐酸纳洛酮治疗。取1.2~1.6 mg盐酸纳洛酮,将其溶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结果显示,采用盐酸纳洛酮的患者促醒时间平均为(1.11±0.23) h,而常规治疗组患者促醒时间平均为(8.17±1.29) h,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体内β-EF含量增加,并对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加重了大脑缺氧现象,而盐酸纳洛酮可有效逆转该作用,因此可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2.5 急性脑梗死治疗
对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患者中男60例,女50例,患者年龄在55~71岁,平均年龄为(60.23±3.12)岁。取1.2~1.6 g盐酸纳洛酮,融入250 mL生理盐水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使用2周。结果显示:使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更具有优越性,大大减低了患者昏迷、肢体活动障碍、失语等病症的时间,在降低病死率的同时,减少了治疗后遗症的遗留情况[4]。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强啡肽含量明显降低,β-EF的含量明显增高,病情越严重,后者含量越高,患者出现偏瘫的可能性越大。盐酸纳洛酮通过血脑屏障后,可以脑内的吗啡受体充分结合,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抑制剂,进而对吗啡受体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增加脑组织水肿区内的血液流量,对血液产生较强的抗凝、降粘作用。
2.6 肺性脑病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43例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治疗。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4.34±4.23)岁。先对患者实施改善水解质,止咳平喘、抗生素应用、利尿脱水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每小时取0.8 mg盐酸纳洛酮加入滴壶[5]。滴注期间出现意识清醒者,可将加入滴壶时间改为2小时/次,持续治疗3 d。结果证明,盐酸纳洛酮可大大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帮助患者意识尽早恢复。比之没有应用盐酸纳洛酮患者39.29 h的意识转为清醒时间,使用盐酸纳洛酮患者的时间缩短至13.76 h。肺部脑病主要为肺心病病情恶化,逐渐发展为呼吸衰竭,使患者脑部出现严重缺氧现象,致使二氧化碳滞留,引发脑水肿,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列的精神、神经疾病。由于缺氧可以中枢神经产生直接作用,导致β-EF增加,脑组织耗氧量随之增加,使得神经兴奋度随之减弱,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意识昏迷等不良现象。而盐酸纳洛酮可有效抑制β-EF,缓解脑水肿的同时,促进大脑皮层兴奋度进一步提升,进而起到改善意识,促进苏醒的效果。
2.7 肝性脑病治疗
对我院收治的33例肝性脑病患者实施治疗。患者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9.31±5.73)岁。取9.6 mg盐酸纳洛酮,溶入50 mL葡萄糖溶液中,对患者实施微泵静注治疗,持续泵注72 h。对于泵注过程中意识逐渐清醒的患者,剂量减半并持续泵注。结果证明,盐酸纳洛酮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氨,大大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帮助患者意识尽早恢复。
除此之外,盐酸纳洛酮还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损伤、耳鸣、心脏骤停脑复苏等,对多种急性重病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对患者中枢神经、脑部组织造成的损害,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6]。但不可否认的是,盐酸纳洛酮在应用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导致个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烦躁、嗜睡等不良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严禁药物过敏者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异常者应用。
[1] 段夕军.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 (13):190-191.
[2] 卢森建.盐酸纳洛酮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 (20):23-24.
[3] 张宏波.纳洛酮的临床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42): 35-36.
[4] 张婉怡.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危重症抢救治疗中的多用途[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6):59.
[5] 唐艳,何健生.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甘肃医药, 2009,28(1):27-28.
[6] 安宝杰.盐酸纳洛酮的药理特性与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2):168-169.
R971
A
1671-8194(2014)27-03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