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足口病的诊治及预防
2014-01-26龚霞
龚 霞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医院肝病感染科,吉林 前郭 138000)
浅谈手足口病的诊治及预防
龚 霞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医院肝病感染科,吉林 前郭 13800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措施,为早期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68例患儿中,经用药治疗后,患儿退热、退疹显效43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3%。结论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传染病,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所以早期诊治,提前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手足口病;小儿;诊治;预防;体会
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许多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1]。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常发生在4~7月,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2-4]。为了保证患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针对手足口病采取了综合的诊治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控制类似传染病的发生[5,6]。本文回顾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并经临床确诊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等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68例,其中男患儿38例,女患儿30例,均在1~7岁内。本文中6个月~1岁12例,2~3岁36例,4~5岁16例,6~7岁4例。患儿来自农村20例,来自城市48例。上述患儿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7,8]。
1.2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常发生幼儿园或家庭聚集地方,此病毒传染性强,传染期长,病原类型多,可多次感染,而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广和传播速度快等,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病情控制较困难。
1.3 临床特点
本病具有:①流行病学的特征;②患儿发热:多数为中等程度的发热,偶尔会有高热;③皮疹出现:主要为手足掌部疱疹,在疱疹基底部位绕有红晕,少数患儿疱疹发生在臀部;④手足疱疹基本与口腔疱疹同时出现,也可先于口腔疱疹。所有患儿年龄均在6个月~7岁,5岁以下患儿居多。
1.4 临床治疗
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进行治疗。①手足口病:a.患儿隔离避免交叉感染。b.充分休息,要给予营养及易消化饮食。c.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d.对发热、呕吐、腹泻患儿给予相应处理。e.可适当选用抗病毒药物。②神经系统受累阶段:a.控制颅内压,给予甘露醇。b.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c.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d.对症处理,如隆温、镇静、止惊等。e.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严重并发症。③心肺复苏阶段:a.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b.呼吸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c.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注意患儿生命体征。d.抬高头肩保持中立位,置胃管及导尿等。e.选用有效药物对症治疗。④生命体征稳定阶段:a.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b.选用支持疗法,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c.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1.5 疗效评定
经过用药后可凭体温下降及皮疹消退时间来评估疗效[9]。患儿1~3 d退热为显效;4~5 d退热为有效;5 d以上退热为无效。患儿1~3 d退疹,没有新疹出现及没有并发症者为显效;4~5 d皮疹好转,没有新疹出现及没有并发症出现者为有效;5 d以上患儿体温没有下降,皮疹没有好转,病情恶化者为无效。
2 结 果
在本组68例患儿中,经用药治疗后,患儿退热、退疹显效43例,占63.24%;有效24例,占35.29%;无效1例,占1.47%,总有效率为98.53%。
3 预防措施
适龄儿童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在春夏肠道病毒容易感染发生的季节,教育儿童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本病流行期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对儿童衣服和被褥要勤晒。哺乳的母亲要勤换内衣勤洗澡,喂乳前要清洗乳头。若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 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并有逐年增多趋势[10]。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部位之皮疹,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以夏秋季多见。年长儿及成人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破溃后成浅溃疡,于1周内自愈。此病主要由肠病毒71型以及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所致,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该病夏秋季高发,传播主要途径经呼吸道飞沫,肠道(粪-口)传播[1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皮疹,更危险的状况则是神经源性肺水肿并发症,从而导致患儿死亡。到目前为止,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多用抗病毒治疗。通过前瞻性的对照研究,临床应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两药合用治疗手足口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轻病毒引起中毒症状,促使疾病尽快恢复及降低并发症。
总之,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并将疾病传染给其他儿童。为了避免病况的发生,应注重手足口病的抗感染治疗,并且做好疾病防范工作,维护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
[1] 王明琼.传染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53.
[2] 周莉.小儿手足口病300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 9(3):325-326.
[3] 刘亚丽,陈建政,余宏炬.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策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958-959.
[4] 曾小平.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15):55-56.
[5] 谢亮.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41-142.
[6]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J].社区医学杂志, 2008,6(10):69-71.
[7]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04(6):419-421.
[8] 潘家华.实用小儿手足口病诊疗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5.
[9] 李秀勇,韩明锋,冉献贵,等.57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1):592-593.
[10] 施春梅.手足口病口腔炎症发病特点及防治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3):270-273.
[11] 刘丽艳,叶颖子,王建设,等.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标本中肠道病毒71型[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2):142-143.
R725.1
B
1671-8194(2014)27-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