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空间形态的花卉展园设计

2014-01-26李洁王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展园花卉景观

李洁,王勇

(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人们生活方式在改变的同时也促进了景观设计理念的更新,更注重精神层面与环境空间的品质是否和谐一致[1]。本文主要以花卉展园的环境空间设计理念中涉及的相关积极空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论述。

1 积极空间与设计理念的更新

花卉博览会的目的是在展示花卉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提供一个让人们积极交流,互动和投入享受的植物空间。其功能与作用需要通过有计划地设计景观空间元素,其中包括内部设施、道路景观、绿化水体、展示花雕等,营造出一个具有向心力、聚合力的积极空间,以达到人们各个层面的需求,使花卉展园融观赏性、专业性、趣味性、商业性、知识性及艺术性为一体。

1.1 积极空间

建筑学家芦原义信将空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向内收敛发展的空间,且伴随积极性、阳性的空间,称之为积极空间;二是像大自然一般没有固定边界,自然向外扩散,且具有消极性、阴性的空间,称之为消极空间。空间的积极性是指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意愿需求,空间具有计划性的根据人们的需求改变。空间的计划性是说首先确定外围边界后,有次序地由外向内部整顿。与积极性相对的是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环境自然发生改变,无计划性的发展。对空间来说,无计划性是指空间自身由内向外增加扩散性。根据上述概念可以得出,积极空间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积极空间具有计划性,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意图所营造的环境;积极空间是在明确的边界条件下,由外向内收敛发展;空间需要有“图”的性质[2]。

随着环境对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使得客观环境对人类的需要满足同步升华。环境、行为与需要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环境的改变,进而推动了人类的满足需求。在比斯莱的理论中涉及到,“那些对具有高级艺术性质的艺术品的审美经验会对观赏者造成一种感觉自我提高及发展的特殊感觉,认为自身的人格更觉趋向于完美,更加自爱与自强。这种给人舒适、满足、享受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对美的极致追求”。因此,在新时代的积极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追求的不仅是满足人们的某种具体需求,而应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上及审美上的需求,使空间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1.2 设计理念的更新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对艺术审美经验的提升,改变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从最初被动接受外界环境自然发展变为主动探索环境并改变创造环境。设计师及规划师在景观环境设计中也采取开放的态度去营造更积极的空间环境。根据不同时代的变更,积极空间的设计也在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而变化,使得景观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谐一致。

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人的需要而创造出的环境空间,是根据人们最基本的真正需求而非以个人的理念掌控他人的设计。人性化设计应该是在自然和谐统一的情况下,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逐渐改善自然,使人们融入自然之中,感受身体、心灵上的愉悦享受。

1.2.2 生态绿色设计

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如今生态学的热点倾向于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话题。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环境及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因此,人类迫切需要重新正视人类、环境、资源三者间的关系,掌握生态绿色设计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指出:生态设计仅是有效地适应自然过程并与之统一,自然会根据自然系统的统一法则发展,从而使得人类生活可汲取自然的生命力,文化随着其特定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人类的建筑环境具有秩序且有意义,也可理解为人们自然的空间中充实和谐的生活[3]。在生态绿色设计理念下,积极空间的设计将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

1.2.3 参与性设计

随着城市景观的发展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公众的审美层次有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问题进入了公众的关注焦点,形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即探讨什么样的城市景观空间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评估路线的核心内容增加了公众对于景观的建议。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景观的使用者仍是广大受众,最有言论权的应属公众,公众的有效参与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4]。

事物是不断变化着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此必然导致设计理念的变更,但不变的是景观空间设计的本质是具有计划性地改变环境,由外向内对环境的引导设计。

2 景观积极空间设计在花博会中的实践

2.1 花博会概况和地域特点

2012年在滕州市举办的山东省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以突出特色、带动产业、促进发展为理念。花博会地区自然条件的地域特点对积极空间规划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气候土壤条件、动植物资源等。

儿子的落榜使丁香花心情阴郁,但落榜的孩子更需要安慰与呵护。其实成不了参天大树,做一棵碧绿小草,同样能点缀大地享受阳光和雨露。然而丁香花始终纠结着,她倔强地认定,大学是决定儿子命运的唯一因素,它决定儿子一生的荣耀和幸福。面对一个失望而又固执的女人,我一时半会儿竟无法用合适的言语去安慰她。是啊,不能如愿跨进大学校园,对于一个努力但悟性不算很高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为他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这并非能彻底左右他今后的人生。站在丁香花的角度,儿子考上大学是喜事,但眼下落榜,家长是否更应调整一下心境呢?于是我用充满慰藉和鼓励的口吻告诉她,“幸福和快乐会属于您!”

2.1.1 地形地貌条件

滕州市位于山东中南山区的西南麓延伸地带,属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作为花卉展园规划设计的基础部分,地形地貌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花卉展园的规划设计应在原有的地形地貌的情况下分析现状并合理利用其地形,以设计具有当地特性的人文景观。在五博会中,以“生命之树”为主题的一组立体花坛矗立于火车站前广场中央,利用其地形有效分割了人车流向,增加人流的导向性。

2.1.2 气候土壤条件

山东滕州属季风性大陆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土壤条件影响着当地花卉植物的生长。因此,采用能够适应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花卉植物,可使植物生长良好,同时也节省了对植物养护方面的开支。

2.1.3 动植物资源

滕州花卉繁育良好,具有一大批优秀的花卉资源。布置花境、节日组摆等要求多采用矮牵牛、彩叶草、一串红、万寿菊、小丽花等颜色鲜艳品种,盆栽方面采用兰花、梅花、菊花、茶花、海棠等。对原有植物的保护与采用,能够在节约开支的条件下给游客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环境。

2.1.4 水利条件

滕州水资源丰富,有着“江北水乡”的美称。水体不仅为花卉展园中植物进行灌溉,同时也成为了花卉展园中具有观赏性的水体景观,成为当地特色的景观要点。

2.2 景观内涵

山东滕州五博会将为城市打造完美的形象,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在园艺水平,花卉培植技术的提高下,更进一步带动滕州基础环境建设的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给城市周边环境营造积极的空间形态、生态效益为居民生活方式带来了转变。同时此次花博会的举办将公共绿地与设施巧妙结合,真正体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个花博会各展区的设计必然考虑到地域文化、积极空间的影响,通过对花卉植物的不同处理,结合创意的规划设计及现代的设计方法,对展园进行布置,使花卉展园的传统概念进行现代演绎,从而为景观环境造就积极性氛围,使景观与生态共生。

2.3 景观视觉的艺术表现

艺术创作具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而构成形式往往只有4种,分别为:自然结构、抽象结构、几何结构及非写实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5];抽象结构是由设计师或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构思及思维造型形成的;几何结构是城市景观的主要表现方式;非写实结构是将不同材料构成新的物体结构,形成无法识别的结构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任何结构的创作都要基于自然结构再进行新的设计创作。在花卉展园的构成设计中,多采用综合的表现形式追求不一样的积极空间视觉效果。

2.3.1 景观视线的疏密

主会场周围景观视线疏密有序。主场馆位于行政中心西侧,北辛路北面的中线地理位置上。通过不规则的波浪形地面植物铺装与立体的吉祥物花雕造型空间设计,使得纵向空间与横向空间相互呼应,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空间景观效果。

2.3.2 视觉的多样性体验

花卉展园整体景观内容丰富,有喷泉景观、纹样花坛、立体花卉、奇花异草、彩石小品等视觉景观,为游客提供优质景观空间的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游憩设施。

2.3.3 地域性绿化的视线折廊

作为交易区的花卉大世界的植物景点设计,主要运用地域化的造园手法,通过花卉雕塑、标志性的景物和自然地貌景观特征的缩尺再现当地的地域性特色。城市地域特色往往与所在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和民俗风情有关,游客在游览花卉胜景之时也感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3.4 景观形式与内涵的融合

将自然结构与抽象结构有效地整合于一体,能够很好地将形与义完整地表达给游客。在各个展馆中多数采用具象的花卉雕塑与抽象的纹样花坛,将横向视觉与纵向视觉融为一体。游客可从不同角度尽情欣赏花卉展园的风貌,以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使游客享受花卉之美。

2.4 景观的临时性与长期性

五博会的主要展示场馆由滕州市会展中心、行政中心、龙泉广场、奥体中心等副展馆组成。为了减少重复建设与视觉焦点的混乱,主会场“中国文化”的主标识集中在入口处。会场主入口为“玉璧”的标志性大型花坛,并以组合式喷泉作为制高点,提供了一个向心的且充满活力的视觉焦点,形成视觉鲜明的入口空间。两排立体景观花柱控制着景观的整体结构,形成了主空间和两侧的辅空间,强化了进入场地的仪式感。在铺装方面,尽量减少硬质铺装,部分采用砂石铺地;具有造型感的花卉种植在可移动的花钵内,以便用于展会结束后城市的绿化中。主会场布置主要采用方便存活及运输的构架、雕塑及陶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空间布局既有形式上美感,也不影响到五博会之后场地的开发利用。

在长期性的考虑中,充分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特别包括石材及木材。木材是当时特有或常见的本土树木,树木已根据当地的环境形成了自身的特质,经过了当地地质地貌及气候的考验。在花卉展园积极空间的设计运用中,不仅可在景观上表现出当地的地域性,同时也使得整个景观氛围更具有亲和力。五博会将公共绿地与设施巧妙结合,将临时性景观与长期性设施有机地融合。

3 小结

愿人们放弃已经形成的自我表现毁灭的习惯,而将人和自然潜在的和谐表现出来[6]。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花卉展园的要求会更具体及个性化。因此在花卉展园积极空间形态的设计中,第一,要恰如其分规划功能及内涵;第二,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花卉展园的地域性特点设计具有审美观赏功能的景点、景区[7];第三,要根据事件型花卉展览,既有临时性焦点景观小品,又要尽量保持可持续的利用。在花卉展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原有的人文、自然条件,为创造具有积极空间形态的花卉展园奠定基础;在花卉设计上充分考虑采用当地特色物种以营造收放自如的花卉展园空间,使景观与生态共生,美化与文化兼容。

[1]戴一峰.多元视角与多重解读:中国近代城市空间[J].社会科学,2011(6):134-141.

[2]曾小穗.创造积极的外部空间环境[J].规划师,2006,22(10):41-42.

[3]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唐寅,肖溪.公众参与是城市景观建筑精髓[J].广西城镇建设,2010(2):43-44.

[5]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艺术设计概论[M].孙里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9-317.

[6]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黄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7]方尉元,梁伊任,黄洪模.体现地域植物特色,延展功能内涵:福州植物园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6(10):64-70.

猜你喜欢

展园花卉景观
城市展园规划探析
——以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展园为例
基于景观符号学的园博会中地方展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展园为例
李鱓·花卉十二开
景观别墅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火山塑造景观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花卉之二》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