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及对策探讨

2014-07-30张广胜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物流

张广胜

(嘉兴学院平湖校区物流系,浙江平湖314200)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加速发展,通过减少原材料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力工具。2009年国家将物流产业列入10大振兴计划产业,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明确把大宗农产品和农村物流工程作为物流重点工程,在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中更是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中之重,这些政策都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国不仅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生产数量大、点多面广、消费时间性要求很强,很难形成规模收益效应;农户生产比较分散,生产缺乏协调性等都使得农户收益比较低;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后承担的风险很大,无法形成农产品生产的供销一体化的组织机构,进而导致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易发性。特别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猪肉质量、蔬菜水果滞销等供应链风险事件接连发生,充分表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为此有必要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做进一步研究。目前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进行专题研究的资料比较少,如Mighell等[1]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创新,提出了利用“纵向协调”完成对产品从生产到产品营销环节的风险因素管理。Colan等[2]研究确立合理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绩效水平。李彩珍[3]指出通过组织农业机构,建立新型的农业系统市场,由此减低供应链风险发生概率。李晓宇等[4]分析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风险生成机制和传导机理。刘雪梅等[5]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的风险因素。刘乔等[6]从内生与外生2个方面出发构建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基于供应链风险的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管理策略。由此发现,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大多围绕概念、流通状况和政策体制等进行分析,并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也未能对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此作者在论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基础上,综合相关文献与资料建立供应链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现状及特征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或农产品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是由活动的上游及下游的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因此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描述为农产品沿着农资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运动的一个网络链条。该供应链由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环节构成,主要包含产前(主要是种子、原料等采购)、产中(生产企业等生产加工)与产后(消费者等)3个环节(图1)。

从图1可看出,农产品供应链主要过程是从农产品最初的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其中核心企业是主要组成部分,涉及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等。在运作过程中农产品物流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连接供应链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

图1 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

1.1 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促联动机制,强大的消费需求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农产品物流总额不断增长,其重要程度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对顾客反映的敏感度、生活质量及社会宏观动态调整等诸多方面。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逐年稳步增加,至2010年已达22 35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增长率起伏较大,在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达到较高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率达到了最高,为43%;但在1998-1999年期间,农产品物流总额增长率跌至最低点,主要原因是1998年暴发的洪水灾害、亚洲金融危机及产业调整将发展重点转移至第二产业等因素综合影响,最终导致农产品物流增长的大幅减缓;之后农产品物流稳步前进,直至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再次导致增长率的下降;但随着我国宏观政策调整,农产品物流迅速恢复,增长率不断提升。这些特征表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具有易发性。

图2 农产品物流总额及增长率

1.2 主要特征

农产品供应链对自然条件、环境及人为因素依赖性明显,农产品生产不同于传统工业或服务业,具有消费普遍性与分散性等特征。这使其存在许多缺陷,如物流运作环节繁冗,损耗比例随着距离和时间加大而增加,限制其流通发展;物流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农产品对于运输、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条件的要求;农产品供应链投入成本高,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供应链具有较强生产性;市场发展不均衡,交割波动大,容易导致农户生产盲目性。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还易产生农产品供应链风险。

2 风险因素

在具体设定和选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时要考虑许多实际问题,如风险因素可控性、危害性、发生概率等。根据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的性质、分类及产业特点,从供应、需求、信息、合作、物流及环境等6个方面的17个子因素进行分析。供应风险分农产品数量和农产品质量,需求风险分需求突变和消费者偏好,信息风险分信息传递速度、信息真实性和信息共享,环境风险分经济危机、政治影响和自然灾害,合作风险分道德风险、利益分配、文化差异、协作机制和价格风险,物流风险分交货延迟和产品损失。

2.1 供应风险

供应风险是供应源供货不确定引起下游企业无法正常运作,导致整个链条受到损失。农产品质量对农资物品的品质依赖程度较高,农资供应商为牟取暴利,供应的农资可能是低劣产品,使用后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重金属超标等质量问题;农户在对具体农产品进行生产时受到信息传递速度和信息扭曲影响,农产品进入市场后产生滞销、脱销等问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方面的风险不仅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给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2 需求风险

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均建立在农产品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化增强了市场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导致产品需求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农产品供应链所承受的需求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要求不断变化,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准确预测产品的难度增大,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异风险。这些来自需求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越来越困难,供应链发生风险的概率不断增加,为此选取需求突变与消费者偏好表征需求风险。

2.3 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农产品供应链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供应链上的大部分企业属于初级性产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较低,信息系统硬件设备配套不完善。随着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结构日趋复杂,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扭曲、“牛鞭效应”等信息风险发生概率增加,出现了信息传递延时与失真现象;另外,作为独立经济主体的供应链企业,将其私有信息与其他企业完全共享还不现实。因此选取信息传递速度、信息真实性及信息共享等3个因素表征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安全程度。

2.4 合作风险

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中出现的风险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难以量化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不确定性,顾及自身利益的企业往往会违背道德准则以增加自身收益;对复杂农产品供应链而言,企业已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可以为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利益,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户、采购商、销售商及消费者间存在利益风险影响;农产品供应链企业还会受到地域性差异,价格波动等方面的影响,都增加了合作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些正是导致合作风险发生的本源。

2.5 物流风险

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水平较低,受传统的“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影响严重,农产品供销效率较低,物流体系发展不完善。这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落后,农产品物流过程损耗严重;物流运作是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关键纽带,农产品作为易损产品,对供应链配套物流服务硬件和软件要求很高。供应链节点间衔接失误可能导致交货延迟和农产品损失等风险。

2.6 环境风险

供应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样给供应链带来风险。农产品供应链产生风险的外部因素来源主要有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经济环境如受西方国家经济萎缩影响,给农产品供应链带来很大压力;我国发展农产品供应链比较晚、基础落后,供应链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对政府依赖性强;另外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是造成农产品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潜在重要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农产品供应链从源头至末端的全面崩溃。

3 对策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风险影响因素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此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总是存在的。为此须采取各种措施减小农产品供应链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运营。

政府部门作为农业市场最重要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市场环境良好;加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供应链下游经销商应积极引导农户进行生产数量的准确定位,针对农产品数量积压等问题设立农业风险基金,消除生产者后顾之忧。

完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充分发挥政府机构主导作用。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交换,以条形码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技术等提供支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有效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推动农业组织信息化进程,提升农产品供应链信息透明度。

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机制,制定均衡的利益分配策略。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供应商、采购商及销售商间的协作及与物流服务商协作成为供应链有效运营的关键,可通过设计出具体协作战略调整横纵向间的联系。遵循多赢、公平科学、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在企业、政府及农产品协会3个层面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冷链配送体系,制定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供应链配送策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冷链配送中应加强制冷技术应用,降低冷链物流硬件成本,推广冷链物流应用面以保证农产品质量。采用灵活性较强的配送策略,如直接转运、直接运输等,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迅速变化。

[1]Mighell R L,Jones L A.Vertica1 coordination in agriculture[R].USDA-ERSAGEC Report19,1963.

[2]Golan E,Krissoff B,Kuchler F,et al.Traceability in the US food supply:dead end or super highway[J].Choices,2003(2):17-20.

[3]李彩珍.农业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385-4386.

[4]李晓宇,张明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风险形成机制及预警模式[J].宏观管理,2009(4):47-50.

[5]刘雪梅,李照男.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J].农业经济,2011(1):47-48.

[6]刘乔,沈欣,孙栩.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35):32-36.

猜你喜欢

供应链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