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彭水一样安静的诗人

2014-01-26

城市地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彭水软文涪陵

文+

像彭水一样安静的诗人

Zhang Yuan lun, a Silent Poet in Pengshui

姚彬

姚彬,1972年出生,重庆涪陵人。诗人,媒体人,忙人,俗人。写软文比写新闻多,写诗歌比写软文多,喝啤酒比喝白开水多,吃火锅比吃米饭多。

张远伦和李亚伟们的第三代诗人不是一个路子。严格上说,张远伦应该是第四代诗人。我这样去写张远伦是会被他在心里骂的,因为他不喜欢诗场里的代际划分。当然,他肯定也不会把骂挂在嘴边,毕竟放在心里,是不会挨揍的。

这个生于彭水,长于彭水,写在彭水的70后诗人,有些内向,甚至有些害羞。他和同出生在彭水的诗人何小竹不同,何小竹虽然也很腼腆,却在成都和那堆爱打架、喝酒、泡妞的第三代诗人一起玩得尽兴。张远伦则一直很安静,这点气质倒是和他的故乡彭水很是贴近。

十多年前,我和张远伦第一次在涪陵著名的易家坝广场见面。那时他是彭水一个乡村中学的教师,到涪陵来参加一个培训。用他的话说,“那天晚上,一个极其普通的城市青年朝着一个浑身土气的乡村教师走去,那个城市青年用一束叫姚彬的果断目光,锁定一颗叫远伦的落魄头颅,两个素不相识的爱诗者走到了一起。”那天晚上,我喝了不少酒,说了不少酒话。那时的远伦身体很弱,不能喝酒,说话也少。那时我还不是光头和胡子的形象,远伦的头发也远没有现在的长。

“诗而优则移。”几年前,彭水自治县成立文联,远伦从乡村调到城市,后又从县城调到重庆主城。随着身体好转,他开始喝酒。

每次相聚,这个身子瘦弱,头发奇长的青年,总是和我这个毫发不留,满身横肉的家伙形成鲜明对比。一帮人聚会,我们总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菜,而温婉的远伦总是在桌子上慢慢地移动着筷子,又慢慢地伸向嘴边。而当大伙满口酒气胡乱地说着诗歌时,远伦这才真正地加入,他声音不大,条理清楚。但他总是懒得和一群醉汉据理力争。

这是个典型的才子,任何风物在他手里即刻能变成诗句。但他不愿随便把才气浪费在乱七八糟的物事之中。他总是在关注着那片生他养他的神奇土地,《郁水谣》、《野山坡》等表现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组诗、长诗奔涌而出,在诗歌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他不像我们这些自恋狂,动不动就挥舞着残缺的诗句咆哮。远伦沉静而耐心地调动着他的抒情中心,忠实地做着诗歌的仆人。他表面孤独,内心却是左右逢源,心灵的舞蹈着实风姿绰约。

一个冬天的晚上,夜深人静,在酉阳诗人冉仲景处,我们三个谈诗歌几乎一个通宵。我们都有好习惯,先把自己的创作狠狠地批了一顿,简直是体无完肤地批,甚至比拳脚相加还要残忍。最后冉仲景的结论是,只有张远伦是个天才,只要他搞清楚了写什么,一写就是漂亮的诗篇。面对如此赞誉,远伦却不依了,“两位哥哥,不要这样折煞。”

远伦总是这样,一副与世无争,云淡风轻的模样。

上个月,一企业家邀我写首歌词,拿到材料十多天,一直动不了笔。正在犯难时,看到远伦的QQ头像亮着,索性将材料发他求助。“那我试试。”不到半个小时,他将歌词交了过来。“哥哥,加上你的名字吧,交差去。”

当然我交差了,我在他的署名后面添上了我的名字。当然,我也把稿费给了他。

猜你喜欢

彭水软文涪陵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新媒体软文与传统软文的区别》教学设计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彭水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彭水县精准扶贫路径选择
彭水县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实践探索
彭水县贫困村整体脱贫的实践探索
一篇软文值20万,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