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的确立

2014-01-25常保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1期
关键词:智力师生交流

常保平

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科知识还是人的成长,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在强化和突出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潜能,践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

一、营造师生平等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期望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平等心理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1.理解学生个体,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否能与教师平等相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认同、理解和接纳。教师要正视基础,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其次,教师要能够悦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数学学科中的好多题目可能有多种解法或者独特解法,老师未必都能想到;再次,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持宽容的态度,要留给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纠错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2.重视教师主导,创设师生互动氛围

学生的平等心理需要在师生交流中确立,而师生交流的主动权往往存在于教师手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师生交流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在交流中的角色既可以是传道授业者、学习者,也可以是师长、朋友。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应改变单纯的教师的“教”为师生合作双向互动,改信息单向传递为双向或多向交流。

二、塑造成功心理

学生在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同时产生的愉悦心理会更有利于激发其智力潜能,使学生的言行更有智慧,从而产生获得新的成功的欲望,这就是成功心理。

1.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条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渐进,精心设计练习题,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不一样,基础薄弱的学生一般机会较少,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他们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差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对成功的渴望,课堂上,教师尤其要为这些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学习内容,指导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来说,不光是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享受成功,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坚定学习的信心。做对一个题目,尤其是一个难题所产生的愉悦情绪和内驱力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最有利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同步

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积极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营造创新的氛围,激活创造性思维,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1.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效发掘学生智力潜能,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支配和决定自学行为的核心,努力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含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利因素,遵循先学后教原则,最大限度利用课本,完成“教是为了不教”的根本任务。课上的自学可让学生先易后难,边学边讲、边讲边练。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每一次表达都是对思维体系的再整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能自己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说,一个学生说不好,可以让多个学生补充,或者进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说、勤于说、善于说的习惯和能力,许多创新的火花就是从一些不经意的谈话中迸发出来的。

3.培养实践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究,巩固了知识、增强了技能,但是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品质,在“失败———成功”的循环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感悟思想、提高能力、健全人格,从而实现人的成长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力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智力闯关
麻辣师生
欢乐智力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