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气大司天理论和中医学术流派相关性初步探讨❋

2014-01-25吴新明老膺荣古求知柯资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甲子学术思想医家

吴新明,宾 炜,老膺荣△,古求知,柯资能

(1.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

中医学的五运六气理论着重阐述了外界环境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机制和算法,对于传统中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也被应用在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研究中。五运六气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最终明清医家提出“六气大司天”[1]理论,该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不同学术流派产生的时间要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探讨六气大司天理论和中医学术流派之间相关性,对于加强中医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思想根源

1.1 疾病随环境的变化

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提出具有深刻的自然规律背景,致病因素随着时空不停变化,疾病类型也必然随之而变化。中医学的学术思想是基于具体疾病类型提出的方案,故而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1.2 统和学派矛盾的动机

六气大司天理论的提出是源自中医学传统学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了整和中医学内部多种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相互分歧。王丙、陆懋修等人就在传统运气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推演而提出“六气大司天”理论,就是针对众多学术矛盾提出的一个初步解决方案。

1.3 象数学为前导

在早先的易学研究过程中,北宋·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提出宇宙衍化先天象数学规律,为本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在该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明代医家汪机受邵雍影响,认为在五运六气之外,还要认识60花甲以上的更长周期,提到了“世运会元之统”[2]。此外,《皇极经世书》还启发其后代的术数家在元末提出了“三元九运”等地理推算体系,成为影响明·王肯堂“三元运气论”[3]重要思想的根源。

2 理论内涵分析

清代医家陆懋修,字九芝、勉斋,号江左下工、林屋山人,文和(今江苏苏州)人,家为世医。少攻科举,中年从医,勤于著述。现存《世补斋医书》,包括“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内经运气病释”、“内经运气表”、“内经难字音义”等若干内容。在所著《文十六卷·卷一》中,陆九芝分上、下两篇系统表述了其前辈医家王丙提出的“六气大司天”理论。

2.1 六气大司天基本内容

其《上篇》主要介绍了六气按照厥阴、少阴、太阴、少阳、太阳的次序,分两个上、中、下三元,一元各司60年,以360年为一个大周期。上推黄帝八年为第一甲子,前30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30年为少阳相火在泉。如此顺延,推及张仲景所处时代为下元,厥阴少阳风火用事;刘守真为第65甲子,燥火用事;张元素和刘守真同时代,故而学术主张为寒凉;而李杲为66甲子,寒湿用事,学说尚补土;朱丹溪为第68甲子,火燥用事,故而主清等。后之名家如王海藏、张介宾、吴又可、周禹载等学术思想基本都与所处六气大司天相符合。《上篇》还介绍了王丙治《伤寒》之学,以其时湿土寒水,故而多用温散温补之法。而陆懋修自己所处时代为77甲子,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故而治病多用寒凉。

在《下篇》中,作者用古今医家治疗痘疹的学术思想变化,再次论证了治病之法不出六气大司天之理。该篇末尾附录有“大司天三元甲子考”一文,该文是根据明·薛应旂(方山)的《甲子会纪》和清·陈弘谋《甲子纪元》的研究作为基础,详细列述了从黄帝八年到清同治年间的77甲子六气司天在泉情况,从中可以比对著名医家所处年代和当时司天在泉之气以及其主要学术思想倾向。

2.2 六气大司天理论特点

初步研究发现,在陆懋修的记载中,六气大司天理论结构具有如下3个突出特点。

2.2.1 理论结构单一 六气大司天是对于经典运气理论的简单外推,没有考虑常与变的辩证关系。这个司天在泉的六气到底是类比于传统运气理论中的主气还是客气?若为主气,则是固定不移,每个360年都是如此循环,反之则否。根据其所列述的《大司天三元甲子表》可见,六气的排列是按照一个固定不移的次序。六气大司天理论有常无变,其在理论整体结构上显得相对简单。

追溯邵雍“元会运世”[8]的思想结构,六十花甲和六十四卦内部互通,每运(360年)的主卦各有不同。所以,在这个框架内,已经系统地解决了常变的关系,只是我们尚未深入理解。后继研究者可以考虑对其司天之变局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比如借鉴吸收经典运气理论的“胜复淫治”思想,无疑会进一步推动该理论的发展。

2.2.2 论证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对于六气大司天理论的论证是枚举式的例证方法,以论证中医学主要学术流派的思想符合于提出者所生活的大司天阶段。虽然,现存历史文献中的医案符合六气大司天理论的不胜枚举,但也可以发现很多人的学术思想和所推算的大司天性质并不符合。究其原因,除上述有常无变的理论缺陷之外,还有就是无论证实还是证伪,双方都缺乏对于可靠资料的统计分析。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其复杂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医家著作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本人医疗实践,有的大司天的时间阶段和某些学术思想形成的时期未必相合,有的医生实际诊疗过程中,对疾病诊治并非完全是基于运气辨治的等,有很多难以控制的统计误差来源。现存历史文献中的医案,符合六气大司天理论的不胜枚举,可以医家著作中比较突出的学术观点为基准,来探讨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

2.2.3 缺少空间方位因素 六气大司天理论没有考虑到具体的空间因素,或者说传统干支的空间象类没有在这里展开。时空的统一结构是传统象数学中非常活跃的学术内涵,具有非常深厚的积淀。后继研究者深入学习和借鉴邵雍的有关论述,是有益的、必要的学术素养。如果尝试挖掘其空间方位理论,必将在现代中医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问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对有关现代研究的设想

3.1 妥善处理有关学派的划分标准

首先是要系统把握众多流派的学术主张,不要拘泥于当前对于中医学派的划分方法和结果。一般地,我们把中医学术流派归结为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等学派[4]。此外,也有基于地域特征而划分的,比如岭南、新安等地方学派。但是在考虑六气大司天理论和学派关系时,就要对把不针对具体六气的学派,进行细致甄别和妥善处理。比如张子和的攻邪学术思想[5],显然和六气病机认识不在一个层次上,用六气大司天解释会比较牵强。

3.2 学派产生有赖于天地人

中医学术流派的产生发展要受到天时、地理和人文的综合作用。六气大司天理论在时间特征方面为中医学派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时间路线图,若仅以时、空或某一要素来进行印证,只能证明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当以中医学术流派与六气大司天理论相匹配来说明后者的正确性,而不能以两者相匹配来说明流派产生的充要条件就是六气大司天。

3.3 寒温两分的缺陷

一些研究援引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来佐证六气大司天理论[6],这个方法值得考量。现代气象学认为,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等主要因素。显然,六气中只有太阳寒水、少阳相火、少阴君火三气比较吻合气温的变化,而其他三种分别是风、燥、湿,明显不是温度所能表示的气象要素。因为六气司天在泉两两成对,所以被人混淆成只有寒热两气,以此与空气温度数据进行比对是不妥的。在众多气象资料缺如的状态下,仅以历史时期的温度变化来论证六气大司天理论,这一证据尚不充分,有关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

4 相关性研究展望

六气大司天理论作为五运六气理论的延伸,应该被视为一个具有建设性的科学假说,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作为科学假说,它理应接受批评和质疑。但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理论批评,都要注意方法学的合理性和论据的充要性。此外,也要对中医学术流派划分进行深入解析,以求名实相符,根据不同时期的医家学术主张,借鉴六气大司天理论来推进对于中医学术流派这一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既要尊重历史事实上的相关性,也要重视其他因素在学派形成中的作用,以避免把时间因素绝对化。

[1] 王璟.陆懋修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17.

[2] 高尔鑫.汪石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45.

[3] 陆拯.王肯堂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616.

[4] 赵丽,孙外主,张瑞明,等.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运气大司天理论[J].华西医学,2012,27(2):309-316.

[5] 赵红霞,贾海骅,孙谊,等.张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89-90.

[6] 邢玉瑞,六气大司天理论的形成与现代研究述评[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1):1-8.

猜你喜欢

甲子学术思想医家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百年甲子园的育人之道
沈鹏《迎戊戌双甲子》
大孔树脂纯化马甲子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天下责任与先秦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