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养生集》中食疗与药疗法❋
2014-01-25薛芳芸杨继红冯丽梅
薛芳芸,杨继红,周 蓉,冯丽梅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太原 030024)
人所熟知,苏轼是位美食家,其“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肘子”等名扬天下,鲜为人知他还是位养生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取得了延年益寿的效果。明朝末年王如锡编撰的《东坡养生集》,收录了丰富的养生内容,其中第一卷专写“饮食”,包括“菜羹赋”、“老饕赋”、“桂酒颂”、“东坡羹颂”、“猪肉颂”、“蜜酒歌”、“豆粥”、“东坡酒经”、“漱茶”、“姜粥”、“煮鱼法”、“记三养”等;第五卷“服御”、第九卷“调摄”里面也有不少涉及饮食养生的内容[1](下文凡引自《东坡养生集》者不再标注参考文献)。本文据此分析其行之有效的食疗、药物疗法,为当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 挖掘食物中的药用价值
众所周知“药食同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如《东坡养生集》中记载的“桂酒颂”、“蜜酒歌”、“漱茶”、“姜粥”等文就非常重视平日食物中的药用价值,借此达到食疗的目的,下面略举几例。
1.1 蜜中有药治百疾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一则苏东坡食蜂蜜的轶事:安州有位老人嗜蜜,苏轼欲作《安州老人食蜜歌》,一日与数客前去拜访,饭桌上“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每多不能下箸。惟东坡亦嗜蜜,能与之共饱”。寥寥数语,便将苏轼嗜食蜂蜜的癖好描写得淋漓尽致。苏轼几乎每天都要吃些蜂蜜,还喜欢制作姜蜜汤而饮。其《书食蜜》云:“余少嗜甘,日食蜜五合……吾好食姜蜜汤,甘芳滑辣,使人意快神清。[2]”他对蜂蜜的作用深有研究,在《食蜜歌》里称“蜜中有药治百疾”。闲来无事,他跟周围的百姓学造蜜酒,并记述了酿造蜜酒的方法,并题诗曰:“巧夺天工术已成,酿成玉液长精神。”中医常把蜂蜜作为各种药剂的调和剂,《神农本草经》把蜂蜜列为上品,指出其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润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蜂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以及各种维生素,具有润肺、滑肠、补中、解毒的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无论从营养还是保健价值来看,都是滋补延年的精品。
1.2 服姜延年又益寿
苏轼常年服食生姜,受益匪浅。其《服生姜法》记载:苏轼在杭州,有一天游净慈寺,遇见寺中方丈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炯然”,十分惊奇,问他有何妙方可延年益寿。方丈回答“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其法取生姜汁贮于器皿中,澄去上面的青黄液,将沉淀在下面白而浓的部分阴干为“姜乳”。用此姜乳同蒸饼或米饭相和,做成梧桐籽大小的药丸,每日以酒或盐米汤吞服数十粒,或者把少量姜乳放入酒食茶饮中食之,四季不断。苏轼按照此法常年服用,颇感受益。中医认为生姜性温而味辛,能健脾胃、散风寒、去腥毒、助阳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脂“姜油酮”,有止呕、解毒的作用;还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作用;生姜进入人体被吸收后,还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的酶,可抑制老年斑的产生,延缓衰老[3]。
1.3 饮茶除烦又去腻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文人热衷于茶道,把茶当做一种日常保健饮品。苏轼发现茶具有除烦去腻的功效,饭后用浓茶漱口不仅使口腔清新,还可防牙病。其《漱茶》云:“除烦去腻,世不可阙茶……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已。”苏轼还发现草茶与生姜煎煮可以治疗泻痢腹痛,具体方法是“以生姜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盏,并草茶相等,煎服”。文彦博患泻痢腹痛,苏轼提供此方而愈。苏轼认识到茶具有除烦去腻、轻身延年等诸多功效,但同时又提醒人们,若长期过度饮茶,会消耗阳气,造成中气不足,亦因人而异,适可而止。苏轼的饮茶理论符合中医之理,后来《本草纲目》将东坡“漱茶”全文摘录。茶还可怡情养性,饮茶是文人得意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失意时慰藉心灵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含有人体所需的28种元素,其所含生物碱、茶多酚及丰富的维生素,对高血压、头痛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且有利尿等功效。茶的保健作用非常明显,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使用。
2 利用寻常药物疗疾养生
苏轼不仅重视食物的药用价值,而且重视用药物疗疾以预防不测之患。如《东坡养生集》中有一卷专写方药的,记载有“服胡麻赋”、“人参”、“地黄”、“枸杞”、“薏苡”、“苍术”、“圣散子序”、“偏头痛方”等,下面略举几例。
2.1 日食杞菊,充饥又养生
苏轼多次采食杞菊并作有《后杞菊赋并序》,其序中云:“及移守胶西,意其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甚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其正文云:“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随后所写的《超然台记》中也记载到“斋厨索然,日食杞菊”。苏轼采食杞菊,一方面是为了果腹充饥,另一方面是为了养生。他谙熟中医药,慧眼识珠,深知杞菊的药用价值。枸杞的功效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酸遗精、眩晕耳鸣、内热消渴等。《本草经》云:“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将之列为上品。现代研究证实,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的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菊花的功效在于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抱朴子·仙药》记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此即苏轼所说的“南阳之寿”。事实上,苏轼在食杞菊之后“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返黑”(《超然台记》)。可见,杞菊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佳品。
2.2 茯苓胡麻,延年有奇效
苏轼认为茯苓和胡麻有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他常食茯苓饼:“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糖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味甘淡、性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其《服胡麻赋并序》云:高达千尺的松树四季常青、老而不僵,松脂流入土中,化为茯苓,尤其是形状像龟蛇鸟兽的是上品,人得而食之寿命不可测量。《神农本草经》云:“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陶弘景也称茯苓为“养神而改灵,和魂而炼魄”的仙药。胡麻又名脂麻、芝麻、油麻,“性与茯苓相宜”,可“补填骨髓,流发肤兮”(《服胡麻赋并序》)。《神农本草经》云:“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苏轼梦见一道士谓之云:“茯苓燥,当杂胡麻食之”,他便常以茯苓为君,以胡麻为相,二者相杂服用,久之,毛发皮肤光亮润泽,身体轻快如行云。
2.3 酿服药酒,疗疾且养生
苏轼喜欢饮酒“不可一日无此君”,但从不多饮“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书东皋子传后》)。五合即半升,宋代酒的度数在15~18度之间,相当于今日二两多白酒[4]。其目的除了精神上的愉悦之外,还在于他对“酒为百药之长”保健作用的认识:“每日饮少酒,调节饮食,常令胃气壮健”。像对待烹饪一样,苏轼对酿酒也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一生曾尝试过多种酿酒法,如在黄州时酿过蜜酒,海南时酿过天门冬酒,密州时酿过土米酒,定州时酿过橘子酒和松酒,岭南时酿过真一酒等。而桂酒的酿造方法是他被贬岭南惠州时所学,由于这种酒味道醇厚,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且对于抵御当地瘴毒有良效,故此苏轼极为欣赏,并作《桂酒颂并序》“《本草》:桂有小毒,而菌桂、牡桂皆无毒,大略皆主温中,利肝肺气,杀三虫,轻身坚骨,养神发色,使常如童子,疗心腹冷疾,为百药先……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不禁止酿酒)。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从序言中我们看到,苏轼所酿造的桂酒并非桂花酒,而是由木桂、菌桂、牡桂等浸制而成的药酒,散发出浓郁的药香味,具有一定的滋补和抵御瘴毒的作用。其正文云:“辅安五神伐三彭,肌肤渥丹身毛轻”,桂酒能助安五神,祛除三尸虫,使皮肤红润身体轻健。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命的根本保障。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的膳食结构是养生的重要手段。否则“病从口入”,饮食不当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会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已由营养不足变成营养过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借鉴和吸取古人的一些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养生经验,减省嗜欲、饮食有节,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食材施行食疗与药疗,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
[1] 明·王如锡.东坡养生集[M].钱超尘主编,章原评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
[2] 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2591.
[3] 方子徒.跟苏东坡们学养生[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6.
[4] 张崇琛.意趣情趣理趣 苏轼与酒[J].兰州大学学报,2005.33(5):38-40.